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染料制造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政府部门和协会只对本行业实行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具体业务管理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序号 |
主要法律法规 |
涉及内容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
6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
7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
8 |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
国家实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危险化学品登记实行企业申请、两级审核、统一发证、分级管理的原则 |
9 |
《染料中间体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并销售染料中间体产品的所有企业、单位和个人,不论其性质和隶属关系如何都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具有生产该产品的资格。任何企业不得生产或销售无生产许可证的染料中间体产品。 |
10 |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
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 |
2) 质量标准规范
染料中间体和染料产品所应遵循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如 GB19601-2013《染料产品中 23 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GB20814-2014《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GB/T 24102-2009《染料及染料中间体产品检验规则》、GB/T24103-2009《染料中间体产品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储存通则》、GB/T2386-2014《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水分的测定》、GB/T21877-2015《染料及染料中间体堆积密度的测定》、 GB/T2381-2013《染料及染料中间体不溶物质含量测定》等等。行业标准主要有 HG/T2079-2014《1-氨基蒽醌》、HG/T3956~3958-2007《染料中间体(2007)合订本》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 年修正)》明确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其中将“高固着率、高色牢度、高提升性、高匀染性、高重现性、低沾污性以及低盐、低温、小浴比染色用和湿短蒸轧染用的活性染料,高超细旦聚酯纤维染色性、高洗涤牢度、高染着率、高光牢度和低沾污性、小浴比染色用的分散染料,用于聚酰胺纤维、羊毛和皮革染色的不含金属的弱酸性染料以及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清洁生产、本质安全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列入鼓励类投资项目。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加强染料及其中间体的清洁生产工艺和先进适用的“三废”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改进染料应用技术和配套助剂,提升染料行业的服务增值水平。发挥我国在煤化工、轮胎、化肥、盐化工、农药、染料等领域的业务技术和生产经验优势,加快国内优势产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产品就地销售,开拓新兴市场。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制定的《染颜料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期间染料行业发展目标:染料行业要保持合理增长,稳定国内市场的需求,扩大出口和国外产量,提高国际市场份额,确保国内外总产量有一定幅度增长。到 2020 年,染颜料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5-7%;利税总额年均增长 5-10%,染颜料产量年均增长 1-3%,出口额增长 3-5%。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 10-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10-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10%。染料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布局优化、打造整体产业升级;加强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染颜料生产方式的集成化与自动化,装备的现代化的升级改造;加快染颜料生产过程废物的有效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升品牌核心价值;建立和完善染颜料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及服务水平,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快网络平台建设。
国务院于 2015 年 5 月颁布了《中国制造 2025》,提出了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和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等,其中提及了“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印染、稀土、农药等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印染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脱硫脱硝除尘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快应用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实现绿色生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X)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