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性领域快速发展,如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推进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如今年4月份发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交通、公安和水电气热等重点领域终端系统;建设“城市数据大脑”等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平台,推动数据整合共享,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行城市运行“一网通管”,拓展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时间 |
政策名称 |
内容 |
2021.04 |
《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交通、公安和水电气热等重点领域终端系统。建设“城市数据大脑”等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平台,推动数据整合共享,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行城市运行“一网通管”,拓展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
2021.02 |
《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 |
推动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
2021.01 |
《商务部等19部门关于促进对外设计咨询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 |
积极参与新基建和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在低能耗建筑、智慧城市开发等先进工程领域积累经验,加快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
2020.12 |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培育一批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拓展智慧城市等领域规模化应用。打造跨产业数据枢纽与服务平台,形成产融合作、智慧城市等融通生态。 |
2019.08 |
《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大力发展“互联网+生产”:适应产业升级需要,推动互联网平台与工业、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提开生产技术,提高创新服务能力,在实体经济中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加强政府部门与平台数据共享: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
2019.06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Ⅱ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总体目标:重点突出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构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我国成为智慧城市;推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形成完善产业生态链,使我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标准规范与产业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2019.05 |
《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 |
开展智慧监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并自动预警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执法力度,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与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接。 |
2019.04 |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 |
2019.04 |
《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 |
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和互联互通,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国标准统一、全流程网上办理,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
2019.02 |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 |
目标是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上,依托城市云支撑环境,实现向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提升,开发智慧专题应用系统,为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全面应用积累经验。 |
2018.12 |
《智慧城市信息技术运营指南》等6项国家标准 |
为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有助于实现数据资源的标准化,有利于梳理智慧城市物联网系统建设的关键功 能要素,并对系统建设进行总体指导,提升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 |
2018.11 |
《关于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
在智慧城市领域,逐步完善我国智慧城市相关顶层设计及智慧成熟度分级分类评价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建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对接合作沟通机制;加强与东盟、中亚、海湾等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合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互认 |
2018.02 |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 |
给出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总体原则,基本过程,及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架构设计、实施路径规划的具体建议。 |
2017.09 |
《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 |
明确指出要加快城市交通出行智能化发展、不断完善智慧出行发展环境、加强政企合作交流。 |
2017.06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 |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网站域名,严格开办流程,加强监管考核、推进资源集约,实现政府网站有序健康发展。 |
2017.05 |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整合分散的政务服务系统和资源,于12月底前普遍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
2017.01 |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
提出了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信息化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为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提供保障。 |
2016.02 |
《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 |
一是以评价工作为指引,明确新型智慧城市工作方向;二是以评价工作为手段,提升城市便民惠民水平;三是以评价工作为抓手,促进新型智慧城市经验共享和推广。 |
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各省市陆续制定智慧城市行业的政策,推动行业在当地的发展,如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打造一流数字基础设施。
省市 |
时间 |
政策名称 |
内容 |
长沙 |
2021.03 |
《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顶层设计(2021-2025年)纲要》 |
到2025年,高速、智能、泛在、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数据驱动和智能优化的城市超级大脑运行顺畅,惠民服务、生态宜居、智慧治理、产业经济等领域各项智慧应用全面开展,推动长沙智能化服务、治理和发展水平达到全国前列、国际领先。 |
2021.03 |
《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建设三年(2021-2023年)行动计划纲要的通知》 |
到2023年,开放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建成,智能可信的数据治理和运营体系初步建立,全域赋能的城市超级大脑运行顺畅,惠民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智慧治理更加精准精细,产业经济更加融合创新,智能绿色融合驱动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市场主导的多元协作建设运营模式基本确立,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初步建成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
|
德州 |
2021.02 |
《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到2022年,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高标准完成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任务。到2023年,“数智德州”建设成效全面显现,形成支撑有力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汇聚融通的数据资源体系,驱动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取得重点突破,成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标杆。 |
上海 |
2021.01 |
《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 |
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打造一流数字基础设施。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
深圳 |
2021.01 |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 |
到2025年,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
苏州 |
2021.01 |
《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明确到2023年,苏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要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以上,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达到7000件以上,PCT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件以上。 |
武汉 |
2020.12 |
《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
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按照“1153”总体架构(即1个云网,1个大脑,政府管理、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创新、生态宜居等5大重点应用领域,运行管理、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等3大保障体系),构建智慧城市“超级大脑”,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民生服务“一码互联”、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治理“一网共治”、企业服务“一站直通”,将武汉市建设成为多方面具备全国标杆水平的新型智慧城市。 |
在各省市发布相关政策的同时也积极规划智慧城市行业在当地的发展,如贵州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广泛开展“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在重点区域开展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功能。
省市 |
内容 |
甘肃 |
积极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中子研究大科学装置以及其他重点实验室、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
云南 |
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建设智慧城市,拓展数字化公共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智慧教育、远程医疗、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执法司法、边境管控、应急救援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
贵州 |
广泛开展“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在重点区域开展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功能。 |
吉林 |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动政府治理方式精细化、现代化、智能化,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内蒙古 |
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政府信息共建共用,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
湖北 |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建设宜居城市、韧性湖北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融合创新。 |
江苏 |
全面建设数字社会,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交通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等智能化水平。加快城市生态修复、空间修补、功能完善,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 构建城市幸福生活服务圈。 |
河北 |
统筹推进启动区、起步区和重点片区建设,抓好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交通路网、水利防洪、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 |
天津 |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做强“城市大脑”,发展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推动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整体优化、协同融合。 |
辽宁 |
推行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加快辽宁“数字蝶变”。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建设智慧城市群。 |
河南 |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城市大脑”中枢平台,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
四川 |
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 |
北京 |
高标准完成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任务。实施科技冬奥行动计划,提升智慧城市服务水平。 |
宁夏 |
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和社区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市政公用设施、智慧堿市建设等提级扩能,长效治堵、治脏、治乱、治污,推进物业管理规范化、人性化发展。 |
浙江 |
大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行“城市大脑”中心城市全覆盖。大力建设数字湾区,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链培育、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探路先行。 |
山东 |
加快建设宜居、智能、韧性城市,全面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和城市整体形象。 |
黑龙江 |
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拓展数字技术在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流通体系等领域开发应用场景,加快数字应用和开发数字产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未来经济。 |
重庆 |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常态化推行“马路办公”。 |
福建 |
实施智慧设施建设工程,打造“智慧城市”大脑,推动治理方式向精细化转型、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 |
山西 |
培育智慧城市新业态,加快数据开放共享、应用场景拓展,依托阳泉市、晋城市等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打造一批先行区、示范区。 |
广西 |
积极参与中国一东盟数字领域规则、标准制定和东盟智慧城市网络建设。建设直居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 |
陕西 |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加快旧城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健全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建设直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 |
《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研究》
《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研究报告-市场运营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