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详细条例,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加强中小学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创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教育局,厅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三通两平台”建设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的标准化建设,省教育厅制订了《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望各地、各单位按照《标准》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以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为导向,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措施、加强领导,认真制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科学规范地开展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
《标准》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反馈至我厅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
附 件
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试行)
前 言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加强中小学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创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要求,要“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快速、高效、规范地推进河南省中小学校信息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结合我省实际,特编制《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本标准”)。
范围
本标准以基础教育学校中的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为主要适用对象,确立了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实施原则、建设内容、配备要求和管理机制,对学校新建或改造数字校园具有引领、规范和指导作用。其他基础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学点、特殊教育学校等)的数字校园建设,应结合各自特色要求,参照本标准执行。
定义
数字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其宗旨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数字校园”从广义上讲就是指学校的整体信息化。
建设目标、原则
建设目标
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代码:A):
——创设数字化校园环境;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
——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为家校沟通及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信息化服务。
建设原则
数字校园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代码:B):
——突出为教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家长及社会公众服务的宗旨,鼓励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和自律性,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家校互动;
——突出“应用引导、需求第一” 、“应用决定软件,软件决定硬件”的建设理念,以应用为导向,明确需求,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突出校本特色,注重上下级与横向之间的区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投资,防止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建设内容
概述
数字校园建设内容(代码:C)包括:网络(C1)、终端(C2)、应用(C3)、机制(C4)等四个主要方面,其中网络是基础,终端是工具,应用是目的、机制是保障。
数字校园是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学校的综合体现,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包括数字校园网络和终端建设,“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包括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校园生活等应用服务的提供及应用活动的开展,机制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重要保障。
网络
网络是信息资源在数字校园内部各种终端设备之间共享及其与外部交流的信息通道,是数字校园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数字校园网络主要包括外部网络接入、网络中心建设、网络综合布线等几个方面。
外部网络接入是指数字校园向外与上级教育城域网、互联网(包括电信运营商网络和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下同)连接的方式,通常采用光纤接入、xDSL宽带等接入方式,也可采用3G/4G、WLAN、有线电视或卫星传输等方式。
网络中心是学校接入校外网络、汇聚校内网络、部署校内应用系统和存储校本特色资源的重要场所。网络中心机房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房间装修和配备辅助设施。房间装修一般包括抗静电地板铺设、棚顶墙体装修、隔断装修等。配备辅助设施主要包括不间断电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漏水检测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及安防系统(门禁、监控、消防、报警)等。高端机房还应配备专用恒温恒湿空调、新风系统、机房环境设备监控系统等。
