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三五”时期重庆市将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 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瞄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5%。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瞄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5%。
第一节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集群化、智能化发展为基本路径,壮大现有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中心。巩固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围绕互联网技术延伸和拓展,重点培育电子终端产品制造和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产业。优化提升汽车产业,构建更加完善的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在高端交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物联网、环保、精细化工、页岩气开发及关联产业发展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紧扣重大科技突破和新兴市场需求,不断拓展新的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多点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专栏5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电子核心零部件。以12英寸芯片和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为突破,带动IC设计、显示终端等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积极发展中、小尺寸液晶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面板等产品,形成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上下游原材料配套应用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建设位居国内前列的集成电路基地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
物联网。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方向,加快物联网芯片、终端等设备和系统、应用等软件开发,推进物联网系统、产品、应用的集成,建设全国物联网产业高地。
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加快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努力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传统汽车向辅助驾驶汽车、半自动驾驶汽车、高度自动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汽车发展,建设国内领先的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基地。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以工业机器人为切入点,同步推动各领域机器人发展,提升机器人本体、减速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以齿轮加工机床和大型冲压机床为基础,大力发展数控机床整机,带动关键功能部件的本地化,打造研发、测试、制造、集成、服务全流程产业集群,建设国内重要的机器人等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高端交通装备。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飞机整机制造以及航空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大力发展地铁等系列产品,巩固中小不锈钢化学品船、滚装船等市场地位,加快发展LNG/LPG运输船、豪华游艇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
环保产业。重点培育壮大污水和污泥处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品)、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理设备、环境仪器仪表及环境修复、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再制造等产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建设国家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
MDI及化工新材料。以MDI资源为依托,发展聚氨酯硬泡和软泡、聚氨酯涂料和粘合剂等下游产品;实施聚碳酸酯(PC)项目,发展塑料合金、弹性体共聚物等下游产品;综合运用煤经甲醇制烯烃/芳烃、炼化一体化等多种模式,构建多元烯烃/芳烃本地供给体系,建设国内重要的聚氨酯原料生产基地和西部地区最大的MDI一体化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以开发心脑血管、抗肿瘤等重点领域大品种为方向,对标发达国家药品准入标准;加快培育靶向治疗药物、基因工程疫苗、重组疫苗等生物技术药;做大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规模,增加高附加值药物制剂的比重;推动中药及中成药优势产品二次开发,积极发展植物保健饮品;开发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人工心脏、高性能医学影像、血液净化、胶囊内窥镜等高端数字医疗器械,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新材料。加快石墨烯商业化步伐,发展塑料光纤本体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光电收发器件、塑料光纤通信网络设备等关联产品,加快发展高端汽车、电子、装备用钢及轻合金材料,巩固提升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市场优势地位,谋划碳纤维产业,建设国家级新材料基地。
页岩气。进一步探明储量及分布,不断提升稳定产气量,完善页岩气输送管网建设,到2020年力争实现页岩气年产能300亿立方米,建成全国页岩气产业高地。
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重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产业链条、创新商业模式,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全面提升重庆制造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紧紧围绕“6+1”优势产业,支持汽车、电子信息、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拓展发展空间和领域;促进化工、材料等产业调整结构,提档升级;促进食品、纺织等消费品产业和能源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实施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业强基、质量品牌、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等六大工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工业“四基”能力,推进绿色制造,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升重庆制造的品牌价值。
专栏6 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重点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智能管控。
技术改造工程。围绕品种质量、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引导企业科学合理做好工艺技术路线及设备选型,完善技术改造扶持政策体系,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注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改造,全面提升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
工业强基工程。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建立产业联盟,形成协同创新、产用结合、以市场促基础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提升重大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开展工业强基示范应用,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基础技术推广应用。
质量品牌工程。普及精益生产、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推广先进加工及成型、在线检测等设备,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建设品牌文化,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大本地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加速本地品牌价值评价国际化进程。
服务型制造工程。引导和支持工业企业加快由产品提供向产品和服务提供转变,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鼓励互联网企业积极发展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等创新业务,提高重点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综合集成能力,实现与工业企业的无缝对接。
绿色制造工程。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印染等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大力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快应用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等加工工艺,实现绿色生产。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