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智能制造行业为制造业门类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5)。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发展格局与投资潜力研究》显示,智能制造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科学技术部等,主要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焊接协会、中国表面工程协会涂装分会、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智能制造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行业主要政策
发布时间 |
产业政策 |
发文部门 |
文件内容 |
2015年 |
《中国制造2025》 |
国务院 |
提出“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
2016年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全国人大 |
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技术验证和示范推广,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培育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鼓励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
2016年 |
《机器人发展规划(2016-2020)》 |
工信部 |
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对机器人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各类要素配置的决定作用,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等六种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引导我国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发展。 |
2016年 |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
工信部 |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在总结2015年专项行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行业和区域覆盖面,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 |
2016年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
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类关键技术装备。 |
2017年 |
《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 |
工信部 |
“1”是指《中国制造2025》,“X”是指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发展服务型制造和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2个专项行动指南,以及新材料、信息产业、医药工业和制造业人4个发展规划指南。 |
2017年 |
《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
国务院 |
围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型动力装备等关键领域,实现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形成一系列具备联网、计算、优化功能的新型智能装备。 |
2017年 |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年)》 |
工信部 |
鼓励流程型制造企业建设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管理和安防系统;打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增强人工智能指引下的人机协作与企业间协作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到2020年,数字化车间的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智能工厂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10%;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加快推广企业内外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新模式;服装、家电等领域对大规模、小批量个性化订单全流程的柔性生产与协作优化能力普遍提升;在装备制造、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推进开展智能装备健康状况监测预警等远程运维服务。 |
2018年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
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提出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建设标准具体涉及集成安全要求、编程和用户接口、机器人云服务平台等。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