校园网络应采用模块化方式实施综合布线,应可随学校需求变化而平稳升级,应采用光纤或双绞线等有线方式建设主干网。校园网建设要支持多网融合,即实现互联网、校园广播网、校园电视网、校园安防网等网络的融合。鼓励学校建立无线网络(WLAN),为师生活动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
终端
终端设施是数字校园中用户使用的各种数字电子设备,是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必要工具。数字校园中常用的终端可分为集体终端、个人终端。学校应配备足够的终端设备,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基本的使用工具。
集体终端是指在集体工作、学习环境下使用的电子设备。如投影机、大屏幕电视机、电子白板、数字视频展示台、摄像机、调音台、音箱、中控及数字传感器、摄像头、打卡器等。集体终端多安装在功能室,或集成在学校其他应用系统中。
学校功能室包括: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班级/综合)、录播(直播)教室、数字实验室、音像电子图书阅览室、语音室、动漫教室、光盘播放教室、卫星收视教室等。
学校其他应用系统包括:校园监控系统(校安/课堂/教务)、校园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
个人终端是指个人在工作、学习环境下使用的电子设备。如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子书包、智能手机、学习机、电子阅读器等设备,以及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耳麦、照相机等辅助设备。
应用
应用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是实现学校教学、教研、管理、生活等教育活动信息化的重要支撑。
数字校园应用主要包括教学教研、学校管理、生活服务等。教学教研应用包括教师备课、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个人学习空间)等。学校管理应用包括学校教务、财务、资产、人事、学籍、安全等。生活服务应用是指学校为师生校园日常生活、家校沟通和社会咨询等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学校应建立门户网站,向师生和社会提供公开信息和应用服务。
数字校园的应用目标是加强和规范学校管理;加强学生、教师、管理者的信息化能力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创新教学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探究学习能力,以及管理者的信息化决策和管理能力。
机制
数字校园不是一次性投入的建设项目,需要随着各类应用的深化和拓展而不断完善。要在人、财、物,建、管、用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建立合理有效的学校信息化组织架构、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建设管理等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保障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
建设要求
分类
数字校园分类
数字校园建设按照学校规模大小(学校班级数量多少)分为三类,详见表1。
普通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分类标准
学校 类别 | 学校 类别代码 | 数字校园类型(代码:DCC) | ||
I类(代码:I) | II类(代码:II) | III类(代码:III) | ||
普通小学 | 21 | 6~12个班(1~2轨) | 13~24个班(约3~4轨) | 25~48个班(约5~8轨) |
普通初中 | 31 | 6~12个班(2~4轨) | 13~24个班(约5~8轨) | 25~48个班(约9~16轨) |
普通高中 | 34 | 6~12个班(2~4轨) | 13~24个班(约5~8轨) | 25~48个班(约9~16轨) |
注:1.轨:每年级的平行班数。2.小于6个班的学校,参照I类数字校园建设标准,酌情减少配置执行;大于48个班的学校,参照III类数字校园建设标准,酌情增加配置执行。3.学校代码引自JY/T 1001—2012。
建设要求分类
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分为两类,即“基本要求”(M)和“规划建议”(O)。“基本要求”表明该项内容为必选项,应达到和完成;“规划建议”表明该项内容为可选项,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列入学校信息化规划内容,有条件时积极实施。
网络
网络接入
校园网应接入教育城域网或互联网,接入带宽应满足师生上网学习、工作需要。学校计算机接入互联网且用户全部在线时,单用户平均在线带宽不应低于256Kbps,接入教育城域网或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时,单用户平均在线带宽不应低于1Mbps,全校总接入带宽不应低于最低接入总带宽。详见表2。
数字校园最低接入带宽指标
校园分类
建设内容 | I类 | II类 | III类 | 备注 | |||
基本要求 (M) | 规划建议(O) | 基本要求 (M) | 规划建议 (O) | 基本要求 (M) | 规划建议 (O) | ||
最低单用户 平均在线带宽 C11001 | 256 Kbps | 1024 Kbps | 256 Kbps | 1024 Kbps | 256 Kbps | 2048 Kbps |
|
最低接入总带宽 C11002 | 10Mbps | 100Mbps | 20Mbps | 300Mbps | 50Mbps | 1000Mbps |
|
网络中心
学校网络中心应配置专用设备间和网管间,并配备相关设备,详见表3。
数字校园网络中心建设指标
校园分类 建设内容 | 建设要求 | I类 | II类 | III类 | 备注 |
设备间 C12001 | 1、机房面积满足设备存放需要; 2、机房环境要求:基本恒温、恒湿,防火、防盗、防潮、放尘、防静电、防雷击,有备用电源; 3、配备小型机柜(I类)或42 U标准机柜(II类、III类),及路由器*、交换机、安全网关等网络设备,性能满足全校计算机总量入网要求。核心交换机背板带宽应大于全校计算机总数×0.2Gbps; 4、配备服务器、存储等设备,满足校内业务平台运行和资源存储要求; 5、网络中心设备间可与学校其它数字化系统(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等)的设备间合用。 | M | M | M |
|
网管间 C12002 | 用于设备管理和维护; 配备网管计算机、办公桌椅; 配备必要网管监控系统工具; 面积≥20平方米。 | O | O | M |
