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嘉兴市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强科技创新载体支撑。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载体支撑,营造创新政策环境和政务服务环境,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参考《2017-2022年中国科技孵化器行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载体支撑,营造创新政策环境和政务服务环境,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第一节 全面推进人才强市建设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围绕打造人才最优生态,立足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人才链,补齐资金链,健全服务链,提升价值链。大力推进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人才开发管理新模式。健全人才投入稳定增长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及个人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健全人才投入绩效考评制度,探索建立人才荣誉体系,完善人才流动、评价、激励和成果转化机制。探索科技人才企事业单位双向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研究人才股权、期权激励办法,打通科技和经济转化的通道。创新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激发用人单位在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全力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业乐园。
优化人才发展平台布局。引导各地规划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区分、错位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平台,推进平台园区标准化服务、星级化管理。探索建立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提升省级人才基地、“千人计划”产业园(项目转化中心)等平台的人才集聚度、辐射带动力和增值服务力。加快推进域外孵化器、带土移植科技人才项目及团队建设。整合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打造“智立方”,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政策服务、人才计划申报、人才项目评估、人才信息交流、技术成果展示交易和产业化促进“六个中心”一站式服务。完善人才栖息平台建设,有效运作浙江省星耀南湖创新发展院,打造线上人才之家。优化人才住房保障,探索在新建商品房中按一定比例配建高层次人才公寓。
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拓展海外引才渠道,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千人计划”引育力度,更大力度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推进重点创新团队培育、院士智力回归、杰出人才培养和紧缺人才引进。加强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围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企业转型发展需要,重点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平现代企业家,大力培育创业创新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以及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建立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发布制度,打造适应产业转型发展需要、满足各类劳动者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推广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等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育人方式,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公共实训服务网络建设水平,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素质优良、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50万人,每万人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129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0%。五年累计引进培育500名左右具有省内、国内领先水平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打造100个左右嘉兴市重点创新团队。
第二节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以科技企业培育工程为抓手,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在争取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和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鼓励政策,引导企业研究机构真正发挥作用、产生效益。加速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创新型企业及龙头骨干企业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牵头或参与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创新网络,推进产学研联盟建设,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到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00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5%,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500件。
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深入推进省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着力发展以“首投”为重点的创业投资,以“首贷”为重点的科技信贷,以“首保”为重点的科技保险,建立“创投先行、信贷跟进、担保支持、上市助推、多种金融工具并举”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面融入钱塘江金融港湾,深化南湖基金小镇、嘉兴金融广场、海宁钱潮产业金融小镇等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新投资机构和专业管理团队。设立嘉兴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提高财政资金风险容忍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进科技保险改革,发展科技保险专营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信贷投入。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融资产品。健全面向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推动科技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打造“嘉兴科技金融”品牌。
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机构,以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创业孵化、科技交易、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等服务为主,发展一批新型科技服务业态。发挥国家专利技术(嘉兴)展示交易平台作用,加快建设网上网下并行交易的嘉兴科技大市场,完善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政策环境,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明显提升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探索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资源的统筹整合,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
第三节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建设高水平科技产业园区。整合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着力推进以嘉兴科技城、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一批特色科技产业园为补充的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引导全市范围内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联动发展,努力成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策源地。加快区域创新型县(市、区)、创新型镇建设,增强创新聚集区辐射能力,努力实现各县(市、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覆盖。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巩固和深化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城市地位,全面参与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建设,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加大科研院所引进培育力度。继续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来嘉兴合作办学,争取高水平研发机构、产业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嘉兴。充分发挥嘉兴高校及科研机构研发服务功能,鼓励设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研发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协同,努力打造省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本地化产业化试验区,全面提升我市创新综合能力。
大力培育众创孵化平台。积极实施“泛孵化器”建设工程,以各类开发区、园区为依托,重点启动建设一批运行模式先进、配套设施完善、服务环境优质、影响力和带动力强的创业创新示范中心。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小企业创业基地、科研院所等机构利用存量房产等现有条件,通过市场化方式构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完备的系统集成服务,助推初创企业发展。更加重视“加速器”建设,促进市内、市外孵化企业在嘉兴实现成果转化。全力打造长三角科技企业孵化高地和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
第四节 营造创业创新最佳环境
改革完善科技管理制度。以创建省科技创新改革试点为契机,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清理废除妨碍创业创新发展的制度和规定,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通道。重点加强对共性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基金的支持力度,提高软性投资比例。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和管理制度,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强化稳定性和持续性支持。探索引导性支持方式,完善竞争性科研经费管理。建立突出集聚创新要素、增加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孵化中小企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高效为导向的考核考评机制。
完善企业创业创新政策环境。积极贯彻国家鼓励企业主体创新投入和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税收政策。完善政府对本地创新产品采购机制,加大财政对创新产品市场化的扶持。建立企业研发投入与项目申报、补助挂钩的机制,保障财政科技经费重点用于支持企业牵头实施的科技创新项目。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科研项目经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大力弘扬创业创新文化。积极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着力形成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竞争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形成理解、支持、服务、参与创业创新的良好风尚,充分发挥创新文化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典型创业创新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宣传,加大对创业创新者的表彰奖励力度,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