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纲要。
编者按:2月15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外公布,制定并实施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国家发改委党组副书记朱之鑫、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等领导为我们解读了《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纲要。
《规划纲要》提出文化改革发展10项目标
明确9大重点工程50项重点项目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表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要基本完成,也就是在现在已经基本完成出版、发行、影视剧制作和发行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一般国有文艺院团以及新闻网站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明确提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要基本理顺,真正实现政事、政企分开,管办分开、事企分开以及文化体制管理体制确定到位,明确提出了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部活力显著增强等。
他说,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真正推动文化产业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按照“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超过3%的水平,应该说“十二五”期末实现这个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他介绍说,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规划纲要》从九个方面对文化改革发展的任务作了具体部署,其中既有原则性要求,也有可操作性措施,既有面向全国的统一要求,也充分考虑东中西部的地区差异,既有长期性的工作任务,也有阶段性的工作安排。在推进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规划纲要》提出以重点工程带动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九大重点工程,并细化分解为50项重点项目。
五大银行投入文化产业超过2300亿元
孙志军表示,目前五大银行已经参与贷款投入文化产业超过2300亿元贷款,上市公司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30家,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超过300亿,形成了一批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双过百亿的大型文化企业。同时,“十二五”期间将启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规划统筹安排,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完善文化贸易促进政策,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
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性产业的三个关键点
国家发改委党组副书记朱之鑫表示,为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文化产业“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现代文化市场。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
他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稳步地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服务,继续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的工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传输文化资源,增强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逐步完善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完善设施条件的基础上,还会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管理,明确服务的标准和服务的规范,加强评估考核。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国家投入的重点是向基层、向农村地区倾斜,努力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设施建设,特别要提高保护水平,做好中华古籍保护与出版工作,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的途径,鼓励依托文化遗产的旅游及相关产业,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
提高影视剧创作水平每年拿出3000万征集剧本
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就记者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广电总局有哪些政策推动中国向影视产业的大国向影视产业强国转变的问题时表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影视剧的创作水平,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己任,以提高原创能力为根本,进一步完善选题的规划、资金的投入、表彰奖励等机制,着力扶持原创精品创作生产。从今年开始,广电总局要组织实施剧本精品创作工程,设立优秀剧本奖励基金,着力扶持优秀剧本项目。每年拿出3000万元,向全社会征集奖励好剧本,每个优秀影视剧本给予100万元到300万元奖励。
年底前各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
“十二五”末文物保护各项指标均达100%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就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说,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是从公共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起步的,从2008年开始,到去年底,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也进行了4年的时间,全国有1804个公共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放。行业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也在积极地推进当中。
他说,具体实施分为两个步骤:到去年底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即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第二步就是到今年年底之前各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一级馆省级馆、省会城市馆东部地区馆站免费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他说,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全国文物保护的状况得到了切实的改善。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历史文化名城117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50处,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4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处,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单独的自然遗产8项。
在博物馆建设方面,包括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基层博物馆建设、优化博物馆体系、创新博物馆管理机制等。总目标是到“十二五”末,第一至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大险情排除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基本要完成抢救性保护任务,文物保护说起来也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抢救性保护;另一个是维护性保护,“十二五”末抢救性的保护任务我们要基本完成。世界文化遗产和150处重要大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启动率达到100%,文物博物馆一级风险单位中文物收藏单位的防火、防盗设施达标率达到100%。
要紧紧抓住数字出版的“魂”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表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将数字出版用好,围绕着提高中华民族的公民素质,围绕着推动经济建设、推动科研、教学和民众更好地享受文化来展开。这是数字出版的魂,如果丢掉了这个魂,我们这个民族就会“魂不附体”。
邬书林介绍说,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新的增长点,并且也是增长势头最猛、效果最好的重要方面。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的产值是213亿,2007年增长到260亿,2008年到503亿,2010年到1052亿,现在初步统计上来2011年将达到1200多亿,年均增长超过38%,增长态势是很好的。数字出版将会成为我们”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我们规划”十二五期间出版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好数字出版有一个核心:围绕着数字出版的应用功能来展开。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