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西宁市制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问题分析、尽管西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显著成绩。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工业生物技术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尽管西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域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十二五”期间,西宁县域经济在全省各县中力争率先发展、领跑发展,三县经济总量年均增长达到13.2%,县域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工业发展整体相对滞后,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由2010年47.2%,下降到2015年的26.1%,占比下降21.1%,对全市工业经济支撑作用减弱,且产业层次较低,发展不平衡。
(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截止201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8户,绝大部分工业产业龙头企业产值均在100亿元以下,整体规模偏小,综合实力不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普遍偏低,辐射带动作用不显著;另外,龙头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特定领域,受行业限制,其本身辐射范围偏窄,带动作用有限。加之受宏观经济的影响,龙头企业整体发展放缓,其带动能力也受到了一定制约。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近年来,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和各类科技创新项目数量有了较大增长,但是由于公共服务平台少,企业重生产、轻创新的意识仍普遍存在,自主研发能力较为薄弱,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受到了限制。另外,受自然区位条件限制和企业实力及经营状况制约,工业企业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也相对不足,致使创新型人才缺乏,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新型工业化催生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消费、大数据云计算、工业设计、科技孵化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然而西宁市支撑工业服务化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信息化服务跟不上工业化发展需求,企业发展缺少强有力的配套支撑。
综合分析,“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快速发展是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实现的,来之不易。然而,全市工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制约着全市工业与信息化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研究解决,以提高常态化服务水平,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推进西宁全面实现经济提速换挡、产业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