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能源设备类钢管行业监管体制、政策、主管部门及法律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

        我国政府对能源设备类钢管行业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国家环境保护部则负责工业用钢管企业生产经营对环境影响的监管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责包括: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检测分析工业运行态势并发布相关信息,负责提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的意见,拟订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拟订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工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等。

        国家环境保护部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负责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负责提出环境保护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责任,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等。

        能源设备类钢管行业中部分产品应用于电站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需依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制订并公布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活动。锅炉、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用管子、管件等的制造单位,应当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许可并颁发相应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方可从事相应活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和进出口等。

        2、行业自律组织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为中国钢管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是中国钢结构协会的分支机构,并且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单位。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钢管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序号

法律规章

主要内容

颁发部门

颁发时间

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局负责全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用管子、管件等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经营活动。对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明确了质检部门对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确定了与特种设备安全相关的各类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3.3

2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

按照产品类别、品种、许可级别和产品范围规定了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范,规定了制造许可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规定了制造许可程序。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6.10


        4、行业主要政策

序号

产业政策

主要内容

颁发部门

颁发时间

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

将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耐蚀耐压耐温油井管等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石油、天然气产业中。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32013.2修正)

2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单位开展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管和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技术进行攻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9.3

3

《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重点发展核电大型锻件、特厚钢板、换热管、堆内构件用钢及其配套焊接材料,加快发超超临界锅炉用钢及高温高压转子材料、特种耐腐蚀油井管及造船板、建筑桥梁用高强钢筋和钢板,实现自主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7.1

4

《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推进高性能特钢、特种工程塑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领域产品的更新换代。高性能特钢积极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特钢、高速列车和风电机组等重大装备用轴承钢、变压器和电机用超低铁损高硅电工钢、新一代核电装备用特殊钢、高性能耐磨钢与高速工具钢、海工装备高抗腐性特种钢。

江苏省政府

2016.11

        5、下游行业主要产业政策所在能源设备类无缝钢管行业的主要下游包括电力行业、石油炼化行业等,目前主要下游行业的主要产业政策如下:


        (1)电力行业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为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电力电量需求,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4.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年均增长5.5%。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城乡电气化水平明显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从发电方式的比例来看,煤电装机将控制在11亿千瓦,占发电量比降至约55%。煤电依然将是最主要的发电方式。

        (2)石油炼化行业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石化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向石化和化学工业强国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期间石化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销售利润率小幅提高,2020年达到4.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XZN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煤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煤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为促进动力煤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加快打造跨省零排放货运通道。

2025年06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新型储能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新型储能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新型储能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天津市发布的《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2025年06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质能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农村生物质能等绿色用能模式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质能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农村生物质能等绿色用能模式

为了扩大生物质能行业的应用,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沙戈荒”大基地投资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建设光热发电、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供暖等项目。

2025年06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天然气行业相关政策: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

我国及部分省市天然气行业相关政策: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

为了扩大天然气行业的应用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水电、油气储备设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基础设施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油气管网主干线或支线项目。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再生能源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再生能源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

为了扩大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应用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沙戈荒”大基地投资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建设光热发电、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供暖等项目。

2025年06月0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柴油行业相关政策:逐步扩大生物柴油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柴油行业相关政策:逐步扩大生物柴油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

为推动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和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绿色燃料,积极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2025年04月28日
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附我国及各省份氢能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附我国及各省份氢能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推动氢能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热力、燃气管网及氢能供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强化管网互联互通,就近接纳更多非电可再生能源。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洋经济行业相关政策:提升海洋能发电经济性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洋经济行业相关政策:提升海洋能发电经济性

海洋经济,一般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由这样一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

2025年04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