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文件中提到,将推动新能源发电并网、电力储能、能源互联网、港口岸电、电力需求侧管理等重要标准研制;健全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产储运用全链条标准体系;推进研制新能源汽车安全,无线充电、大功率充电、燃料电池及电池回收利用等相关标准。在政策驱动下,我国能源互联网产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总体呈现迅猛发展态势。
发布时间 |
政策规划 |
相关内容 |
2015年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 |
通过配电网建设改造,中心城市(区)智能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供电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镇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安全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乡村地区电网薄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保障农业和民生用电。 |
《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 |
鼓励在新能源微电网建设中,按照能源互联网的理念,采用先进的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智能化匹配及协同运行,以新业态方式参与电力市场,形成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新载体。 |
|
《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 |
建设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配电网络设施和服务体系一举多得,既能够保障民生、拉动投资,又能够带动制造业水平提升,为适应能源互联、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
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
|
2016年 |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
要求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及大规模应用,攻克大规模供需互动、储能和并网关键技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指出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提高可持续自适应能力。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
|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 |
2020年目标:初步建立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体系,能源互联网基础架构、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及能源互联网相关应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示范应用。 |
|
《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
启动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推动建设智能化生产消费基础设施。加强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建设。推动能源与通信基础设施深度融合。营造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推动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 |
|
《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
2016-2018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建成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试点示范项目。2019-2025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 |
|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积极推动“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推进能源与信息、材料、生物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能源生产、输送、使用和储能体系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
|
《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 |
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强智能配电与用电网络建设,促进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式发电项目在微网中的利用,开展能源互联系统运营交易技术研究。 |
|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
到2020年,全面启动能源革命体系布局,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根本扭转能源消费粗放增长方式,实施政策导向与约束并重。 |
|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
提出将发电、输配电、负荷、储能融入智能电网体系中,加快研发和应用智能电网、各类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装备,实现智能化能源生产消费基础设施、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建设、能源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深度融合 |
|
《关于组织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的通知》 |
提出将开展综合和典型创新模式的两类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典型创新模式试点示范,包括基于电动汽车、灵活性资源、智慧用能、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和行业融合五种情景的能源互联网试点。 |
|
《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
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是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 |
|
《中国制造2025一能源装备实施方案》 |
开展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工程项目示范,推动关键装备的试验示范。 |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加快研发分布式能源、储能、智能微网等关键技术,构建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源-网-荷-储-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
|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从技术性、经济性、项目示范应用等方面对各类可再生能源、储能、微网等能源互联网构成要素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规划,实质上肯定了能源互联网在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
2017年 |
《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工作方案》 |
以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为核心,全面推进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
《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 |
为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决定组织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 |
|
《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 |
|
《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 |
为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并规范微电网健康发展,引导分布式电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建立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
|
《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评选结果公示》 |
确定了首批56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名单。 |
|
《关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通知》 |
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共安排23个项目,其中,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17个、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6个。 |
|
2019年 |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 |
指出,高效储能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充电站、换电及加氢设施制造、氢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分布式能源工程建设和运营、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水力发电和抽水蓄能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智能电网产品和装备制造等列入指导目录范围。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能源互联网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
到2025年,形成能够支撑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要的标准体系。制定50项以上能源互联网标准,涵盖主动配电网、微能源网、储能、电动汽车等互动技术标准,全面支撑能源互联网项目建设和技术推广应用。 |
|
《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 |
进一步加强储能在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储能的指导意见以及后期推动的示范项目也是要在能源互联网层面展开。 |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
提到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抽水蓄能电站、分布式供电及并网(含微电网)技术推广应用、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应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分布式能源、智慧能源系统、氢能、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高效制氢、运氯及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加氢站及车用清洁替代燃料加注站等储能、氢能相关领域入选鼓励类项目。 |
|
2020年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攻坚突破的意见》 |
意见中提到,加快培育“两网”融合新兴产业,立足综合能源服务、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增长新动能。 |
《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 |
文件中提到,将推动新能源发电并网、电力储能、能源互联网、港口岸电、电力需求侧管理等重要标准研制;健全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产储运用全链条标准体系;推进研制新能源汽车安全,无线充电、大功率充电、燃料电池及电池回收利用等相关标准。 |
|
《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 |
意见表示,加大对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多能互补的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的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
其中第四十八条指出,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和依照规划的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电网企业应当加强电网建设,扩大可再生能源配置范围,发展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建立节能低碳电力调度运行制度。 |
|
《2020年智能用电专业工作要点》 |
文件指出,紧密跟踪分布式光伏、储能政策、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对电网的影响,明确接入要求,构建
线上线下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支撑体系。依托分布式光伏云网、储能云平台,加强运行数据收集,深化光伏,储能设备运行评价。紧密跟踪氢能、锂电池、飞轮电池等技术、产业发展,加强客户侧储能应用研究。 |
|
《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 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
文件指出,优先开发当地分散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力推进分布式可再生电力、热力、燃气等在
