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我国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汇总一览

       国务院发改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明确现代物流业属于鼓励类产业,其中现代物流业包括“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在此背景下,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与物流业及供应链管理服务业相关的产业政策,通过鼓励和引导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业的提质增效、快速发展,有利于建立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为物流及供应链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供应链管理服务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经济活动,具有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的特点。目前行业宏观管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主要负责拟定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具体管理职能被分散在国家交通部、民航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多个部门。

       此外,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承担,其代管中国物流学会等 25 个协会,主要作用是推动中国物流业、政府与企业采购事业、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完成政府授予外事、科技、行业统计和标准制修订等各项职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亚太物流联盟和国际采购联盟的中国代表,与许多国家的同行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2、主要法律法规

       供应链管理服务是现代物流行业的一个更为高级的发展阶段,现代物流业属于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政策影响显著。有关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法律法规汇总如下:

法律法规名称

时间

颁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1987 年 7 月

全国人民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1991 年 5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1992 年 11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1996 年 3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1998 年 1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际运输规则

2000 年 8 月

民用航空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

2002 年 1 月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2004 年 1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2004 年 5 月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2004 年 7 月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9 年 5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2013 年 1 月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 年修正)

2014 年 12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 年 1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物流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生产与消费,涉及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供应链畅通则是推动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促进产供销有机衔接和内外贸有效贯通的重要前提。推动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加速发展, 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自“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以来, 历年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方针层面对物流行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进行整体规划,与此同时,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及交通运输部等从顶层制度设计方面先后颁布多项指导意见及鼓励性政策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近年来有关现代物流业及供应链管理服务业的主要产业政策如下:

政策名称

时间

颁布部门

相关内容

《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2004 年 8 月

国务院发改委等九部委

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明确现代物流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

《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2007 年 3 月

国务院

首个国务院级现代服务专项政策,要求提升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2008 年 3 月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级现代服务专项政策相继出台,要求提升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 年 3 月

国务院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务院制定本规划,作为物流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2011 年 8 月

国务院

提出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及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以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

2012 年 6 月

国务院

提出引进民间资本投资第三方物流领域,减轻民营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民营物流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物流企业融资环境,鼓励民营物流企业做强、做大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

2013 年 5 月

国务院

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战略任务;支持流通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统一配送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

2014 年 9 月

国务院

大力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的供应链服务商

《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

2015 年 8 月

国务院

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鼓励物联网等技术在仓储系统中的应用,支持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车源、货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高效匹配,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放开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外资投向共同配送、连锁配送以及鲜活农产品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领域

《关于加快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

2015 年 8 月

国家发改委

提出建设联通国际国内的物流大通道;打通长江经济带地区多式联运通道;推动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建设一批适应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需要的物流设施;构建覆盖全国主要物流节点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5 年 10 月

国务院

培育壮大快递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开展智能终端、冷链快递等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

《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

2015 年 11 月

国务院办公厅

积极推广使用智能包裹柜、智能快件箱;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一体化等物流服务新模式

《关于做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6 年 5 月

国家发改委

确定了天津、沈阳、哈尔滨、上海、南京、青岛、厦门、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郑州、保定、临沂、赣州、岳阳、义乌等 20 个城市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互联网+” 高效物流实施意见》

2016 年 7 月

国家发改委

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组织化、智能化水平;依托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创新物流企业经营和服务模式,将各种运输、仓储等物流资源在更大的平台上进行整合和优化;鼓励物流企业依托互联网向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延伸服务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

2016 年 8 月

交通运输部

明确了交通运输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五大领域 19 项任务,切实增强交通运输在物流业增效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在物流业降本中的先行作用,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水平,有效改善交通运输物流发展环境。重点支持一批全国性统筹布局、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的平台型物流企业,推进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近期重点工作及分工方案》

2017 年 3 月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

旨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重点推进 24 个全国性、若干个区域性以及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

《关于推动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7 年 4 月

质检总局等 11

部门

提出通过强化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意识、建立物流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健全物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等 9 项重点任务,着力改善物流服务供给结构,培育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并强化中国物流优质服务形象

《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

2017 年 8 月

国务院办公厅

从七个方面提出了 27 项具体措施,部署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有关工作,着力营造物流业发展良好环境,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2017 年 10 月

