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关于中国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

        导读:《关于中国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4.2.1 包装设计应符合 GB/T 19451 的要求,包装紧凑,科学合理。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 通则
        General Rule of Restricting Excessive Packaging for Commodity
        (征求意见稿)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包装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基本要求、设计结构要求、材质要求和成
        本要求等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包装的设计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4122.1 包装术语 第1部分:基础
        GB/T 4892 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T 12123 包装设计通用要求
        GB/T 13201 圆柱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T 13757 袋类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T 16716.1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第1部分:处理和利用通则
        GB/T 16716.4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第4部分:重复使用
        GB/T 17448 集装袋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3 术语和定义
        GB/T 4122.1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过度包装 excessive package
        超出正常的包装功能需求,其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
        度的包装。
        3.2
        包装层数 package layers
        完全包裹产品的包装的层数。
        注:完全包裹产品指的是使商品不致散出的包装方式。
        3.3
        包装空隙率 interspace ratio

        包装内去除内装物占有的空间容积与包装总容积的比率。
        4 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包装应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应考虑回收
        处理的可能性及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4.1.2 在满足包装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其辅助功能尽可能简单、实用(如封合、
开启功能,携带功能、装饰功能等)。
        4.1.3 包装尺寸大小与形状应适当,尽可能减少包装层数和包装空隙。
        4.1.4 鼓励采用可回收、复用和再循环使用的包装。包装处理和利用应符合 GB/T
        16716.1 的规定。包装重复使用应符合 GB/T 16716.4 的规定。
        4.1.5 在不损害商品包装作用的基本原则下,包装应轻质化,采用简易包装。
        4.1.6 能不用包装时,可以不进行包装。鼓励包装容器的重复使用及供应零售产
               品时客户自己携带原包装容器盛装商品。
        4.2 设计要求
        4.2.1 包装设计应符合 GB/T 19451 的要求,包装紧凑,科学合理。
        4.2.2 包装设计应遵循保护功能得当、使用材料适宜、体积容量适量、费用成本
        合理的原则。在满足正常的包装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包装材料、结构和成本应与
        内装物的质量和规格相适应,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包装材料的用量。
        4.2.3 应合理简化包装结构及功能,不宜采用繁琐的形式或复杂的结构,尽量避
        免包装层数过多、空隙过大、成本过高的包装。必要时,应按相关的要求和具体
        流通环境条件进行分等级设计包装。
        4.2.4 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应考虑其包装的结构和强度对重复使用次数的影响及
        其经济性。
        4.2.5 对于一次性包装,在满足储运流通环境条件要求、方便消费者携带的前提
        下,应尽可能简单实用。
        4.2.6 在商品的使用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的包装,起到保护商品,便于
        携带和方便使用等作用,应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一同考虑,尤其是其强度、便5
        携性和使用性能等。
        4.2.7 对于只有依附包装才能使用的商品,如液态、气态、粉状产品等,应考虑商
        品的属性及使用特点和生命周期,适当确定包装材料和包装结构类型。
        4.2.8 对于包装功能完成后还可作为其它功能的包装,应分清主要功能和次要功
        能,充分考虑其经济性与实用性,避免为了追求其它的次要功能而过多增加包装
        成本和浪费包装材料。
        4.2.9 集装单元运输的包装容器规格尺寸应根据不同的包装装载形式采用GB/T
        4892、GB/T 13201、GB/T 13757和GB/T 17448尺寸系列标准的规定。非集装单元
        运输的包装容器规格尺寸应参照有关尺寸标准规定,并符合运输工具装载尺寸的
          要求。鼓励集装或托盘包装。
        4.2.10 包装容器其内装物与箱体内壁的间隔以受到正常情况下的冲击或压力时,
        不造成箱体变形、不损坏内装物为准,不宜过大。
        4.2.11 需要缓冲的包装设计,其内装物与内箱壁的间隔以容下缓冲材料为准,其
        缓冲材料的厚度应按有关标准进行设计计算。
        4.2.12 根据采用容器的型式,对可拆卸或可分解的内装物,以及多件内装物时,
        通过分解或组合,达到体积紧凑,并通过内部的物理保护—缓冲、固定等技术措
        施,达到稳定。
        4.2.13 有标准容器类型可供选择时,应选用标准容器类型。无标准容器类型可供
        选择时,应先确定容器类型,然后进行容器设计。包装容器的设计,应按有关标
准进行设计计算,避免包装不足和过度包装。
        4.2.14 设计容器结构时应考虑容器易于加工制造、易于装配、便于储运、易于机
        械装卸和易于集装化或托盘包装。
        4.2.15 包装废弃物要利于回收、降解及处理。系列产品包装的容器造型及结构应
具有整体协调性,多用途包装的容器造型及结构应具有再利用的价值。
        4.2.16 包装的结构、形式在满足产品包装要求(储运要求、销售要求、方便携带
要求等)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使其用材最少。其包装材料厚度、大小尺寸设
计应科学、合理,与内装物的质量、大小相适应。
        4.3 材质要求
        4.3.1 包装材料的选取,应本着节约、节俭的原则,尽可能使用常用的、廉价的6
包装材料,包装材料档次应与其内装物的质量和价值相匹配。
        4.3.2 采用的包装材料应注意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使用无毒、无害包装
材料,鼓励使用可循环再生、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
        4.3.3 包装宜采用单一材质,或采用便于材质分离的包装材料。需要复合材料的
包装其结构形式宜设计成可拆卸式结构,拆卸和分解后利于回收。
        4.3.4 应按包装技术要求,合理的选择包装材料。有现行标准,应采用有关标准。
无现行标准时,应规定使用的包装材料的品种、规格及各种性能指标。并在货源、
规格、性能、价格等方面综合考虑。
        4.3.5 选用的包装容器材料、包装辅助材料、包装辅助物、封闭物等应与内装物
相容,对内装物无损害。
        4.3.6 应优先选用环保型包装材料。
        4.4 包装成本要求
        4.4.1 包装费用包括材料费用、制作费用、封装费用、运输搬运费用、储存保管
费用、回收处理费用等,这些费用基本上都与包装的尺寸、包装形式及复杂程度
有关。包装的材料选取、结构形式等直接影响着包装成本。
        4.4.2 应考虑包装全生命周期成本,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包装直接成本,考虑包
装回收再利用和废弃处理时对环境的影响及产生的相关成本。可重复使用的包
装,除了制造成本外,应考虑回收与管理成本。
        4.4.3 应尽量减少附加到产品价格上的包装成本,使其运输与贮存费用最少。在
不违反其他要求时,应采用最廉价的材料。
        4.3.4 对于不同性质的商品,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采取合适的包装结构和尺寸
        控制包装成本。
        附录A 常用包装材料
        (资料性附录)
        A1 塑料
        常用包装塑料材料及制品见表1 。
        表1 常用包装塑料材料及制品

