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机器视觉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我国机器视觉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为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处行业相关的自律性管理组织包括机器视觉产业联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等。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 |
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
简介 |
1 |
国家发改委 |
主要从宏观上研究拟订行业规划、行业法规和经济技术政策,组织制订行业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实施行业管理和监督等。 |
2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提出发展战略和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行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起草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组织拟订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等;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
3 |
机器视觉产业联盟 |
由全国从事机器视觉部件和系统制造商、集成商、代理商、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等组建的全国性、非盈利性、非法人社会团体,主要职责在于推动中国机器视觉和图像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发展,推动机器视觉和图像技术的普及,培养机器视觉和图像科技人才,促进中国机器视觉产业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合作交流等。 |
4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
是由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和开展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创新研究,促进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咨询与培训;组织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产品与产业技术标准研究和编制;发现、培养和举荐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人才。 |
5 |
中国自动化学会 |
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协会主要工作包括:开展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进自动化科技人才的培养;开展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组织研究自动化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向政府部门提出咨询建议等。 |
2.我国机器视觉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机器视觉属于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国家针对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 相关政策均对机器视觉行业具有直接或者间接促进作用。相关政策如下:
时间 |
部门 |
政策名称 |
相关内容 |
2015年 |
国务院 |
《中国制造2025》 |
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广采用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系统及检测设备等,使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
2015年 |
国务院 |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
进一步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产品、工业制造等领域规模商用,为产业智能化升级夯实基础。 |
2016年 |
发改 委、科技厅、工信 部、 中央网信办 |
《“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智能决策控制、网络安全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
2016年 |
国务院 |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
发展机器人、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复杂制造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重大智能成套装备、智能机器人等关键装备与工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开展工业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基础数据库、工业试验平台等制造基础共性技术研发,提升制造基础能力。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增效,加强制造装备及产品“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提高制造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支撑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
2016年 |
工信部 |
《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 |
要求发展高精度高可靠生物体征、环境监测等智能传感、识别技术与算法,支持毫米波与太赫兹、语音识别、机器视觉等新一代感知技术的突破,加速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集成创新。 |
2016年 |
国家烟草专卖局 |
《烟草行业“十三五规划”》 |
推进互联网、信息化与烟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加强工业智能制造和商业智能营销、智能物流建设,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烟草产业生态系统。 |
2016年 |
工信部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轻工、纺织、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民爆等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 |
2017年 |
国务院 |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 |
围绕制造强国重大需求,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研发智能产品及智能互联产品、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推广流程智能制造、离散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诊断与运维服务等新型制造模式,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进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智能化。 |
2017年 |
工信部 |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
提出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2017年 |
工信部 |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
要求到2020年,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具备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实现批量生产及应用;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的工业现场视觉识别准确率达到90%,测量精度及速度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
2017年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 |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加快传统印刷数字化改造,推进印刷生产流程信息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推动印刷与射频标签、物联网的结合,以出版物智能印刷为突破口,培育若干“智慧印厂示范项目”,加快智慧印厂建设;推动包装印刷向创意设计、个性定制、环保应用转型,支持胶印、网印、柔印等印刷方式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 |
2018年 |
工信部 |
《关于开展 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 |
在“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中明确,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
2018年 |
工信 部、 国家标准委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
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三个层次构成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其中正在制定的标准包括“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集成技术条件”。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
2018年 |
工信部 |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 |
提出到2020年,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的工业现场视觉识别准确率达到90%,测量精度及速度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的目标,并将“工业现场视觉识别准确率”列入参考指标。 |
2019年 |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
2019年 |
科技部 |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 |
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生态,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样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带动全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
2020年 |
发改 委、科技部、工信 部、财政部 |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
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补短板。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建筑、医疗等特种机器人、高端仪器仪表、轨道交通装备、高档五轴数控机床、节能异步牵引电动机、高端医疗装备和制药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生产,实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试点示范。 |
2020年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 |
2020年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
2021年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
2021年 |
工信部 |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
推进智能制造,关键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的制造系统。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