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海关行政许可,是指海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与海关监督管理相关的特定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 海关行政许可的项目管理、实施程序、标准化管理、评价与监督,适用本办法。其他海关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上级海关对下级海关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海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海关行政许可工作。
各级海关应当在法定权限内,以本海关的名义统一实施海关行政许可。
海关内设机构和海关派出机构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海关行政许可。
第五条 海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原则。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开。海关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海关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
第六条 海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高效便民的原则,提高审批效率,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第七条 海关应当按照国家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相关规定,运用标准化原理、方法和技术,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海关规章规定的范围内,实施行政许可、规范行政许可管理。
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海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海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九条 海关行政许可项目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
海关规章、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海关行政许可。
第十条 海关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需要对实施的程序、条件、期限等进行具体规定的,由海关总署依法制定海关规章作出规定。
海关总署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海关规章的规定,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海关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明确。
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对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进行明确的,不得增加海关权力、减损申请人合法权益、增加申请人义务。
第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海关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有违反《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可以向海关总署或者各级海关反映;对规章以外的有关海关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有异议的,在对不服海关行政许可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以一并申请审查。
第十二条 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要求,海关行政许可实施清单管理。未列入海关系统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以下简称清单)的事项不得实施行政许可。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设立、取消、下放海关行政许可的,海关总署应当及时调整清单。
第十三条 直属海关应当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清单编制、公布本关区负责实施的行政许可清单,并且实施动态管理。
第一节 申请与受理
第十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与海关监督管理相关的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海关行政许可的,应当向海关提出书面申请。
海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海关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并且将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申请书示范文本和填制说明在海关网上办理平台和办公场所公示。申请书格式文本中不得包含与申请海关行政许可事项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海关行政许可申请。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由申请人到海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外。
第十五条 申请人可以到海关行政许可受理窗口提出申请,也可以通过网上办理平台或者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并且对其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海关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其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申请材料涉及商业秘密、未披露信息或者保密商务信息的,申请人应当以书面方式向海关提出保密要求,并且具体列明需要保密的内容。海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保密义务。
第十六条 海关对申请人提出的海关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海关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海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且告知申请人向其他海关或者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由申请人在更正处签字或者盖章,并且注明更正日期,更正后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受理;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签收申请材料后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申请事项属于本海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海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海关行政许可申请。
海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告知申请人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出具加盖本海关行政许可专用印章并且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七条 除不予受理或者需要补正的情形外,海关行政许可受理窗口收到海关行政许可申请之日,即为受理海关行政许可申请之日;以信函申请的,海关收讫信函之日为受理海关行政许可申请之日;以网上办理平台或者传真、电子邮件提出申请的,申请材料送达网上办理平台或者海关指定的传真号码、电子邮件地址之日为受理海关行政许可申请之日。
申请人提交补正申请材料的,以海关收到全部补正申请材料之日为受理海关行政许可申请之日。
第二节 审查与决定
第十八条 海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依法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海关可以通过数据共享核实。需要现场核查的,应当指派不少于两名工作人员共同进行。核查人员应当根据核查的情况制作核查记录,并且由核查人员与被核查方共同签字确认。被核查方拒绝签字的,核查人员应当予以注明。
第十九条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海关行政许可决定。
当场作出海关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当场制发加盖本海关印章并且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同时不再制发受理单。
第二十条 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应当依法作出准予海关行政许可的决定;申请人的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应当依法作出不予海关行政许可的决定。作出准予或者不予海关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出具加盖本海关印章并且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依法作出不予海关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且告知申请人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一条 海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未经申请人同意,海关及其工作人员、参与专家评审等的人员不得披露申请人提交的商业秘密、未披露信息或者保密商务信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涉及国家安全、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海关依法公开申请人前述信息的,允许申请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异议。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在海关作出海关行政许可决定之前,可以向海关书面申请撤回海关行政许可申请。
第二十三条 海关作出准予海关行政许可的决定,需要颁发海关行政许可证件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加盖本海关印章的下列海关行政许可证件:
(一)许可证、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书;
(二)资格证、资质证或者其他合格证书;
(三)准予海关行政许可的批准文件或者证明文件;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海关行政许可证件。
第二十四条 海关行政许可的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海关行政许可在全关境范围内有效;海关行政许可的适用范围有地域限制的,海关作出的准予海关行政许可决定应当注明。
海关行政许可的适用有期限限制的,海关在作出准予海关行政许可的决定时,应当注明其有效期限。
第三节 变更与延续
第二十五条 被许可人要求变更海关行政许可事项的,应当依法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海关提出变更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海关应当予以变更。
第二十六条 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海关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海关提出申请。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海关应当在海关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被许可人因不可抗力未能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提出申请,经海关审查认定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也可以受理。
第二十七条 海关作出准予变更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准予延续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出具加盖本海关印章并且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海关依法不予办理海关行政许可变更手续、不予延续海关行政许可有效期的,应当说明理由。
海关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海关在作出海关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海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海关行政许可决定。
海关行政许可听证的具体办法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海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能够确定具体利害关系人的,应当直接向有关利害关系人出具加盖本海关行政许可专用印章并且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利害关系人为不确定多数人的,可以公告告知。
告知利害关系人,应当同时随附申请人的申请书及申请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材料除外。
海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应当纳入海关行政许可审查范围。
第五节 期限
