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2025》是 2015 年 3 月 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来的,提出要推动 10 大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过去两年时间,“中国制造 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工信部发布出台了 11 个配套性规划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X”,也就是一个主文件加上 11 个配套文件,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顺利推进,有效增强了制造业竞争力。
未来还将促进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五大工程的实施。二是抓好“中国制造 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三是开展新一轮大规模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四是持续优化制造业的发展环境。
实现中国装备的腾飞,必须掌核心基础零部件制造技术,这也是中国装备发展的瓶颈。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中国制造 2025》规划,到 2020 年 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到 2025 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 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在上一轮行业景气高点 2010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距今已 7 年,国家出台的重大政策近 20 个,还有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可见发展高端装备已成为国家大计。这几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各地方政府对高端装备都有政策扶持,例如采购国产首台套设备补贴、地方政府补贴等等。虽然 2012-2016 年受宏观经济影响机械行业深度调整,高端装备公司业绩也受到影响,但是 2016 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为国内高端装备企业创造了机会,同时,随着本土制造龙头企业技术、质量和售后服务能力的提升,进口品牌正在被替代,行业格局相比十年前更加趋于集中。
图表:多政策鼓励高端装备制造和自主可控
中国制造业轰轰烈烈 30 年,我国工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核心零部件和相关技术的缺失,一直是我们的痛点,国际上,核心零部件所涉及的高科技属“封闭式”研发,在国际市场上无法靠购买获得。近些年,经济低位运行,人口红利消失,创新研发摆在每个企业面前,“要么创新,要么出局”已经变成现实。针对这一现象,2009 年国务院出台《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标志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由传统的“重主机、轻配套” 转为“坚持发展整机与提高基础配套水平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高压力、高利润以及利好政策的驱动下,一批又一批勇于开拓的企业前赴后继,即使在行业低谷中仍然抓紧研发,终于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将部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也因此得到市场的认可,得到较高的估值。具体而言,包括自主创新液压件的恒立液压、艾迪精密,伺服系统的埃斯顿,机械密封的日机密封。他们都打上了进口替代的烙印,扛起国产自主的大旗,筚路蓝缕中市占率不断攀升,用高增长的业绩不断消化高估值,向市场证明高新技术路线的正确性。
图表:多政策鼓励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
中期策略第一条主线是技术护城河宽阔且业绩不断消化估值的核心零部件企业:恒立液压、艾迪精密、日机密封、埃斯顿。核心零部件往往“体积小、价值高”,以挖掘机为例,仅包括液压泵阀、油缸在内的液压系统价值占整机比例就超过 1/3,以往核心零部件都被国外牢牢把控,而近年来国内厂商与国外技术代差逐渐缩小,甚至某些零部件领域已并驾齐驱,这类核心零部件企业有两大推荐逻辑:一是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大部分或完全自主生产,技术护城河宽广,因而享有市场给予的较高估值;二是弯道超车市占率不断攀升,持续对国外零部件进口替代,从而业绩高速增长消化估值。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