|
注:*号表示可选项,下同。
综合布线
校园网络应遵循三层架构,按星型布线方式实施建设。用光纤或双绞线等将核心交换机与楼宇汇聚交换机、楼宇汇聚交换机与楼层接入交换机、楼层接入交换机与各办公室(教室)的室内交换机、信息插座或终端连接。综合布线要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确保网络延伸到学校的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实现校园网网络全覆盖。建设要求详见表4。
数字校园网络综合布线要求
校园分类
建设内容 | 建设要求 | I类 | II类 | III类 | 备注 |
传输网络C13001 | 网络主干(连接楼宇和中心机房)采用光纤连接,带宽≥1000Mbps,规模较小的校园也可采用屏蔽双绞线;桌面接入采用双绞线时带宽≥100Mbps,采用无线时带宽≥54Mbps。布线符合EIA/TIA.568商业建筑布线标准。无线网络作为学校有线网络的补充,支持802.11、802.16等协议,一般部署于不便于有线布线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使用较为频繁区域,如:会议室、办公室、教室、阅览室等场所。 | M | M | M |
|
网络设备 C13002 | 1、楼宇汇聚交换机应使用小型机柜安装,支持VLAN划分,支持IPv6、MAC绑定,有千兆上行端口,背板带宽>下联计算机数×0.2Gbps。从网络中心架设多芯光纤直接到楼层接入交换机时,可以不用楼宇汇聚交换机。2、接入交换机端口速率≥100M,端口数量满足实际需要并留有冗余。 | M | M | M |
|
网络安全C13003 | 网络安全设备具备防火墙、行为管理、访问日志记录等功能,支持IPv6;通过上级教育城域网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可根据情况选配。防杀病毒(木马)软件应支持在线升级。 | O | O | M |
|
信息点设置 C13004 | 信息点数量和布设位置的确定是进行校园布线的重要因素。信息点总数≥学校班级数量+教师数量+学生计算机数量+其他校内计算机数量,布线到班级、备课室、办公室、生活区(食堂、学生宿舍)。每室有线信息点不少于2个,应使用信息插座模块;或提供无线接入点; | M | M | M |
|
IP地址规划 C13005 | 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分配的IP地址段,学校进行校内再次分配。 | M | M | M |
|
终端
学校应根据教学、管理活动需要,为教职员工和学生配备必要的各类终端设备。
配备指标
学校终端数量配备基本指标,如计算机配备的生机比、师机比,班级多媒体配备数量等指标要求详见表5。
数字校园终端配备基本指标
校园分类 建设内容 | 建设要求 | 普通 小学 | 普通 初中 | 普通 高中 | 备注 |
生机比 C21001 | 学生终端包括计算机、平板电脑和其他云终端。在满足信息技术教学1机/生的基础上,要提高生机比,满足数字化教学需要,鼓励利用各类终端开展数字化教学。 | 10:1 | 8:1 | 8:1 |
|
师机比 C21002 | 每名教师配备1台计算机,采用主流配置计算机或云终端,鼓励配备笔记本电脑;每个教研组配备1套辅助设备(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选配复印机、数码摄像机等)。 | 1:1 | 1:1 | 1:1 |
|
班级多媒体配备 C21003 | 每个教学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课堂数字化教学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应用需要。 | 1套/班 | 1套/班 | 1套/班 |
|
办公室计算机配备 C21004 | 为学校管理人员配备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云终端,满足管理信息化需要,并配备辅助设备。 | 基本要求1台/室,规划要求1台/人 | 基本要求1台/室,规划要求1台/人 | 基本要求1台/室,规划要求1台/人 |
|
功能室配备 C21005 | 学校应配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录播(直播)教室等功能室,满足教学应用开展。 | 根据表6要求配备 |
| ||
其它应用系统配备C21006 | 学校应配备校园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等数字化应用系统,满足校园管理和应用活动的开展。 | 根据表7要求配备 |
|
注:生机比、师机比、班级多媒体设施配备指标引自《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功能室配备
学校应配备足够的信息化功能室,满足教学应用开展。配备要求详见表6。
数字校园功能室建设指标
校园分类 建设内容 | 建设要求 | I类 | II类 | III类 | 备注 |
计算机教室 C22001 | 配备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云终端等,性能和数量应满足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和数字化学习需要,上计算机课时满足1台/生。机房和设备安全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具备消防、安防、防雷等功能。 | M | M | M |
|
班级多媒体教室 C22002 | 每班安装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可选用大屏幕电视机、投影机+屏幕、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交互式高清一体机、交互式投影一体机、投影机+环保亚光书写板等设备方案,鼓励使用交互式设备和集成安装推拉黑板,宜配备多媒体讲台和视频展示台。投影机亮度应大于3000lm,投射比宜小于1;电子白板应大于80英寸,电视机、背投电视机屏幕不宜小于55英寸。 | M | M | M |
|
多功能教室 C22003 | 可与会议室、合班教室合建。配备多媒体讲台、多媒体控制设备、数字投影机、计算机、屏幕(平板电视、DLP多媒体一体机、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机、拼接屏等)、视频展示台、扩音设备等。 | M | M | M |
|
网络录播(直播)互动教室 C22004 | 具有课堂录播、互动教学、直播、远程交互培训、视频会议等功能。录播教室环境噪声应低于40dB,房屋装修要吸音、隔音;照度≥800Lux;色温宜选择演播室标准色的4200K;显色指数≥0.85;单个教室网络带宽不低于4M;拾音、音响满足拍摄要求。具有相应的平台支撑软件,并能在一定区域联网使用。 | O | O | M |
|
音像电子图书阅览室 C22005 | 有音像电子图书资料储藏、网络阅览室。室内配备计算机、云终端或平板电脑。设备数量满足不少于1个班学生每人1机。已建教育城域网数字图书系统的地区,学校音像电子图书室应将上级系统网络资源优先接入。 | O | O | M |
|
