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制造业政策扶持及技术突破 政策奠定顶层设计 持续优化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图)

        《中国制造 2025》是 2015 年 3 月 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来的,提出要推动 10 大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过去两年时间,“中国制造 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工信部发布出台了 11 个配套性规划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X”,也就是一个主文件加上 11 个配套文件,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顺利推进,有效增强了制造业竞争力。

        未来还将促进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五大工程的实施。二是抓好“中国制造 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三是开展新一轮大规模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四是持续优化制造业的发展环境。 

        实现中国装备的腾飞,必须掌核心基础零部件制造技术,这也是中国装备发展的瓶颈。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中国制造 2025》规划,到 2020 年 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到 2025 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 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在上一轮行业景气高点 2010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距今已 7 年,国家出台的重大政策近 20 个,还有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可见发展高端装备已成为国家大计。这几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各地方政府对高端装备都有政策扶持,例如采购国产首台套设备补贴、地方政府补贴等等。虽然 2012-2016 年受宏观经济影响机械行业深度调整,高端装备公司业绩也受到影响,但是 2016 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为国内高端装备企业创造了机会,同时,随着本土制造龙头企业技术、质量和售后服务能力的提升,进口品牌正在被替代,行业格局相比十年前更加趋于集中。 

图表:多政策鼓励高端装备制造和自主可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制造业轰轰烈烈 30 年,我国工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核心零部件和相关技术的缺失,一直是我们的痛点,国际上,核心零部件所涉及的高科技属“封闭式”研发,在国际市场上无法靠购买获得。近些年,经济低位运行,人口红利消失,创新研发摆在每个企业面前,“要么创新,要么出局”已经变成现实。针对这一现象,2009 年国务院出台《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标志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由传统的“重主机、轻配套” 转为“坚持发展整机与提高基础配套水平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高压力、高利润以及利好政策的驱动下,一批又一批勇于开拓的企业前赴后继,即使在行业低谷中仍然抓紧研发,终于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将部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也因此得到市场的认可,得到较高的估值。具体而言,包括自主创新液压件的恒立液压、艾迪精密,伺服系统的埃斯顿,机械密封的日机密封。他们都打上了进口替代的烙印,扛起国产自主的大旗,筚路蓝缕中市占率不断攀升,用高增长的业绩不断消化高估值,向市场证明高新技术路线的正确性。 

图表:多政策鼓励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期策略第一条主线是技术护城河宽阔且业绩不断消化估值的核心零部件企业:恒立液压、艾迪精密、日机密封、埃斯顿。核心零部件往往“体积小、价值高”,以挖掘机为例,仅包括液压泵阀、油缸在内的液压系统价值占整机比例就超过 1/3,以往核心零部件都被国外牢牢把控,而近年来国内厂商与国外技术代差逐渐缩小,甚至某些零部件领域已并驾齐驱,这类核心零部件企业有两大推荐逻辑:一是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大部分或完全自主生产,技术护城河宽广,因而享有市场给予的较高估值;二是弯道超车市占率不断攀升,持续对国外零部件进口替代,从而业绩高速增长消化估值。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清洁能源行业相关政策:稳妥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替代

我国及部分省市清洁能源行业相关政策:稳妥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替代

为促进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合规意识加强合规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禁止使用已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核能综合利用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

我国及部分省市核能综合利用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

近些年来,为促进核能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发布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提出面向新能源发电并网、高质量配电网、新型调节性电源等需求,推动5G应用场景创新,培育一批5G电厂,加快电力5G轻量化终端规模上量。

2025年03月24日
提升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效率【附我国及各省份储能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提升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效率【附我国及各省份储能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储能系统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鼓励高效率结构创新,发展紧凑可靠的低阻抗高效连接技术,推动智能组串、高压直流等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效率。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稀土功能材料行业相关政策:重点制修订稀土绿色高效开采等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稀土功能材料行业相关政策:重点制修订稀土绿色高效开采等标准

为推动稀土功能材料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重点制修订有色金属、稀土及黄金领域绿色高效开采、再生原料、工业固废或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等标准。

2025年03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洋油气行业相关政策:引导海洋能与海上油气平台等融合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洋油气行业相关政策:引导海洋能与海上油气平台等融合发展

为加强海洋油气的开发,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2月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多领域融合试点。引导海洋能与海水淡化、海上油气平台、防波堤等融合发展,支持海洋能为海洋观测监测装备及平台、海洋工程等提供绿色能源保障。

2025年03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燃气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动城市燃气热力等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燃气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动城市燃气热力等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

为推动智慧燃气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热力和燃气的替代要求。

2025年03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相关政策: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研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相关政策: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研制

为加强动力电池回收能力,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新兴固体废物(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退役及报废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综合利用,拓展二次利用市场化场景,支持区域回收利用基地建设。

2025年03月06日
研究海洋能中长期发展规划事宜【附我国及各省份海洋能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研究海洋能中长期发展规划事宜【附我国及各省份海洋能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2025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