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高温橙色或黄色预警信号从江苏省及其他各市气象局不断发出。
根据江苏省政府的分析,电力方面预计今年全省统调最高用电负荷约5200万千瓦,增长14%,净增640万千瓦;煤炭方面,今年全省煤炭需求2.2亿吨,其中电煤1.36亿吨,增长8%左右,近90%煤炭需从省外调入,供应矛盾突出。
从产业结构来看,江苏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伴随经济的发展其消费量逐步上升:历史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江苏能源消耗年均增长14.4%,至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超过2亿标准煤。
江苏省政府官员透露,作为全国唯一有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两控”省份(两控约占全省区域的53%),由于去年太湖蓝藻等因素,国家分配给江苏的减排指标更加严格:“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需要分别削减15.1%和18%,远高于全国削减10%的平均水平。
不过,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城资环境委有关负责人在不久前的一次常委会上向本报记者表示,江苏迎来了全省产业机构调整的重大契机,“好的会更好,劣势的将被淘汰,从而达到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目的”。
急推工业节能
最近,江苏省有关应对能源供给的会议一直未停,省长罗志军不断深入电力和煤炭生产企业考察,常务副省长赵克志更是逢“能源”会议必到。
江苏是能源消费大省,全国每年超过7%的能源量被江苏消耗掉,但该省同时又是能源资源小省,占全省能源消费80%左右的煤炭资源现已探明的储量仅占全国的0.58%。
根据江苏省发改委的测算,到“十一五”末,江苏电力需求相比“十五”末约增长70%。在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江苏当前的能源自给率只有10%左右,且近年来不断下降。
据了解,2007年江苏全省发电量2825亿千瓦时,增长11.4%;但用电量达到2952亿千瓦时,增长14.9%,排在全国第二位,仅比广东少440亿千瓦时,又多出山东352亿千瓦时。这其中,“多出来”的127亿千瓦时电能则是从安徽、山西等省份“买入”。
考察江苏能源消费,不难发现:一、江苏产业“两头在外”,能源供应以外调为主;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三、用能以工业为主;四、工业用能以重化工业为主。
当前,江苏工业能耗占全省能耗总量的80%,比全国平均值高出10个百分点,更高出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省市。
据江苏省统计局统计,江苏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1515家,其中进入国家1000家耗能监测名单的有67家,尽管这一数字只占了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量0.2个百分点,但其综合能耗却占到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35.4%。
再继续剖析工业行业耗能结构,其主要能耗来自两大因素: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其中,制造业能耗占工业总能耗的70%左右;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占工业总能耗的30%上下。
江苏省最近的一次能源会议上明确的思路是:上述两大行业和重点企业成为江苏工业节能的主要落实点——目前,67家企业综合能耗的增长速度已经低于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14.5%。
本报记者了解到,江苏省统计局当前正对该省单位GDP能源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调查和监测。江苏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的高低对单位GDP能耗高低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从根本上能否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
财政手段先行
做好工业节能,江苏率先出手的是“淘汰落后产能”。以去年太湖蓝藻事件为契机,去年以来,江苏共关闭“小化工”2713家,以及大量小发电机组、水泥、纺织等设备。
此外,根据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去年的关于省节能条例的调研,普遍建立了投资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高耗能项目发展。
来自江苏省科技厅的消息显示,至2010年,面向冶金、电力等重点行业,围绕节能、新能源应用、废物处理等十大节能减排重点技术领域,攻克100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开发推广100项实用技术,培育扶持100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等。 #p#分页标题#e#
财政作为经济杠杆在节能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江苏则规定省级财政增收的50%以及各地政府GDP的2%用于节能减排。其中,按《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用能量超过1万吨的企业,每节约1吨标准煤,则奖励200元。
而本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江苏将在国家基础上适当提高,并且还额外增加了20亿元。
此外,根据安排,“十一五”期间在太阳能、风能、半导体照明等领域的投资将安排1500亿元。其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到2010年为150万千瓦,2020年为1000万千瓦(陆地300万千瓦,近海700万千瓦),而沿海的“海上三峡”计划则建设3000万千瓦装机总量的风电厂。
本报还从省人大获悉,《江苏省节能条例》的修订工作已在调研中,有关指导思想建议与“领导考核”结合——统计部门建立能够反映各地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统计体系,将GDP能耗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考虑当作硬指标执行。
江苏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坦言:“长三角地区只要节能20%,就可有效解决能源荒的困扰。”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