数字化实验室 C22006 | 配备齐全的数据采集设备和各种传感器设备,支持小学科学、中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教学中探究实验的开展。 | O | O | O |
|
说明:功能相近的功能室可以合建合用。
其他应用任务
学校应配备必要的辅助管理应用系统,满足校园管理和应用活动的开展。配备要求详见表7。
数字校园其它应用系统建设指标
校园分类 建设内容 | 建设要求 | I 类 | II类 | III类 | 备注 |
校安监控系统 C23001 | 每校配备1套,校门、餐厅、操场、宿舍等公共场所每个出入口至少配备1个摄像头。宜采用数字式摄像头和硬盘录像机,存储备份时间不少于60天。 | M | M | M |
|
课堂观摩系统 C23002 | 满足在校内网络观摩班级课堂教学使用,具有网络录课功能。普通班级配备高清摄像机、全向抑噪拾音器,全向云台,光学变焦宜≥10倍。 | O | O | O |
|
考务监控系统 C23003 | 配备标准参照考试管理部门要求。 | O | O | O |
|
校园电视系统 C23004 | 应采用基于数据网络的方式进行建设,教室终端显示和声音设备宜同班级多媒体设备合用。具备自办节目播放、电视节目转播、召开视频讲座、教育教学录像播放等功能。校园电视演播室建设标准参照录播教室要求。 | O | O | M |
|
校园广播系统 C23005 | 每校1套,采用数字广播系统,满足学校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全校集会、考试时的听力测试、校园广播节目播放需要。 | M | M | M |
|
校园一卡通系统 C23006 | 每套系统包含电子学生证、读卡器、显示终端、管理平台,具备校内考勤、消费、签到、图书管理、家校沟通等诸多校园应用。 | O | O | M |
|
应用
应用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是实现学校教学、教研、管理、生活等教育活动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数字校园的应用主要包括教学教研、学校管理、生活服务等信息化应用。
数字校园应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应用规划、平台部署和资源应用。在应用规划上应“整体规划,统一认证”,实现一次登录即可访问授权的各个应用系统。在平台部署上应“先上后下,先‘云’后建”,即数字校园各项应用系统,宜由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建设的,学校补充建设;国家、省教育管理和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同类系统,应优先使用,不要重复建设;对于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软件、高占用带宽的平台,如校本资源库、高清视频听课系统等,可采用本校部署自建模式。在资源应用上应“使用为主,共享为先”,即首先用足用好国家、省及其他渠道免费提供的应用系统和数字资源,其次建好校本特色平台和资源,并与校外充分共享。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应用是指支持教师备课、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各种活动开展的信息化服务,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详见表8。
教学教研信息化应用指标
分类 应用内容 | 建设要求 | 应用要求 | 备注 |
教师备课 C31001 | 为教师提供电子备课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教学资源管理功能;2、教案在线编辑功能;3、远程协作备课功能;4、群组交流功能;5、共享共建功能。 | 开展网络协作备课、编辑电子教案,进行交流共享。 | 基本 (M) |
课堂教学 C31002 | 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提供授课资源接口;2、提供授课软件工具;3、具备学习活动管理功能。 | 利用授课工具和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 基本 |
教学研究 C31003 | 为教师提供网络教研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提供课题管理功能;2、提供日程管理和联网协作功能;3、提供优质教学课件分享功能;4、提供在线社区交流功能。 | 利用平台开展教研课题管理、研究、交流。 | 基本 |
远程教学 C31004 | 为教师提供远程教学平台,具备以下要求:1、具备视频、音频、演示内容同步传输功能;2、具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演示功能;3、具备实时问答功能;4、具备协同浏览、小组讨论、文档共享、屏幕共享、录制回放、投票统计等功能。 | 利用平台和录直播教室录制示范课或开展网络同步课堂活动。 | 规划 |
教师成长 C31005 | 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提供培训资源;2、提供个人空间和工具;3、提供教师成长档案功能;4、提供教师专业发展评测功能。 | 利用平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建设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形成教师成长档案。 | 基本 |
学生学习 C31006 | 建立学生学习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提供学习资源;2、提供多维评价,具备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三种模式;3、自动生成学习评价报告;4提供学生成长档案功能。 | 利用平台开展学生网上学习活动,建立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形成学生成长档案。 | 基本 |
学科资源 C31007 | 面向课堂教学应用,提供多媒体课件、试题试卷等资源,建立校本学科资源库,应具备以下要求:1、对校本学科资源按年级、学科、章节进行分类、归纳存放。2、支持资源共享。 | 使用学科资源开展备课、课堂教学活动。 | 基本 |
学习资源 C31008 | 面向师生课外学习和终身发展需要,提供网络课程、探究性主题资源、音像电子图书等资源。具备快速检索、浏览、上传、下载、收藏等功能。有上级学习资源平台的,以应用上级平台和资源的为主。 | 向师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 | 基本 |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是指支持学校教务、行政、财务、资产、人事等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的信息化服务。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学校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详见表9。
