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我国智慧供热节能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智慧供热节能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显示,供热节能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计量协会等行业协会。上述监管部门及协会组织主要职责分别如下:

       (1)所属行业主管部门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同时负责制定和调整行业产业政策,审批和管理行业相关投资项目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市场秩序,同时统一管理计量工作、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计量制度,规范、监督商品量和市场计量行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负责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秩序,研究拟订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并指导实施,并同时承担推进建筑节能、城镇减排的职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加强和改善工业和通信业行业管理,强化工业和通信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以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等。

       (2)所属行业自律组织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主要参与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的研究和制订以及制订修订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同时推进供热行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参与和组织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鉴定和推广应用等。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智慧供热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提高城镇供热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城镇供热系统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规范行业产品市场。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供热(冷)计量工作委员会:汇集供热(冷)计量产业链_上积极进取的优质资源,形成有利供热(冷)计量及收费健康发展的产业氛围及协调机制,维护本行业的利益并持续推动集中供热(冷)领域按计量收费政策的实施、政策法规的完善。中国计量协会热能表工作委员会:通过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促进热量表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指导性政策

       (1)主要法律法规

文件名称

发布机构

颁发时间

《关于发布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公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1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810月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810月修正

《关于取消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加强后续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

20183月修正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国务院

20088

《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

住建部

20086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检总局

200712

《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

国家质检总局

2005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行业主要指导性政策

文件名称

发布机构

颁发时间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

202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20207

《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银保监会、全国工商联

20205

《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

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

20194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

发改委

20192

《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贏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务院

20187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

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

20171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

201612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改委、能源局

201612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

住建部

2016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

20162

《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

2016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国务院

20138

《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住建部

20111

《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

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

20102

《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原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等八部委

2003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飞轮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开展新型储能安全预警技术攻关

我国及部分省市飞轮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开展新型储能安全预警技术攻关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飞轮储能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飞轮储能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海南省发布的《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锂电池行业相关政策: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运输服务保障措施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锂电池行业相关政策: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运输服务保障措施

为了进一步推动铁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面向电动重卡、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大容量、高倍率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开展单枪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与试点应用。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煤炭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煤炭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为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升内河港口煤炭、焦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集疏运清洁运输比例,新改扩建港区优先采用清洁运输方式。

2025年08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行业相关政策:鼓励推动企业提升动力电池维修经济性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行业相关政策:鼓励推动企业提升动力电池维修经济性

为促进动力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面向电动重卡、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大容量、高倍率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开展单枪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与试点应用。

2025年07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加氢站行业相关政策:系统推进氢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加氢站行业相关政策:系统推进氢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为了进一步推动加氢站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门等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燃气行业相关政策: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燃气行业相关政策: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燃气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储能电池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

我国及部分省市储能电池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

为了进一步推动储能电池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等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鼓励高效率结构创新,发展紧凑可靠的低阻抗高效连接技术,推动智能组串、高压直流等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效率。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氢行业相关政策:稳妥开展氢能等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氢行业相关政策:稳妥开展氢能等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氢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港作机械和港内运输装备使用绿电、氢、LNG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

2025年07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