        A2 金属
        常用包装金属材料及制品见表2。
        表2 常用包装金属材料及制品A3 纸

        常用包装纸质材料及制品见表3。
        表3 常用包装纸质材料及制品

        A4 木材
        常用包装木材材料及制品见表4。
        表4 常用包装木材材料及制品


        A5 玻璃陶瓷
        常用包装玻璃陶瓷材料及制品见表5 。
        表5 常用包装玻璃陶瓷材料及制品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包装机械和材料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8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仪器仪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仪器仪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环保装备重点领域急需的在线、现场监测仪器等计量技术规范的研制。

2025年04月03日
加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附我国及各省份农业机械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加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附我国及各省份农业机械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装备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智能装备和工业系统集成化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装备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智能装备和工业系统集成化改造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智能装备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家电、家具、皮革、造纸、日用化学品等行业数字化基础好的企业,开展智能装备和工业系统的集成化改造,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G工厂。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起重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应用标准化工程机械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起重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应用标准化工程机械

为推动汽车起重机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应用标准化多式联运装备和新能源运载工具、工程机械。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业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无人机飞行试验等标准制定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业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开展无人机飞行试验等标准制定

近些年来,为促进工业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化户外运动线上线下融合,开发智能骑行、智能划船、模拟飞行等新服务,提供实时轨迹记录、无人机航拍等新体验。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减速器行业相关政策:制修订精密减速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共性技术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减速器行业相关政策:制修订精密减速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共性技术标准

为推动减速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发布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健全产业基础标准体系。制修订精密减速器、高端轴承、车规级汽车芯片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共性技术标准,推动解决产品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等关键问题

2025年02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程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工程机械等传统设备再制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程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工程机械等传统设备再制造

为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划》提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应用标准化多式联运装备和新能源运载工具、工程机械。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属3D打印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属3D打印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

为推动金属3D打印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推动自动化施工机械、建筑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

2025年01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