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季度,我国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同比、环比较上年同期皆小幅回落:1—3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2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环比看,1、2、3月份环比分别为0.83%、0.81%和0.85%,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0.07、0.12和0.01个百分点。
从消费类型看,各类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互有涨跌,增长较快的是通讯器材和与居住相关的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同比分别增长18.9%、16.2%和15.2%。其中增幅提高最大的是石油及制品和汽车,同比增幅分别提高了7.6个和1.2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增幅提高了1.2个百分点;同比增速降幅最大的是通讯器材,同比增幅降低了19.1个百分点。
从消费方式看,网购增速同比增速回落,从上年同期的41.0%回落至25.9%,增速回落15.1个百分点。
分析影响一季度消费市场运行的原因,首先,消费品市场总体走弱是宏观经济走势的滞后反应。一般而言,消费者对经济发展预期的不乐观会导致储蓄倾向上升。我国GDP同比增速自2010年以来跌破两位数,2012年进入7.0时代,2015年破7,为6.9%,宏观经济持续走低,使得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导致即期消费倾向下降。其次,部分商品消费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大。以石油为例,石油及其制品的消费弹性较大,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国内石油及其制品消费量加速增加。房地产市场活跃及价格上涨显著带动了家具家居及建筑装潢产品的消费。第三,新型流通方式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在递减。网购作为新型流通方式的代表近年来对消费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但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线上线下逐渐向平衡点趋近;另一方面,随着网购基数的增大,在增量不变的情况下其增速也表现为下降趋势。
一般情况下,一季度由于元旦、春节“双节”因素的影响,加之由于季节原因造成的一部分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价格较高,一季度的消费会比较旺盛,而进入二季度,天气转暖,农产品价格普遍会有所回落,客观上会造成农产品消费额有所下降,而清明、五一等小长假对消费的影响相对有限。因此,在对经济走势判断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突发因素的影响,短期看,二季度消费品市场或继续保持稳中略降态势。从全年或更长期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推进以及消费市场供给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消费市场潜力将有望进一步释放。应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
作者:漆云兰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