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液压件行业恒立液压竞争力及财务数据分析 液压油缸持续提升 挖机油缸处绝对龙头地位(图)

        恒立液压是一家生产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的公司,公司产品涵盖高压油缸、高压柱塞泵、液压多路阀、工业阀、液压系统、高精密液压铸件等。公司成立于 1990 年,20 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液压元件的研发与制造。1999 年开始进入挖机油缸市场,通过多年的积累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挖机油缸市占率第一的企业。公司还在积极发展液压泵阀与液压系统集成等业务,2012年收购上海立新,2014年成立恒立科技扩产,2015年收购哈威Inline,公司不断向全球领先的液压系统集成商的目标前行。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集中,控股股东为恒屹流体,持有 42%的股权;实际控制人为汪立平家族,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 75.13% 的股权。 

        2017 年,公司总营业收入 27.95 亿元,归母净利润 1.57 亿元,其中挖据机专用油缸销售占比 41.28%,重型装备用非标准油缸销售占比 37.3%,液压泵阀占比 9%,元件与液压成套装置占比 6.13%。2017 年,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 12.56 亿元,占年度销售收入总额 45%,集中程度较高。2018 年一季度实现收入 9.7 亿元,同比增长 74.4%,实现归母净利润 1.57 亿元,同比增长 163.5%,扣非归母净利润 1.75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83.7%。2018 年全年,公司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0%以上;重大资本支出拟定 5 亿元,主要用于油缸产线改造支出、子公司液压科技的液压泵阀、液压系统的产线建设以及高精密液压铸件二期项目。 

        1)公司核心竞争力 

        恒立油缸品质优良,处于龙头地位。2016 年公司获得卡特彼勒铂金奖章,同时获得了久保田、神钢、三一等知名主机企业颁发的“2016 年度优秀供应商”称号。目前公司产品占据了挖掘机油缸 50%以上份额,盾构机油缸 70%以上份额,处于绝对龙头地位。 

        始终专注液压领域。公司成立 20 多年以来,布局从油缸到泵阀,一直专注于液压产品发展。重视优秀人才,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引入日、德液压领域专家,目前已经有了十多人的专家队伍。还成立了四个全球研发中心,吸纳全球的优秀人才加入恒立。公司注重技术研发,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2014-2016 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 6.3%、8.0%、5.1%。目前公司共拥有专利 116 项,研发的 36 项产品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深厚的技术积累保持着公司长期的竞争力。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液压件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

        优质大客户支持。挖机油缸的客户包括卡特彼勒、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巨头;非标油缸
客户有海工领域的 TTS 集团、盾构机领域的中铁铁建、风电领域的贺德克等。优质的下游客户为公司建立客户壁垒,保障未来盈利能力的连续性。 

        公司不断推进进行全球化布局。一方面,在美国、日本成立子公司,并在世界各地建设营销与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加快海外并购,先后收购了德国 WACO 与哈威 Inline。2016 年公司国外业务收入达 4.0 亿元,同比增长 32.4%,占总营收比例 29.2%。 

        2)液压油缸持续提升,中挖泵阀开始贡献收入 

        液压油缸竞争力持续提升。恒立于 1999 年开始进入挖机油缸领域,经过 17 年对技术不断的打磨,挖机油缸产品逐步受到了下游客户的认可。 公司主要配套大多数的国产挖机品牌,包括三一、徐工、中联、柳工等。此外 2010 年公司首次进入卡特彼勒供应体系,公司挖机油缸产品获得了全球工程机械龙头的认可,并逐步开始配套日立、神钢、久保田建机、沃尔沃等国际著名主机厂。 

        非标油缸成为新兴增长点。恒立非标油缸中,盾构机、高端海工海事、特种车辆用液压油缸产品占据着半壁江山。其中,盾构机油缸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公司从 2009 年首次批量销售盾构机油缸产品,之后迅速扩大市场份额,2017 年盾构油缸收入 4.77 亿。

        18 年一季度部分非标产能被用来生产挖机油缸,但二季度非标订单增速依然较快,特别是北美起重系列(各类起重机)增长快,目前起重系列已经占到整个非标的 40%以上,超过盾构油缸成为非标最大细分产品,增长主要是来源于之前积累的客户开始逐渐释放。同时预计盾构油缸 18 年将继续稳定增长。 

