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2016年中国橡胶管生产行业监管情况、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导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橡胶管生产属于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中的“C2912橡胶板、管、带制造;C2922塑料板、管、型材制造”和汽车制造业中的“C366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即该两个行业的交叉细分行业——汽车胶管制造。

      参考:中国橡胶管市场产销分析与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15-2020)

      1、行业分类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橡胶管生产属于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中的“C2912橡胶板、管、带制造;C2922塑料板、管、型材制造”和汽车制造业中的“C366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即该两个行业的交叉细分行业——汽车胶管制造。

      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10月26日发布的〔2012〕31号公告《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橡胶管生产隶属于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行业分类代码为C29。

      2、主管部门以及监管体制

      橡胶管生产所属之汽车胶管制造行业是橡胶和汽车制造业的细分行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产业市场研究、政府沟通、技术交流、信息共享、活动组织及行业自律等工作。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下设胶管胶带分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设摩托车分会。

      汽车胶管行业已充分实现市场化竞争,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主要产品所属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

      3、产业政策

      2008年4月14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将“采用现代橡胶加工设备和现代加工工艺的共混、改性、配方技术”等高分子材料加工应用技术以及新型橡胶功能材料及制品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的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快速成长提供优良环境。

      2009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修订)》提出:“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要在结构调整中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将内部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单位逐步调整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工作。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制定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分类指导和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

      对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应逐步采用电子商务、网上采购方式面向社会采购零部件”。

      2009年9月,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发布的《国家火炬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年),提出“在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方面,重点支持:氟树脂、氟橡胶、硅橡胶等有机硅及氟系列材料的研发和制造;重点支持:耐高温、高寒的特种橡胶材料的研发和制造”。

      2009年10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制定和发布的《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发展高附加值、安全、节能、环保的胶管胶带产品,以及为汽车等高技术产业配套服务的非轮胎橡胶制品”,“优先发展国内供不应求的紧缺产品和高端产品,努力提升自给率”,“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促进龙头和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特做专”。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汽车行业要强化整车研发能力,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提高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

      2011年4月,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上海国际车展高峰论坛讲话中提出:“要鼓励拥有核心技术并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的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进行跨地区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形成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提高国内外企业配套市场份额。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发汽车零部件产品,打破区域之间或企业集团之间汽车零部件配套的障碍,建立开放、公平竞争的多层次多渠道零部件配套”。

      2012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其中内燃机系统节能工程提到,采用先进的内燃机制造工艺及材料,优化整机与配套机械的匹配技术,大力推广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重点支持电控燃油高压喷射系统、高效增压器和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到2015年,投放市场的节能型内燃机产品占市场保有量的20%。

      橡胶管生产行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车用胶管产品,在该领域已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实现了多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并已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造纸行业相关政策:开展制浆造纸“哑”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造纸行业相关政策:开展制浆造纸“哑”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

为促进造纸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等发布《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开展制浆造纸“哑”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能源及排放监测系统数字化改造,仓储立体库等数字化改造。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色包装行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选择绿色材料、采用绿色包装等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色包装行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选择绿色材料、采用绿色包装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包装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2月生态环境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规范危险废物包装,强化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收集处理。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商业航天行业相关政策:加大商业航天支持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商业航天行业相关政策:加大商业航天支持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商业航天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中国证监会等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天然橡胶行业相关政策:稳定天然橡胶种植面积

我国及部分省市天然橡胶行业相关政策:稳定天然橡胶种植面积

为了进一步推动天然橡胶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2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等发布《天然橡胶通知/政策》稳定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加强特种胶园建设,推动老旧胶园更新和灾毁胶园恢复重建。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工厂行业相关政策: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工厂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工厂行业相关政策: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工厂

为了扩大智能工厂行业的应用,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商务部等发布《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参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和智能工厂。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废气治理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对废气监测管控

我国及部分省市废气治理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对废气监测管控

为了进一步推动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生态环境部等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改建、扩建项目还应梳理现有工程新污染物排放情况,鼓励采用靶向及非靶向检测技术对废水、废气及废渣中的新污染物进行筛查。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混合农药制剂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农药科学施用增效

我国及部分省市混合农药制剂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农药科学施用增效

为了进一步推动混合农药制剂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用于药用作物的农药登记,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安全用药。

2025年06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钾肥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肥料登记行政审批改革

我国及部分省市钾肥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肥料登记行政审批改革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钾肥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钾肥行业稳定发展,比如福建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2025年06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