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乘用车企“双积分制”压力重重 将加快新能源布局步伐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近日,工信部公示了2016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包括95家国产乘用车企业和27家进口乘用车企业。去年,平均燃料消耗量超标的车企多达43家。
  去年9月,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对乘用车生产企业同时提出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比例达标,两个考核指标要求,设立油耗和新能源汽车两种积分。
  虽然上述管理办法尚未正式出台,但《意见稿》透露出的管理力度已让不少主流车企感到压力,主要是因为车企的产品战略布局慢于政策。从油耗积分考核上来看,SUV市场持续火热,出于销量与利润考虑,企业深化布局油耗较高的SUV产品,自然也就面临油耗大考;而从新能源汽车积分考核来看,主流合资汽车企业大举上马新能源汽车的时间点,主要集中在2018~2019年,按照《意见稿》规定,2018年将正式实施。
  双积分考核的双重压力
  工信部公示的2016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显示,在国产乘用车企业中,有30家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升/百公里)实际值高于达标值。而在进口乘用车企业中,有13家企业实际值大于达标值,包括阿斯顿马丁等。
  从整体情况来看,平均油耗未达标的企业多数为SUV大户,例如长城汽车去年的达标值应为7.34升/百公里,实际值则为7.64升/百公里;广汽菲克的达标值为7.53升/百公里,实际值为8.07升/百公里。NBD汽车了解到,去年,广汽菲克SUV产品销量在整体销量中的比重已超过90%。
  “在当前SUV市场火热的背景下,车企要在保证动力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发动机小型化以及车身轻量化等具有不小难度。更关键的是,这都需要车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此前在接受NBD汽车采访时曾指出,车企在平衡销量与研发资金投入上很“纠结”。
  业内还有观点认为,今明两年,百公里6.4L、6L的油耗目标实现难度不算太大,但到2018年后,百公里油耗每年要降低0.5L,挑战极大。按照《意见稿》要求,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允许结转和在关联企业间转让,且可用新能源汽车正积分进行冲抵平衡。因此,对部分合资企业来说,或许可寻求关联企业的帮助,减轻压力,其他独立车企则可能因“孤立无援”压力更甚。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意见稿》指出,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允许交易,但不能结转。对在国内传统能源乘用车年产量或进口量大于5万辆的企业,2018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8%、10%和12%。按此计算,以上汽大众为例,若其2018年产量为200万辆,其当年的新能源汽车积分需要16万分,这就需要生产约4万辆纯电动汽车或8万辆插电式混动车。这显然是个大课题。
  车企加快新能源布局步伐
  面对即将来临的压力,车企频频发声。首当其冲的是大众汽车,大众汽车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曾多次指出,新能源汽车积分时间紧迫,挑战较大,建议新能源汽车积分可在不同年度间进行结转。
  今年2月,中汽协副秘书长许艳华曾表示,中汽协在组织主要汽车企业讨论后认为,2018年和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由8%和10%调整为5%和8%更合适,并允许2018年 、2019年负积分可延迟一年抵偿,意见已反馈给工信部。
  “协会也是从各项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方面去研究论证,认为指标需要降低,毕竟新能源产业培育需要有个过程,现在的使用环境、产品成熟度、质量可靠性等还有待加强。”中汽协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
  车企同时也开始加紧调整产品结构。近日,别克就正式推出了旗下首款EREV增程式混合动力车——VELITE 5,该车百公里油耗为0.9L。
  一位上汽通用内部人士告诉NBD汽车,别克VELITE 5的推出从战略层面上来说实际上更多是为了双积分政策。
  “2020年对车企的节能要求十分苛刻,每家主机厂都面临不小挑战。这就是为何上汽通用计划要在多款现有车型基础上推出全混动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的原因。”上述上汽通用内部人士直言。
  有业内人士分析,事实上,大众急于与江淮合资生产新能源汽车也可能是出于政策考虑。此外,长城汽车这类“重度依赖”SUV的车企,也开始加快新能源产品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车企不断被倒逼加码新能源汽车,但新能源汽车距离真正市场化还任重而道远。J.D. Power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Jacob George认为,预计未来5年内,新能源汽车还很难进入真正市场化阶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P)。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清洁能源行业相关政策:稳妥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替代

我国及部分省市清洁能源行业相关政策:稳妥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替代

为促进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合规意识加强合规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禁止使用已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核能综合利用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

我国及部分省市核能综合利用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

近些年来,为促进核能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发布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提出面向新能源发电并网、高质量配电网、新型调节性电源等需求,推动5G应用场景创新,培育一批5G电厂,加快电力5G轻量化终端规模上量。

2025年03月24日
提升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效率【附我国及各省份储能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提升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效率【附我国及各省份储能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储能系统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鼓励高效率结构创新,发展紧凑可靠的低阻抗高效连接技术,推动智能组串、高压直流等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效率。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稀土功能材料行业相关政策:重点制修订稀土绿色高效开采等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稀土功能材料行业相关政策:重点制修订稀土绿色高效开采等标准

为推动稀土功能材料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重点制修订有色金属、稀土及黄金领域绿色高效开采、再生原料、工业固废或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等标准。

2025年03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洋油气行业相关政策:引导海洋能与海上油气平台等融合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洋油气行业相关政策:引导海洋能与海上油气平台等融合发展

为加强海洋油气的开发,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2月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多领域融合试点。引导海洋能与海水淡化、海上油气平台、防波堤等融合发展,支持海洋能为海洋观测监测装备及平台、海洋工程等提供绿色能源保障。

2025年03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燃气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动城市燃气热力等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燃气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动城市燃气热力等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

为推动智慧燃气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热力和燃气的替代要求。

2025年03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相关政策: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研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相关政策: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研制

为加强动力电池回收能力,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新兴固体废物(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退役及报废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综合利用,拓展二次利用市场化场景,支持区域回收利用基地建设。

2025年03月06日
研究海洋能中长期发展规划事宜【附我国及各省份海洋能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研究海洋能中长期发展规划事宜【附我国及各省份海洋能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2025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