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指标
校园分类 建设内容 | 建设要求 | 应用要求 | 备注 |
教务管理 C32001 | 对学校的教务工作进行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教师、学生和班级信息管理;学籍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评价管理;成绩管理;功能教室调度管理。 | 应用各级平台,实施教务信息化管理。 | 基本 (M) |
行政管理 C32002 | 对校内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人事档案、公文管理、信息存档、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用印管理、访客管理、考勤管理和日程安排、通讯管理等。 | 应用各级平台,实施学校行政事务信息化管理。 | 基本 (M) |
财务管理 C32003 | 对校内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教职工工资管理;日常凭证、账簿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项目经费管理、设备购置管理等。 | 应用各级平台,实施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 | 基本 (M) |
设备资产管理 C32004 | 对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进行管理。办学条件包括设备情况、达标情况、建筑物管理、房屋管理、用地管理、设施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类别维护、仪器设备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附件(消耗品)管理。 | 应用各级平台,实施学校资产信息化管理。 | 基本 (M) |
生活服务
校园生活服务信息化应用是指为师生校园日常生活信息化提供支持,向社会提供学校开放信息的信息化服务。包括学校门户、家校互通、生活管理、社会服务等。详见表10。
校园生活信息化应用指标
校园分类 建设内容 | 建设要求 | 应用要求 | 备注 |
门户信息服务 C33001 | 学校应建立门户网站,向师生和社会提供公共信息类(学校概况、校务公开等)、新闻类(校园动态、师生活动等)、交互类(网上留言、在线论坛等)、资源类(教学资源)、服务类(博客、网校辅导)等信息内容。 | 依托校园网站面向师生及社会提供信息和服务。 | 基本 (M) |
家校互通服务 C33002 | 应具备以下功能:1、通知公告管理发布功能;2、学生在校信息反馈功能;3、作业、成绩通告功能;4、与家长互动交流功能。 | 面向家长和学生开展交流互动活动。 | 基本 (M) |
师生生活服务 C33003 | 应向师生提供文化和生活服务。包括师生健康服务;师生文化服务;就餐、住宿服务等。 | 应用各级平台,在校内开展各项日常生活电子化服务。 | 基本 (M) |
社会开放服务 C33004 | 应具备以下功能:教育咨询功能;名师在线辅导功能;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功能,面向社会开放各种教学资源。 | 面向社会开展咨询、辅导活动,提供资源和服务。 | 规划 |
师生能力
数字校园建设要加强学生、教师、管理者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创新教学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以及管理者的信息化管理和决策能力。
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教师应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如软硬件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等。详见表11。
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要求
校园分类 建设内容 | 应用要求 | 备注 |
硬件应用能力C34001 | 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技术设备。 | 基本 要求 (M) |
工具使用能力C34002 | 经常使用学科资源网站;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资源网站、资源库系统等,检索、下载和合理使用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掌握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与技术,能自主制作、修改课件。 | 基本 要求 (M) |
信息化教学能力C34003 | 能使用信息技术参与网络教研;能讲授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开研讨课;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或发展性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开设网络选修课。 | 基本 要求 (M) |
家校沟通能力C34004 | 能灵活应用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技术工具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交流。 | 基本 要求 (M) |
个性化学习能力C34005 | 开设教学专用博客,创建个人教学空间,能理性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和同学科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能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能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 基本 要求 (M) |
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如网络交流、网络学习能力等。其要求详见表12。
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要求
校园分类 建设内容 | 应用要求 | 备注 |
硬件应用能力C35001 | 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技术设备。 | 基本 (M) |