        2018 年上半年中挖泵阀开始贡献收入。泵阀方面,小挖产线依然订单饱满,4 月小挖泵阀出货量较 3 月稳步提升,5、6 月份预计维持稳定。一季度中挖泵阀没有贡献收入,随着 3 月中挖产线的投产,中挖泵阀开始正常生产销售,预计 5、6 月出货量将继续提升。中挖泵阀将为二季度的收入、利润增长提供强力支撑。 

        3)挖机油缸处绝对龙头地位 

        挖掘机油缸由于极高的制造难度以及下游主机厂严格的供应商审核体制,具备很高的进入壁垒。2010 年前后,国内挖机油缸市场呈现日资、韩资与自主品牌三足鼎立的局面。日资企业以 KYB、小松液压为主导,韩资企业主要是东洋机电,自主品牌主要是恒立液压,四家企业占据了国内挖机油缸 90%以上的市场份额。 

        经过多年的发展,恒立后来居上,在过去几年工程机械景气度持续下行的情况下,不断蚕食外资品牌份额,挖机油缸销量增速持续超过行业增速。公司挖机油缸市占率从 2008 年的 13.67%逐年提升至 2017 年上半年的 51.78%,处于国内绝对的龙头地位。 

图表:财务数据与估值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领跑全球市场 2025年上半年136家企业分食172GW招标采购订单

中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领跑全球市场 2025年上半年136家企业分食172GW招标采购订单

全球出货量来看,近五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呈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达589GW,同比增长9.89%。

2025年07月17日
全球水下机器人行业:中国市场规模仅次于北美地区 ROV仍为市场主流产品

全球水下机器人行业:中国市场规模仅次于北美地区 ROV仍为市场主流产品

全球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78.5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是全球水下机器人最大的市场,市场规模超过35亿美元;中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达到了23.5亿美元。

2025年07月17日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资本市场热度逐年上升 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资本市场热度逐年上升 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从智能制造装备细分市场情况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约为4325亿元,同比增长5.7%。

2025年07月17日
技术成熟推动我国无人叉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市场销量持续高增  托盘式占比最高

技术成熟推动我国无人叉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市场销量持续高增 托盘式占比最高

从销售结构来看,我国无人叉车中销售占比最高的为托盘式无人叉车,占比约为39.45%;其次为堆垛式无人叉车,占比为29.60%;第三为前移式无人叉车,占比为14.67%。

2025年07月14日
我国平地机行业:出口销量占比总销量超80% 国内销量呈回升迹象

我国平地机行业:出口销量占比总销量超80% 国内销量呈回升迹象

具体来看,2020年之后我国平地机国内销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销量回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平地机国内销量为1109台,同比增长18.6%;2025年1-5月国内销量为677台,同比增长40.7%。

2025年07月09日
我国高空作业车行业:国内销售占比超90% 但近六年出口销量逐年高增

我国高空作业车行业:国内销售占比超90% 但近六年出口销量逐年高增

从总销量来看,2022年到2024年我国高空作业车为先增后降趋势,到2024年我国高空作业车销量为3911台,同比下降5.5%;2025年1-5月我国高空作业车销量为1906台,同比增长12.2%。

2025年07月07日
下乡政策助推清洁电器行业市场下沉 扫地机器人为主导品类

下乡政策助推清洁电器行业市场下沉 扫地机器人为主导品类

从零售量来看,得益于“以旧换新”“国家补贴”等政策的持续实施,近五年我国清洁电器零售量呈先升后降再升走势。2025年1-3月,我国清洁电器零售量为784万台,同比增长18.2%。

2025年07月04日
我国起重机行业:随车起重机销量占比最高 2025年1-5月塔式起重机销量下降超35%

我国起重机行业:随车起重机销量占比最高 2025年1-5月塔式起重机销量下降超35%

各个种类起重机销量来看,2025年1-5月我国起重机销量占比最高的为随车起重机,占比为45.68%;其次为汽车起重机,占比为38.88%;第三为塔式起重机,占比为9.97%;而履带起重机销量占比为5.48%。

2025年07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