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近年来全国及各省市深化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规划汇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动力。近年来我国发布了多项利好政策,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为旅游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如2020年12月,国家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互联网+旅游”发展机制更加健全,旅游景区互联网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建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村镇和城市。线上线下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个性化、多样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恢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旅游市场大数据监管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5-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相关政策规划梳理汇总

时间

政策规划

要点

20151

《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20152

《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化教育价值

20158

《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

20164

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促进农村绿色生态发展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升级。推进特色乡村旅游景区推介、文化遗产展示、食宿预定、土特产网购、地理定位、移动支付等资源和服务在线化。

20169

《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方案》

确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五大任务和提出了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20175

《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

旨在促进引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8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创建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20192

《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

20196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

20201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

鼓励发展智慧休闲农业平台,完善休闲农业数字地图,引导乡村旅游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渔村、农庄)等开展在线经营,推广大众参与式评价、数字创意漫游、沉浸式体验等经营新模式

20202

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

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一是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二是培育休闲旅游精品;三是推介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

《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

全国所有已依法交纳保证金、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

《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指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两类)四大类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

《关于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做好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

提出用好用足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效纾解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

20203

《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导游队伍稳定相关工作事项的通知》

要求各地文旅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强化保护导游的劳动权益,为旅游业恢复发展蓄力储能。

20204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修订

第十五条第4供给体系中修订为具有不少于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或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或具有2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或具有2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或具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20207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做好乡村旅游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市场复苏有关工作的通知》

加大对本地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线路的宣传推介。鼓励本地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加强对乡村特色产品的购买,鼓励各地将乡村旅游作为劳模、职工等疗休养优先选择点,鼓励在本地推出的各类消费券发放活动中,将乡村旅游作为重点内容之一。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优化升级。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深度发掘,业态类型不断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

20208

《关于持续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明确要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释放旅游消费需求,继续推动景区门票降价。

20209

关于《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规范在线旅游市场秩序,促进在线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开展《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

做好新三年行动计划总结评估工作,客观反映近三年来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成果,科学分析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提出良好意见建议

202010

《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

推动形成若干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经验模式,探索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长效机制,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高质量发展,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202011

《关于开展全国冰雪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的通知》

以发展冰雪旅游促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为主线,在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利用新媒体新平台新技术等创新活动举办方式和宣传报道形式,通过广泛宣传推广冬奥文化、冰雪文化、冰雪旅游等,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冰雪旅游消费需求,更好繁荣和活跃冰雪旅游市场,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2012

《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2年,互联网+旅游发展机制更加健全,旅游景区互联网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建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村镇和城市。线上线下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个性化、多样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恢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旅游市场大数据监管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互联网+旅游融合更加深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依托网络平台的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普及。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规模大幅提升,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而在国家政策号召下,全国各地也积极响应,陆续根据本省市发展特点与情况在十四五规划意见稿中提出大力积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挖掘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

全国部分省市十四五规划意见稿提及旅游产业内容

省市

内容

重庆市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握“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用好人文和生态两个宝贝,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服务融合,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提升重庆旅游的美誉度和吸引力。推动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天津市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强化市场化运作,打响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品牌,打造特色海洋文化旅游带、海河文化旅游带,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以讲好天津故事、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北京市

承办和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国际会展、国际文化旅游活动。围绕“3+1”主导功能谋发展,打造高端商务、文化旅游、数字信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上海市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

广西自治区

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整合全域文化旅游资源,优化文旅产业发展全域空间格局,构建文旅现代产业体系、高品质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三地两带中心”建设,发挥“老、少、边、山、海、寿”文化旅游特色优势,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康养度假目的地。建设“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平台,打造数字文旅共享经济新模式。实施一批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工程。积极发展文旅装备制造业。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住建、医疗、健康、养老、体育等融合发展。

宁夏自治区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文旅提质增效行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旅游景区,高水平建设宁夏黄河文化旅游带,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唱响塞上江南 神奇宁夏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转站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西藏自治区