国务院办公厅

明确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思想,提出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并设定了发展目标,即到2020 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 100 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

《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

2018 年 4 月

商务部等 8 部门

提出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决策部署,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能力,适应引领消费升级,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助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确定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的措施》

2018 年 5 月

国务院

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确定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和减税降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负担,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助力经济发展

《关于开展2018 年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

2018 年 6 月

财政部

要求通过推广现代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培育一批有影响的供应链重点企 业,探索一批成熟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重要标准,提高我国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优化升级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 划》

2018 年 12 月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

目标在 2025 年布局建设 150 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高效物流运行网络基本形成,以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多式联运网络基本建立。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物流、跨境电商、冷链物流、智能设备,满足城乡居民小批量、多批次、个性化、高品质生活物流需求,鼓励和支持国家物流枢纽依

托现有资源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

2019 年 2 月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 24 部门

提出了构建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 系提升高质量物流服务实体经济的实力以及增强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 力在内的多项意见,旨在巩固物流降本增效成果,增强物流企业活力,提升行业效率效益水平,畅通物流全链条运行,加快推动提升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

《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2019 年 9 月

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

鼓励发展网络货运,促进物流资源集约整 合、高效利用。鼓励网络货运经营者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资源,应用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和共同配送等运输组织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运输生产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2019 年 9 月

国务院

推进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大件运输、危险品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发展,促进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鼓励发展集约化配送模式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2019 年 10 月

国家发改委

现代物流业属于鼓励类产业,其中包括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货物跟踪识别定位技术、智能仓储分拣配送技术、物流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与应 用应急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设施建设和运营

《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9 年 11 月

国家发改委等 15部门

继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之后,中国首次有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实施意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

2020 年 6 月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

提出加强土地和资金保障,降低物流要素成本(完善物流用地考核,拓宽融资渠道);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措施,降低物流税费成 本;加强信息开放共享,降低物流信息成 本;推动物流设施高效衔接,降低物流联运成本;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降低物流综合成本;深入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研究制定现代供应链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的现代供应链

《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 案》

2020 年 9 月

国家发改委等 14部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制造业服务 化、服务业制造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方案》明确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并提出培育国际供应链服务商

《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

2021 年 1 月

交通运输部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循环动能部分提出,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挥好交通+”优势,激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活力规范网络货运发展,推广无人配送、分时配送,推动物流组织模式创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供应链管理服务市场分析报告-市场格局现状与投资战略研究
        《2020年中国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投资分析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未来商机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有机固废处理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

我国及部分省市有机固废处理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

为加强固废处理能力,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加快推进尾矿、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废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推动回填充填、生态修复、建材生产及用作路基材料等规模化利用。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担保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融资担保机构入驻融资信用服务平台

我国及部分省市担保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融资担保机构入驻融资信用服务平台

担保是为担保某项债务的实现而采取的措施,该项债务是主法律关系,担保是从法律关系。担保,包括人保、物保和金钱担保。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环保行业相关政策: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环保行业相关政策: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推动环保技术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8月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提出在环境监测领域,运用移动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存储和追溯,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冰雪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

我国及部分省市冰雪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

为促进冰雪旅游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发展冰雪旅游,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支持重点地区开展冰雪旅游资源调查,建设一批冰雪主题高品质旅游景区、度假区,优化提升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养老行业相关政策: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养老行业相关政策: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

为推动智慧养老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等无障碍建设,提高家居适老化水平。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分类行业相关政策:制修订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相关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分类行业相关政策:制修订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相关标准

为加强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推进区域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中心项目和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建设。

2024年11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丰富森林康养等新业态金融服务场景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丰富森林康养等新业态金融服务场景

为推动康养旅游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商务部发布的《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鼓励发展数字、绿色、健康等消费,开展家居焕新、国潮焕新、场景焕新等网络主题促销,围绕新品体验、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医疗康养等打造一批数实融合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数字消费品牌。

2024年11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融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融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

为积极开展发展金融服务,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金融科技应用,探索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数据共享,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赋能碳核算、可持续信息披露、绿色识别、项目评估、风险管理,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

2024年11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