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 国牙膏工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稳定性、pH 值、过硬颗粒、稠度、黏度、挤膏压力、泡沫、摩擦值、游离氟、细菌总数、重金属铅、砷、膏体、香味、包装及重量等必须指标。根据我国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 该标准从颁布到现在已经修订了3次(1995年、2001年、2008年)。在制定和修改国标的同时,近年来,行业还根据需要,组织起草了“牙膏用原料规 范”等国家标准和大量的行业标准。现该行业共有4个国家标准和12个行业标准(见表1),部分产品、原料和检测方法标准仍在制定之中。
牙膏工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伴随着牙膏生产的发展而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出台的第一个牙膏产品标准为1957年制定,1958年试行,1967年在第3次全国牙膏工作会议上获得通过的部颁“牙膏暂行标准”。
1972 年5月轻工业部又组织起草合成洗涤剂型牙膏标准草案。在1978年—1980年又对草案进行修订,1981年正式由轻工业部颁发,标准号为QB592— 81,此标准为洗涤型标准。由于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新的原材料的研发,QB592—81牙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轻工业部 批准,1985年3月牙膏国家标准制订项目正式组织起草。当时主要由轻工业部牙膏蜡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上海牙膏厂进行准备,收集了英国、前苏联、罗马 尼亚、波兰和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牙膏产品标准及检测方法,同时收集了部分国内外牙膏产品。1984年12月—1985年2月,经过3个月的 努力,参考2200个测试数据,整理成牙膏国家标准草案第一稿,于1987年1月在哈尔滨审定通过,1987年3月呈报轻工业部,1988年3月1日该标 准正式批准实施。GB8372—1987标准包含的技术指标主要为:稳定性、pH值、过硬颗粒、稠度、黏度、挤膏压力、泡沫、摩擦值、游离氟、细菌总数、 重金属铅、砷、膏体、香味、包装及重量等必须指标。根据我国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该标准从颁布到现在已经修订了3次(1995年、2001年、2008 年)。在制定和修改国标的同时,近年来,行业还根据需要,组织起草了“牙膏用原料规范”等国家标准和大量的行业标准。现该行业共有4个国家标准和12个行 业标准(见表1),部分产品、原料和检测方法标准仍在制定之中。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牙膏市场现状观察及发展商机分析报告2013-2017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