网络交流能力C35002 | 能熟练使用网络交流工具(即时通讯软件、在线论坛、电子邮件等)与同学、教师、专家交流。能比较熟练地利用通讯技术和在线资源(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等)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 基本 (M) |
网络工具使用能力C35003 | 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获取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能熟练使用浏览器,选修学习校本课程、开放课程等网络课程。 | 基本 (M) |
学习创造能力C35004 | 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能使用课件制作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能使用专门的日程和任务管理软件进行自我学习管理。 | 基本 (M) |
个性化学习能力C35005 | 能独立开设博客和微博,与他人沟通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能正确使用各种手持学习终端,在课堂上下、学校内外开展移动学习。有个人学习空间,能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选修课程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 | 基本 (M) |
学校管理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
校长是学校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决策者,各级管理人员是学校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推动者。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素养,推动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其要求详见表13。
学校管理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要求
校园分类 建设内容 | 应用要求 | 备注 |
校长决策能力C36001 | 具备信息化环境中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评价能力及沟通能力,能够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实现学校信息化。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的双融合。能通过网络办公、网络视频会议等形式,处理学校各种政务和业务活动。能通过学校门户网站及时准确地发布教育信息,实现校务全面公开。 | 基本 (M) |
行政管理能力C36002 | 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网络平台。熟悉行政、人事等专用管理软件的操作,并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为校长决策提供依据。 | 基本 (M) |
教学管理能力C36003 | 能够熟练使用教学管理平台。掌握学校校务(教务)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专用管理软件的操作,并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为校长决策提供依据。 | 基本 (M) |
校园生活管理能力C36004 | 能够熟练使用数字校园管理平台。掌握学校财务、资产及一卡通等专用管理软件的操作,并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为校长决策提供依据。 | 基本 (M) |
机制
建立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应用的领导机构、工作队伍、协调机制、经费投入、日常运维和应用管理制度,保障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要求详见表14。
数字校园保障机制建设指标
校园分类 建设内容 | I类 | II类 | III类 | 备注 |
领导机构 C41001 | 明确校长或一位副校长负责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和运维保障队伍。 | 基本 (M) | ||
队伍建设 C41002 | 建立数字校园管理和应用研究队伍。设置电教部门主任1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研员1名,兼做网管等工作。 | 建立数字校园管理和应用研究队伍。设置电教部门主任1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研员2-3名,网络管理员1-2名。 | 建立数字校园管理和应用研究队伍。设置电教部门主任1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研员3-4名,网络管理员2-3名。 | 基本 (M) |
分工协调 C41003 | 学校要把数字校园建设职责分工明确给各个相关部门、人员,形成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实施主体责任清晰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架构。 | 基本 (M) | ||
经费投入 C41004 | 要建立数字校园项目建设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或其他渠道专项经费支持的保障机制。 | 基本 (M) | ||
日常运维 C41005 | 学校要将数字校园已建项目的硬件维修、运行维护、软件升级更新等日常运维经费列入专项支付。每年投入运维(含培训)费用不低于学校信息化软硬件总投入的10%。硬件、软件(含资源)、运维(含培训)的总体经费投入比例合理。 | 基本 (M) | ||
应用管理 C41006 | 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场所、设备、资源等管理、维护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常态化的培训体系,组织教师、职工等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教学培训及管理信息化应用等培训。建立数字校园使用、培训、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恰当地进行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人人参与建设、不断推陈出新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局面。 | 基本 (M) |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