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网络安全领域第一部基础性、框架性法律《网络安全法》出台

 

导读:网络安全领域第一部基础性、框架性法律《网络安全法》出台。自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制定网络安全方面的立法列入立法工作计划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制定高度关注。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调研及十三五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自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制定网络安全方面的立法列入立法工作计划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制定高度关注。

       大家清楚地看到,网络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公共利益和经济受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通过立法手段来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已成众望所归。11 月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领域第一部基础性、框架性法律正式出台。

       “没有绝对的安全”是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的共识,实施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是网络安全工作的基本方法论,纵观《网络安全法》,其中就包含安全标准、安全检测和认证、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审查为代表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的条款多达十五条。《网络安全法》具体阐述了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的哪些理念?会对今后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什么变化?本文从以下三方面予以论述。

       一、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的地位得以全面提升

       仅从方法论来看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其过程涉及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规划、建设、运行、废弃等阶段的风险管理。然而,从实施角度来看,首先,网络安全风险管理需具备合法和正当的目的。《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风险评估等活动,向社会发布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信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目前,我国尚存在不少机构和个人未得到正式授权进行安全检测、漏洞挖掘和披露的行为,其中不乏因操作不当或对后果估计不足对被检测方造成危害的案例,其所谓的“安全风险评估”反而成为真正的风险点。其次,安全检测、认证和风险评估作为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手段,也在《网络安全法》中有多处提及,为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相关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此外,实施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在法律的基础上,还必须依赖科学先进的网络安全标准。今年 8 月,中央网信办、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要求,推动网络安全标准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衔接。《网络安全法》即是该思想的充分体现,提及安全标准和规范的条款达七条之多,其中多处提到“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安全标准的地位得到显著加强。由上述可见,《网络安全法》所阐述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是以法律法规为基,以安全标准为纲,只有“立得稳,行得正”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二、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的范围得到全面扩展

       实施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原本是从保护组织资产和业务的角度出发,使其免于遭受损失。然而,《网络安全法》是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将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均纳入保护对象,大大扩展了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的适用范围。首先,《网络安全法》进一步强化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内容,在第三十一条中明确列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因其影响重大,是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础上的进一步重点保护,充分体现了安全风险管理的思想。其次,第三十五条提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通过安全审查,该措施即是针对国家安全层面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举措。

       此外,《网络安全法》针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大量具体要求,一方面弥补了国内在此方面立法的不足,另一方面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到网络产品提供者和服务运营者实施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内容。由上述可见,《网络安全法》所阐述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范围,是在传统网络信息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公民个人信息等方面,同时提出了安全审查等国家层面的治理手段,其内容大大丰富,效应更加广泛。

       三、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的落地将会更加扎实

       从以往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经验来看,有些时候所取得的效果欠佳。首先,由于以前国家在网络安全方面立法尚不完善,有不少企业实施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纠正程序)等管理方式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在效果上形成真正的“闭环”。《网络安全法》可谓“一锤定音”,将网络产品提供者和服务运营者的法律责任予以明确,使用执法手段倒逼其强化自身安全管理。其次,以往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中,我们一直关心的是发现脆弱性,改进安全措施,而对威胁的控制无计可施,此种方式非常被动且成本很高。《网络安全法》在第六章法律责任中提出了对各类违法行为的制裁措施,由被动转主动,有效震慑威胁源行为,将更多的成本转移到威胁源,打通了安全风险处置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真正的风险管理闭环。由上述可见,实施《网络安全法》,定会大幅度提升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的效果。

       出台《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立法工作跨出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意义非凡。围绕《网络安全法》展开工作,将是今后网络安全标准制定、安全检测和认证、风险评估、安全审查等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区块链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区块链等可信流通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我国及部分省市区块链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区块链等可信流通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依托全流程数字化凭证和区块链等技术,大力推动航运贸易数字化发展,拓展丰富应用场景。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物联网行业相关政策:推动物联网在制造业领域深度赋能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物联网行业相关政策:推动物联网在制造业领域深度赋能应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智能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智能物联网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云南省发布的《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若干政策》。

2025年07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据交易行业相关政策:探索推进供应链数据交易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据交易行业相关政策:探索推进供应链数据交易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数据交易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数据交易行业稳定发展,比如福建省发布的《福建省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

2025年07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手游行业相关政策:加强游戏引擎等网络出版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及部分省市手游行业相关政策:加强游戏引擎等网络出版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为了进一步推动手游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等发布《网络出版科技创新引领计划》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网络出版企业依法平等享受各项支持政策,加强涉人工智能、游戏引擎、虚拟现实、芯片等网络出版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创新活力。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边缘计算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广边缘计算平台服务

我国及部分省市边缘计算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广边缘计算平台服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边缘计算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发布《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的通知》集约化部署边缘算力和接入网络资源,实现园区高质量入算。

2025年06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车联网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车联网”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车联网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车联网”发展

我国车联网行业相关政策 为促进车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风险减量服务创新。鼓励保险行业探索新能源汽车风险减量服务,通过车联网等技术实现风险的早识别、早预防、早管理。

2025年06月1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据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提升数据服务能力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据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提升数据服务能力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数据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数据服务行业稳定发展,比如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河北省发布的《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据安全行业相关政策: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据安全行业相关政策: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为了进一步推动数据安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技术防护,避免“小散碎”信息平台建设,保障就业数据、个人信息安全。

2025年05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