用户侧直接就近利用,结合储能、氢能等新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区域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
|
《关于开展2020年度国家工业和通信业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荐工作的通知》 |
其中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和“能效之星”产品中,能源梯级利用、微电网、储能、保温、密封等工厂和园区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可再生能源与余能利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可参与申报。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征集范围包括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技术产品,可再生能源利用、分布式供能和微电网建设技术产品等可参与。 |
|
《关于建立健全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
对加快形成有利于清洁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着力推动清洁能源消纳模式创新方面,都提出鼓励推动电储能建设和参与,以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
同时,随着能源互联网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全国各省市政府纷纷推出或抓紧制定相关政策,争着搭上能源互联网行业的快车。
省市区 |
政策规划 |
相关内容 |
北京市 |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 |
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区域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以新能源微电网为基础,推进用户侧热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形式互联互通,发展多种能源协同转化的区域能源网络。 |
天津市 |
《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完善可再生能源配套电网建设,发展多能互补的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促进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融合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
上海市 |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推进互联网和能源的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快提高能源综合效率、清洁程度和服务水平,实现能源的共享发展。 |
重庆市 |
《重庆市“十三五”信息化规划》 |
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到2018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监管体系基本建成,能源互联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 |
宁夏自治区 |
《宁夏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以“互联网+”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互联网与能源系统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 |
新疆自治区 |
《新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 |
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
内蒙古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加强互联网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能源生产消费智能化体系。 |
广西自治区 |
《广西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坚持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着力推进能源系统优化,增强煤电油气运行衔接协调能力,推动落实“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提高能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资源配置运行效率。 |
西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
纲要规定,“十三五”期间中部电网与昌都电网联网工程、中部电网与阿里电网联网、电网网架完善工程、拉林铁路电气化供电工程、青藏铁路电气化供电工程、电源接入工程、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 |
河北省 |
《河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
着力推进智能微网和“互联网+”智慧能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规模化储能、风光储输一体化、核小堆供热、新能源开发利用等一批示范项目。 |
山西省 |
《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 |
推动智慧能源管理与监管手段创新,重点研究基于能源大数据的智慧能源精准需求管理技术、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智慧能源监管技术。 |
辽宁省 |
《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 |
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推动建立城市智慧能源系统,鼓励发展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区和智能工厂,推动智能电网、储能设施、分布式能源、智能用电终端协同发展。 |
吉林省 |
《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加快智慧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强“互联网+”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能源管理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开展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 |
黑龙江 |
《黑龙江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适应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多元化负荷发展需要,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提升能源利用率。推进分布式能源网络、新能源微电网建设。 |
江苏省 |
《江苏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
构建智慧能源系统。以智能电网为中枢,推进能源网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电力流与数据流实时交互,建设“源-网-荷-储”设备智能、供需分散、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
浙江省 |
《浙江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加快推进我省“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探索城市能源互联网试点,逐步实现“源一网一荷一储一用”系统协调优化。 |
安徽省 |
《安徽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体系,建立新型能源市场交易体系和商业运营平台,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能源大数据服务等新模式和新业态。 |
福建省 |
《福建省“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
在漳州古雷、泉州泉惠等工业园区,以及具备条件的规划城镇新区、商贸园区,统筹规划电力、燃气、热力、供冷等基础设施,推进实施供能设施一体化工程建设,构建高效洁净、无缝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 |
江西省 |
《江西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着力推进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推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
海南省 |
《海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
注重系统优化,探索建设能源互联网系统。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能源生产消费的智能化体系、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与能源系统协同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
四川省 |
《四川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
加快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和推广电动汽车、智能微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新型用能方式,大力发展能源新产业和新业态,增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能源持续健康发展。 |
贵州省 |
《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对接,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积极开展智慧供暖业务,推进电能替代,构建多能协同的能源消费格局。 |
云南省 |
《云南省能源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立足我省能源资源特点和开发建设进程,结合“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先进水电和新能源技术。 |
陕西省 |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 |
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加快智慧矿山、数字油田、智能气田建设,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 |
山东省 |
《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
以“互联网+”为手段,着力打造能源大数据综合服务、智能化电力交易和电动汽车充电智能服务等三个平台,大力实施微电网示范工程,促进信息化和能源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 |
河南省 |
《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
推动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强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建设,推动能源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 |
湖北省 |
《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促进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发展分布式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等新模式和新业态。 |
湖南省 |
《湖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
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程,推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供用能模式,加强对传统供用能方式的改造升级,建设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智能电网。 |
广东省 |
《广东省“十三五”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
发展壮大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电气和海洋装备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智能电网,积极培育能源新兴产业,推进能源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促进能源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业态发展。 |
甘肃省 |
《甘肃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
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支持光伏、风电、清洁煤电、核电、智能电网、储能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开展生物燃气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培养一批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创新型企业。 |
青海省 |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 |
依托互联网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推进综合能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能源接入转化与协同调控设施建设,鼓励依托智能电网发展家庭能效管理等新型业务。 |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市场调研报告-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商机研究》
《2021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客服邮箱:sales@chinabaogao.com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