做大做强拉萨核心增长极,实现人口和要素的规模聚集,优化拉萨城市布局,建设重要的国际文化旅游城市、面向南亚开放的区域中心城市。藏中南重点开发区实现互联互通、促进要素和产业聚集,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现代服务、商贸物流、高原生物、绿色工业。着力推动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立足资源真赋,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清洁能源、旅游文化、高原生物、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边贸物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点和标志,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推广地球第三极农牧特色优势产品、藏医药、旅游文化、体育赛事等系列品牌。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积极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高原丝绸之路、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全方位提升西藏文化软实力。

内蒙古自治区

加快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黄金线”,全面提升绿色含量、文化内涵和科技水平,提供更多精细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更加舒心放心的旅游服务,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区域优势产业、服务业领域支柱产业和综合性幸福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区域文化产业带。

福建省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响“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现代物流、旅游六大主导产业。做强做优海洋渔业、船舶制造、海工装备等产业,培育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滨海旅游。推动老区苏区传统工业基地转型

山西省

升级,支持发展特色农林业、优势矿产业、文旅康养等。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整合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建设一批飞地园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山海协作产业园,支持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

辽宁省

十四五时期战略定位: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做优做深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发展全域旅游,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品牌,打造核心景区,提升游山西、读历史的文化旅游整体形象。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塑造游山西、读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强化景区为王理念,高品质打造更多5A级龙头核心旅游景区。

山东省

品牌。构建贯通城乡景区的全域旅游公路网,提升完善服务设施,打造集宣传、体验、创意景观于一体的“0km”新旅游地标。

浙江省

深入挖掘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方面资源,推进全域旅游,打造东北亚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强省。发展壮大冰雪经济,促进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融合发展。建设辽西旅游大环线,打造吸引京津冀居民休闲旅游康养的后花园。加强与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筑牢防风固沙生态屏障。打好“冰雪游”“沿边游”“民俗游”“红色游”等文化旅游牌,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

河南省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打造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创意设计、商务咨询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培育壮大家政、育幼、体育、物业等服务业,打造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万亿级产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甘肃省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统筹推进文旅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实施一批文旅工程,发展智慧旅游,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带。打响“交响丝路 如意甘肃品牌,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完善旅游设施和基础服务,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丰富旅游业态,发展精品旅游景区、主题旅游线路、创意旅游产品,做旺淡季旅游,实现快进慢游

青海省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构建“环六区两廊”生态旅游发展新布局,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形成青藏高原国际生态旅游胜地,推动大区域、大流域旅游联动发展。延伸发展旅游产业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推动特色轻工深度嵌入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要素保障水平。积极参与“丝路一家亲”行动,办好环湖赛等文体活动,开拓境内外旅游客源市场。

江苏省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一批富有江苏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

吉林省

突出发展冰雪及生态旅游,利用五至十年时间,推动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万亿级规模。打造旅游产业高地,打响长白山、松花江、查干湖等世界级生态旅游品牌,构建以避暑、冰雪、生态、民俗、红色、边境、乡村、康养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创建国家和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河北省

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加快推进长城、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建设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持续打造高等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加快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京畿福地.乐享河北品牌影响力。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培育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打造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办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网络,完善自驾旅游和自助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湖南省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湖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湖湘红色基因,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 ,打造批享誉全国的红色文化教育和红色旅游基地,擦亮湖湘文化名片。

云南省

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文化要素全面数字化,推进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打造兼顾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建设-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

江西省

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实施旅游+”融合工程,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引入高水平市场化团队,培育高品质旅游线路和景区、度假区,打造红色旅游首选地、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更具江西文化特色的文旅产品,进一步唱响“江西风景独好”品牌。

