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三五”时期陕西省渭南市将加大能源的清洁利用和综合利用 打造清洁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导读:“十三五”时期陕西省渭南市将加大能源的清洁利用和综合利用  打造清洁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清洁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按照“优煤、拓电、增气、扩化”的思路,加大能源的清洁利用和综合利用。

       参考《2016-2022年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十三五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清洁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按照“优煤、拓电、增气、扩化”的思路,加大能源的清洁利用和综合利用,打造清洁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推进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加大开采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和资源利用率。积极实施煤电化、煤气化、煤焦化、煤液化,加快煤层气、氦气勘探开采步伐,实施渭北低热值电厂、煤制天然气多联产示范项目,建设千万级火电基地、千万吨焦炭生产基地。推进能源资源深度转化,大力发展煤化工下游高端产品,依托渭化、陕化和蒲城清洁化工三大新型煤化工基地,加快推动煤化工向有机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延伸,重点发展延伸煤烯烃、煤烷烃、煤炔烃三大产业链,开发氟碳素、有机化学试品、聚氨酯、高性能显示材料、长寿命光缆护套材料、乙丙橡胶新产品,打造陕西东部500 亿精细化工基地。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实施渭南中心区地热能利用试点工程,建设潼关、白水、合阳、韩城低风速示范风电场,加快推进大荔、蒲城、白水、潼关、合阳、澄城光伏基地及大型公共建筑、公用设施、工业园区、农村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打造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和全省地热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十三五”末,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煤层气开采量达到5 亿立方米以上。LNG 清洁能源液化能力达到100 万吨,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50 万千瓦。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动现有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交通、能源和环保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突破在线远程诊断等先进技术,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集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加快与周边产业的协作配套,提升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促使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印刷机械、通用航空、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和专用设备等制造业,打造集成化、高端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西部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依托卤阳湖和富平优势资源,推进国家民机试飞中心建设,打造集航空制造、民机试飞、培训和物流为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园。




高端食品医药产业集群。依托经开区、富平、大荔、白水农副加工基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延伸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支持果蔬汁饮料、配方奶粉、发酵乳等产品技术升级,扩大粮油、畜产品加工等生产规模,积极开发烟酒、冷冻食品、优质饲料以及营养保健品等,打造500 亿高端食品产业集群。依托华阴、高新、临渭、经开等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延伸特色制剂、原料产业链,积极引进生物制药等高科技药品生产企业,开发现代中药、医药保健品。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生物医用材料、人工关节等医疗器械和医疗产品,建设3D 打印医疗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绿色冶金建材产业集群。推动有色冶金结构调整,紧盯产业用钢、高铁轨道用钢市场发展方向,大力开发特种钢、优质钢、合金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推进龙钢技术改造和品质提升,加快中德铸造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千万吨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基地。聚焦钼化工提取提纯、冶炼锻造、化学合成、钼基合金等关联产业,大力发展钼基新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钼合金、钼烧结板、钼靶材、钼异型材、钼丝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建设国家级钼及钼化工、钼合金产业聚集区,打造中国钼都。加大潼关黄金中深部整装探采力度,加快黄金检测中心建设,延伸黄金加工产业链,全力打造西部黄金加工中心。充分发挥铝电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航空铝材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绿色建材,改造提升水泥、陶瓷、白灰等传统产业,以煤矸石、粉煤灰、石材废料、冶金化工废渣为原料,大力发展新型墙体和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化学建材等建筑材料,打造绿色建材基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以汽车动力电池为主的核心部件生产,组建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联盟,重点发展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传动、充电等核心部件产业,延伸新能源汽车核心配件产业链。加快高新区10GW 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德飞新能源电池三期项目实施,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到2020 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 万辆,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销售及维修中心、充电站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三维(3D)制造和光电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面向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医疗器械、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加大3D 打印专用金属材料、智能材料、合成生物材料研发,加快材料、数字化设计、快速成型、关键部件等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步伐,形成集研发、材料、装备、服务于一体的增材制造产业链。推动LED 产业与通信、医疗和农业领域的融合,加大LED 发光材料、液晶显示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电子级NPM、液晶显示和电路控制芯片等光电产业,建设光电产业园。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飞轮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开展新型储能安全预警技术攻关

我国及部分省市飞轮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开展新型储能安全预警技术攻关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飞轮储能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飞轮储能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海南省发布的《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锂电池行业相关政策: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运输服务保障措施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锂电池行业相关政策: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运输服务保障措施

为了进一步推动铁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面向电动重卡、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大容量、高倍率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开展单枪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与试点应用。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煤炭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煤炭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为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升内河港口煤炭、焦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集疏运清洁运输比例,新改扩建港区优先采用清洁运输方式。

2025年08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行业相关政策:鼓励推动企业提升动力电池维修经济性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行业相关政策:鼓励推动企业提升动力电池维修经济性

为促进动力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面向电动重卡、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大容量、高倍率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开展单枪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与试点应用。

2025年07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加氢站行业相关政策:系统推进氢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加氢站行业相关政策:系统推进氢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为了进一步推动加氢站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门等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燃气行业相关政策: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燃气行业相关政策: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燃气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储能电池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

我国及部分省市储能电池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

为了进一步推动储能电池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等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鼓励高效率结构创新,发展紧凑可靠的低阻抗高效连接技术,推动智能组串、高压直流等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效率。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氢行业相关政策:稳妥开展氢能等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氢行业相关政策:稳妥开展氢能等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氢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港作机械和港内运输装备使用绿电、氢、LNG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

2025年07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