第三十条 除当场作出海关行政许可决定的,海关应当自受理海关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海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且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 海关行政许可采取联合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四十五日;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海关总署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并且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二条 依法应当先经下级海关审查后报上级海关决定的海关行政许可,下级海关应当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全面审查,并且于受理海关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海关。上级海关应当自收到下级海关报送的审查意见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决定。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海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办法规定的期限内。海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四条 由下级海关代收材料并且交由上级海关出具受理单的,所需时间应当计入海关行政许可办理时限。
第六节 退出程序
第三十五条 海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后,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办理行政许可:
(一)申请人撤回行政许可申请的;
(二)赋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三)由于法律、行政法规调整,申请事项不再实施行政许可管理,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暂停实施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终止办理行政许可的。
海关终止办理行政许可的,应当出具加盖本海关行政许可专用印章并且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海关行政许可决定的海关或者其上级海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海关行政许可:
(一)海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海关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海关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海关行政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海关行政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海关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海关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撤销海关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海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
作出撤销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出具加盖本海关印章并且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三十七条 海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生效的海关行政许可。
海关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海关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海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海关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补偿程序和补偿金额由海关总署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准予行政许可的海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海关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四)海关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海关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许可人申请注销行政许可的,海关可以注销。
第七节 标准化管理
第三十九条 海关总署按照国务院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要求,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编制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单、服务指南和审查工作细则。
第四十条 海关总署建设海关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平台,实行海关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
各级海关应当鼓励并且引导申请人通过网上办理平台办理海关行政许可,及时指导现场提交申请材料的申请人现场进行网上办理。
第四十一条 各级海关设置专门的行政许可业务窗口,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办理向申请人颁发、邮寄行政许可证件或者相关法律文书等事务。
申请人自愿采用线下办理模式的,“一个窗口”可以受理,不得强制申请人进行网上办理。
第四十二条 海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采取自我评价、申请人评价或者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实行满意度评价制度,听取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三条 海关应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海关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履行监督检查责任。
海关可以对被许可人生产经营的产品依法进行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对其生产经营场所依法进行实地检查。检查时,海关可以依法查阅或者要求被许可人报送有关材料,被许可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海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海关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并且归档。
公众有权查阅海关的监督检查记录,但是根据法律、行政法规不予公开或者可以不予公开的除外。
第四十四条 海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四十五条 对被许可人在作出海关行政许可决定的海关管辖区域外违法从事海关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海关应当依法将被许可人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通报作出海关行政许可决定的海关。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违法从事海关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有权向海关举报,海关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四十七条 海关及海关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的,按照《行政许可法》第七章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八条 被许可人违反《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规定的,海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海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且依据《行政许可法》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五十条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的书面凭证包括纸质和电子凭证。符合法定要求的电子凭证与纸质凭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五十二条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海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五十三条 海关行政许可的过程应当有记录、可追溯,行政许可档案由海关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归档、管理。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规定的海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2021年2月1日起实施。2004年6月18日海关总署令第117号公布、2014年3月13日海关总署令第218号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办法》同时废止。
一、修订背景及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办法》自2004年7月1日施行以来,对规范海关行政许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机构改革后检验检疫职能划入海关,已不能适应和满足海关行政许可管理需要,有必要进行修订完善。
本次修订重点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吸纳2019年《行政许可法》最新修改内容;二是贯彻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关于行政许可管理规范化、高效化和便民化的要求;三是实现关检业务领域行政许可管理制度的深度融合,解决现行《办法》无法完全覆盖检验检疫行政许可管理实践的问题。
二、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由于本次修订吸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国务院行政许可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和放管服改革措施等内容,不局限于实施《行政许可法》,因此将《办法》名称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许可管理办法》。
(一)关于与《行政许可法》的衔接。
一是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公平竞争,进一步增强行政许可设定和实施的公平性、公正性、平等性,根据《行政许可法》增加“非歧视”原则(第五条)。二是为加强对当事人在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所提交商业秘密等信息的保护,《行政许可法》增加了保护商业秘密等信息的条款,《办法》也增加了这方面的规定(第二十一条)。同时,考虑商业秘密等信息是指不为公众知悉且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信息,《办法》在行政许可申请环节明确了申请人对商业秘密等信息的主动声明义务,以确保该项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第十五条)。
(二)关于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
一是落实国务院行政许可管理标准化的要求,明确对海关行政许可实行项目管理,规定了行政许可清单管理(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行政许可服务指南公示(第十四条)、标准化评价(第四十二条)以及档案全流程可追溯(第五十三条)等内容。二是将高效便民作为基本原则(第六条);拓宽申请方式,允许申请人通过网上办理平台提出申请(第十五条),规定一个窗口提供行政许可受理及相关服务(第四十一条);推动海关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第四十条)。同时根据《电子签名法》,明确符合法定要求的电子凭证与纸质凭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五十一条)。三是防范行政许可事项“边减边增”,明确不得增加海关权力、减损相对人权利等内容(第十条)。
(三)关于关检行政许可制度整合。
一是对海关行政许可定义进行调整。机构改革后,原检验检疫部分行政许可项目不涉及货物实际进出境(如“进口食品企业注册”等针对境外主体的许可项目),为此将现行《办法》规定的“准予其从事与海关进出关境监督管理相关的特定活动的行为”修改为“准予其从事与海关监督管理相关的特定活动的行为”(第二条)。二是明确不计入行政许可时限的有关情形(第三十三条)。原检验检疫许可事项存在满足《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不计入行政许可时限的情形(如口岸卫生许可证核发)。同时根据《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明确上述情形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规作出规定。三是增加了对产品抽样检查、检验、检测的规定(第四十三条)。四是增加对“隐瞒虚报”和“欺骗贿赂”的处理规定(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机构改革后,部分海关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以及人身健康(如口岸卫生许可证核发),为强化许可管理,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第七十九条规定增加相关条款。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公共服务行业投资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未来动向研究》。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