海南省

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和体验店等业态,吸引我国居民海外消费回流,打造国内替代出境旅游购物第一目的地,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大力拓展邮轮航线,推动邮轮旅游试验区和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三亚邮轮母港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康复技术和海南气候资源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鼓励发展低空旅游、红色旅游、“航天+旅游等新业态,打造森林旅游聚集区。吸引一批大型主题旅游公园落户海南并合理布局。加快环岛旅游公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满足国际旅游消费需求的数字信息平台,提高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供给水平,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全面推进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高水平旅游服务支撑体系。创新汽车消费品等交通工具使用管理模式,推进共享发展。建立闲置房屋盘活利用机制,支持发展度假和康养型民宿。对标国际一流的旅游服务标准,大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全民旅游服务意识和旅游从业者服务技能。完善齐抓共管、协调互动的旅游服务管理机制,建立旅游满意度调查

和评价机制。

湖北省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文旅综合体、文旅融合品牌、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举办“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推广灵秀湖北文旅形象,打造一江两山旅游品牌,建设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

四川省

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持续培育天府旅游名县,提升“三九大”等文旅品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安徽省

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高水平建设合肥都市圈文化发展核心区、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皖江文化发展集聚带、淮河文化发展集聚带。打造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推进旅游景区、线路、业态、商品、企业“五个一批”精品打造工程,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争创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强对外文化宣传,拓展文化交流项目,办好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推动黄山国际文化旅游论坛落地,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深入落实倾斜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着力发展适应性产业和特色经济,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康养地。深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支持黄山、池州等市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陕西省

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与科技、金融有机结合,加快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打响区域文化产业带、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品牌,打造传承中华文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贵州省

加快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持续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影响力。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温泉省”“桥粱省”“索道省等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世界名酒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带,推动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避暑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新业态。创新旅游宣传营销体系。持续办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动旅游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拓展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车队、乡村旅游等产业链。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一批旅游大企业,支持旅游企业扩规模、强实力、创品牌,推动优强旅游企业上市融资。

黑龙江省

坚持全域全季发展定位,深度挖掘我省丰富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打造宜居宜行宜游宜养全域旅游品牌,实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建设旅游强省。优化全域旅游空间结构,提高生态旅游首位度,叫响“北国好风光. 尽在黑龙江品牌,大力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广东省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粵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粤北生态休闲旅游高地,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为世界级地标景点景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民俗旅游。加快推进建设滨海旅游公路,发展国际邮轮母港,建设以海岛旅游为主的海洋旅游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shz)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
2021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前景评估预测
        《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投资战略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ia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期货行业相关政策:丰富绿色期货品种

我国及部分省市期货行业相关政策:丰富绿色期货品种

为推动期货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稳妥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担保贷款,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相关金融产品服务,以美丽中国先行区为重点探索区域性生态环保项目金融支持模式,丰富绿色期货品种。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应急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完善应急物流体系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应急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完善应急物流体系

为推动智能应急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虚拟电厂纳入电力安全应急模拟演练,制定电网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明确虚拟电厂与电网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不断提升应急响应与快速恢复水平。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景区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旅游列车与景区深化合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景区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旅游列车与景区深化合作

为推动景区管理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文博单位拓展服务项目,合理延长经营时间,扩大接待规模。支持各地增加优质运动项目和特色体育赛事供给。

2025年04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碳交易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碳交易市场化机制政策协同

我国及部分省市碳交易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碳交易市场化机制政策协同

近些年来,为促进碳交易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虚拟电厂开展业务创新,提供节能服务、能源数据分析、能源解决方案设计、碳交易相关服务等综合能源服务,拓宽收益渠道。

2025年04月14日
深化制造业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附我国及各省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深化制造业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附我国及各省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发布的《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提出鼓励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用工指导、人才招聘、组织关系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等人力资源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面向创业主体组织专场招聘或发展专业性人才市场。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乡规划行业相关政策: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乡规划行业相关政策: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城乡规划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2月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提出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和节能降碳改造,到2030年,新增一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2025年04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