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发布 助贷模式面临重构 具备独立风控能力银行有望抢占更大市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银行助贷业务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显示, 2021 年 9 月 30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征信全流程业务规则,并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过渡期为施行之日至 2023 年 6 月底。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办法》以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提供、信息安全等全流程合规管理为主线,以明确征信业务边界、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为重点。互联网平台开展助贷等相关业务符合征信业务定义的,适用《办法》。

        《办法》为完善新时代征信业的法制框架添砖加瓦。自 2013 年征信行业的基础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征信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数字征信时代,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新的征信业态不断涌现,征信已突破传统借贷信息共享范围,普惠小微金融服务的征信需求持续提升,不断对其法律框架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自2013年以来,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共同构成征信法律基本框架。

近年来我国征信业的主要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

规章制度

发布机构

主要内容

2013/01/21

《征信业管理条例》

国务院

厘清基本定义、业务规则和法律责任,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

2013/11/15

《征信机构管理办法》

人民银行

本着细化和补充《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便于操作执行的原则,以规范征信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为主线,以征信机构公司治理、风险防控和信息安全为管理重点,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

2021/01/11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人民银行

一是对信用信息和征信业务做了明确规定;二是从保护个人和企业合法权益角度对信用信息采集、整理、保存和加工进行了规定;三是规范信用信息的使用,保障用于合法目的;四是对信用信息安全和跨境流动进行了规定

2021/09/30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

人民银行

以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提供、信息安全等全流程合规管理为主线,以明确征信业务边界、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为重点。一是明确信用信息的定义及征信管理的边界;二是规范征信业务全流程;三是强调信用信息安全和依法合规跨境使用;四是提高征信业务公开透明度。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

        《办法》的正式稿延续了征求意见稿的总体思路,以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提供、信息安全等全流程合规管理为主线,以明确征信业务边界、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为重点。但在具体表述和细节方面进行了增减优化,比如新增了征信业务的定义、明确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缩小“最小、必要”原则的适用范围至个人信用信息、删除了属人管辖条款、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护等级为三级及以上的企业征信机构的业务规模从 50 万户调高至 100 万户、细化了法律责任、增加了过渡期等等,从而提升了《办法》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区别

2021/09/30 正式稿

2021/01/11 征求意见稿

变化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明确了征信业务的定义

第四条 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机构许可;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应当依法办理企业征信机构备案;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应当依法办理信用评级机构备案。

第四十三条 与征信机构合作,为金融经济活动提供个人或企业信用信息的其他信息处理者,应当在签署合作协议后向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报备。

要求必须持牌经营,取消合作机构报备制度

第五条 金融机构不得与未取得合法征信业务资质的市场机构开展商业合作获取征信服务。

 

 

第七条 采集个人信用信息,应当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遵循最小、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采集。

第五条 征信机构采集信用信息,应当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采集

缩小最少、必要原则适用范围

第十五条 采集企业信用信息,应当基于合法的目的,不得侵犯商业秘密。

第十二条 征信机构采集非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取得企业的同意

不要求采集企业非公开信用信息取得企业同意

第二十六条 信息主体认为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认为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投诉。对异议和投诉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办理

保护个人信息主体异议投诉权

第三十四条 个人征信机构、保存或者处理 100万户以上企业信用信息的企业征信机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护等级具备三级或者三级以上安全保护能力……

第三十条 个人征信机构、保存或处理 50 万户以上企业信用信息的企业征信机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系统测评为国家信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或三级以上;……

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护等级为三级及以上的企业征信机构的业务规模调高至 100 万户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施行前未取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或者未进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但实质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 18 个月内完成合规整改

新增过渡期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 2022 1 1 日起施行

明确施行时间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WW)

        《办法》明确了信用信息的定义,扩大了征信业务监管半径。《办法》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依法采集、为金融等活动提供服务、用于识别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基本信息、借贷信息、其他相关信息,以及基于这些信息的分析评价信息界定为信用信息;将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定义为征信业务。征信管理范畴不涉及非商业合作的信息服务。根据以上界定,传统借贷信息以外的大量征信“替代数据”被纳入了信用信息的范围,而此前处于监管边缘地带的互联网平台助贷业务、大数据风控等实质上进行信用评价的业务均被纳入征信业务的管理范畴。

        《办法》要求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银行牌照优势显现。《办法》取消了征求意见稿中的合作机构报备方案,强调从事征信业务必须具有合法资质(个人征信许可、企业征信业务备案或信用评级业务备案),不得与非持牌机构开展商业征信合作。持牌要求可有效促进市场公平和行业规范发展,提升银行等持牌机构的牌照优势。值得关注的是,与企业征信和信用评级仅需要备案不同,个人征信业务应依法取得央行个人征信机构许可,难度较大,因此个人征信牌照的价值更为凸显。

        因此在《办法》实施下,我国助贷业务模式面临重构。助贷模式主要是指由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收取固定收益,助贷服务机构设计贷款产品,并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包括获客、面签、审批、贷后管理等全流程服务。该模式不仅通过表外融资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而且扩大了银行微贷款业务规模,开辟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实现了银行、微贷机构和小企业、低收入人群的多方共赢。

        当前有不少助贷业务涉及个人信用信息的存储与分析环节,属于征信范畴,但相关数据未经征信机构直连金融机构。由于业务属性特殊,牌照发放量预计有限。未来少量助贷机构能持牌经营,而大多数助贷业务在征信“断直连”的要求下面临调整。对于流量丰富且无征信资质的助贷机构而言, 为金融机构提供导流服务或将成为未来的转型出口;对于具有较强数据分析能力和风控能力的助贷机构而言,可以不接触个人信用信息,仅为金融机构提供风控或贷后管理等技术服务。导流服务和技术支持或将是未来助贷业务合作的主要模式。

        此前监管部门已对助贷业务提出“断直连”要求。2021年7月,监管部门要求平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

        独立风控成关键。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随着个人信息“断直连”等监管要求逐渐明晰,金融机构将利用较规范的征信数据开展自主风控。自2020年以来,去年以来陆续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等文件均强调了压实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体责任。

        而助贷业务合作模式的调整也意味着对其自主风控能力的要求大幅提升。短期来看,风控能力较为欠缺、对助贷机构依赖度较高的中小银行将会受到较大冲击,未来或将更多地寻求与大型银行和征信机构合作。长期来看,具备独立风控能力的银行有望抢占更大市场空间。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供水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供水企业开展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供水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供水企业开展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供水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提出持续加大对乡村道路、医疗养老、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整治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金融支持。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主题公园行业相关政策:稳妥有序推进国家公园创建设立工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主题公园行业相关政策:稳妥有序推进国家公园创建设立工作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主题公园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在部分有条件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内依法依规开展户外运动,鼓励与特色生态旅游相结合。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废玻璃回收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我国及部分省市废玻璃回收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废玻璃回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废玻璃回收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4年7月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发布本市低值可回收物目录,在生活垃圾分类中不断提高废玻璃、低值废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准确率。

2025年04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气象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推进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气象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推进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为推动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预报,用好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等力量,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2025年04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家族信托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创新数据信托等金融服务产品

我国及部分省市家族信托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创新数据信托等金融服务产品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家族信托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常态化推进清洁能源、养老、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2025年04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色金融行业相关政策: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色金融行业相关政策: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3月江苏省发布的《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绿色金融以及环境、社会与治理(ESG)评价等指标的研究应用,推动省属金融企业加强ESG建设,逐步实现省属金融企业ESG专项报告全覆盖。

2025年04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