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十三五”时期江西省增强赣鄱文化影响力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和弘扬江西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古色文化,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讲好江西故事,推动赣鄱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文化行业运营现状调查及十三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
充分挖掘和弘扬江西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古色文化,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讲好江西故事,推动赣鄱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第一节 传承和弘扬赣鄱文化
加大文化遗产的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强化独特的地理精神标识,建设赣鄱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以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充分挖掘红色革命资源,加强革命遗迹保护、开发和利用,传承并强化红色基因。培育发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绿色文化,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开发体现江西自然山水、生态资源特色的绿色文化精品。深度挖掘具有江西特色的古色文化,加大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拓展传承利用途径,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施第二轮《江西省志》编纂工程。
第二节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开拓国际国内文化市场,增强文化互信和人文交融。发挥长江经济带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独特优势,把握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全面推进人文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联系度。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需要,立足陶瓷、茶叶、丝绸、夏布等文化元素,建设一批独具魅力的丝绸之路特色文化交流展示区,打造“江西文化丝路行”重要平台,建设西班牙马德里和葡萄牙里斯本中国文化中心、北美图书馆中文出版发行中心。发挥各类信息网络的文化传播作用,丰富赣鄱文化传播渠道和方式。
专栏23 扶贫脱贫攻坚重点工程
(一) 产业扶贫
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扶贫、“互联网+”产业扶贫、特色农牧业和传统手工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工程,帮助具备劳动能力、缺乏收入来源的10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
(二) 转移就业扶贫
实施劳务对接工程,加强就业服务指导,通过劳务需求引导劳动力输出和就地转移就业,帮助20万人以上通过就业脱贫。
(三) 易地扶贫搬迁
对生活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约50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口20万人,支持新建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帮助解决后续生计问题,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四) 教育扶贫
帮助贫困家庭儿童接受良好教育,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对50万名未能升学和就业的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采取生活补助和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参加2-3年职业教育,使其掌握一门技能。
(五) 健康扶贫
全面建立贫困地区群众健康档案,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二级以上医院卫生机构对口帮扶贫困乡镇卫生院。
(六) 金融扶贫
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的专项债券支持,设立扶贫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定向精准支持扶贫企业和贫困村合作社,对贫困户予以财政贴息、免抵押免担保小额信贷支持。
(七) 生态扶贫
对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创造更多生态保护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水平。
(八) 村庄整治
以贫困自然村为重点整治建设对象,把贫困自然村整治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完成1万个贫困自然村整治。
专栏24 就业重点行动计划
(一)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改善市(县、区)及乡(镇、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展省、市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
(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健全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数据库,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见习、职业培训和创业服务。
(三) 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通过订单式、定向和定岗培训,对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农村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未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对在岗农民工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
(四) 特殊就业人群职业培训计划
针对贫困家庭子女、失业青少年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等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对农村学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员,给予一定生活补贴。
专栏25 社会保障领域重大工程
(一) 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工程
新建、改扩建儿童福利机构49个,对11个设区市或市、区两级联建的机构进行改造升级和功能提升,加强人口总量较大、集中供养孤儿较多、远离市区的县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建设5个设区市级精神病人福利机构。
(二) 社会救助设施建设工程
推进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标准化提升改造,建设30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全省县级救助管理站全部建成。80%的乡镇(街道)建立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临时监护室。
(三)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工程
建设省市县三级残疾人综合性康复和托养服务设施。
(四) 保障性安居工程
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40万户,改善城乡结合部、独立工矿区等居民居住条件,通过提供公租房、发放住房补贴等方式提高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水平,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3%以上。
专栏26 健康江西建设重大工程
(一) 健康产业园
推进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昌小蓝工业园、桑海医药产业园、进贤医疗器械产业园等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建设,借助省级综合医院和科研机构技术优势,形成生物医药园、医疗器械园、中药产业园和综合服务配套园四大园区布局。建设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二)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
重点发展3-4所优势学科群较多、临床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辐射范围广、科研和教学水平高、在中部省份有重要影响力的省级综合(含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发展3-5所诊疗服务能力突出、优势专科群较多、代表全省领先水平、在中部省份有重要影响力的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在赣南、赣西、赣东、赣北四大区域分别发展1-2所市级综合(含中医)医疗中心和专科医疗中心。支持发展一定数量的县级区域医疗中心。
(三)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达到2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100个以上,建设600个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全省三级综合医院达到48所,所有30万人口以上县(市)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所有乡镇卫生院达到建设标准,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所村卫生室达到建设标准,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建设标准。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建设,重点支持4个市级院前急救中心、200个市级院前急救分站、36个县级院前急救站,所有设区市建有独立运行的急救中心、县(市)建有规范运行的急救站。推进省市县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建设。
(四) 卫生人才“125”工程
培养聚集100名卫生领军人才,选拔培养20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突出抓好50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卫生计生人才。到2020年,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2-3名,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2.5名,每个行政村拥有1名以上乡村医生。
(五) 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工程
整合和共享全员人口信息、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建设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信息共享、有效协同。
(六) 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工程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1个省级国医院、10个市级国医馆、100个县级国医堂、1000个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组建江西省中医康复(热敏灸)联盟集团,推进全省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建设1个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10个市级中医“治未病”中心、100个县级中医“治未病”中心。
(七) 全民健身计划
加强体质测试和健身服务指导,推动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乡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加强足球等“三大球”场地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
专栏27 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计划
(一) 妇幼健康能力建设工程
整合省、市、县、乡(镇)级妇幼保健院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职能,建设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继续实施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与管理试点项目,为5个地市级和50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为全省县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更新、增配必要的服务用车和相关设备。
(二)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江西省养老服务中心。每个设区市建成1所床位数不少于500张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每个县(市、区)建成1所床位数不少于300张的综合性养老机构,每个乡镇完善1所以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要为主的敬老(光荣)院,在优抚对象超过3000人的县(市),建设县级示范性光荣院(楼)48所(栋),建成1.3万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
(三) 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工程
参照培养师范生的做法,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和课程,培育养老服务专业型人才。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和大型养老机构等设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到2020年,培训1万名以上养老护理员。
(四) 养老信息化建设工程
建立全省统一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各设区市至少建立1个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
(五) 设施适老化改造工程
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等场所无障碍率达到100%。加快推进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居住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等场所的坡道、电梯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改造,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专栏28 文化建设重点工程
(一) 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推动江西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景德镇国家版权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南昌、九江、景德镇、抚州、宜春、上饶等6个现代出版物流基地,打造集创客空间、互联网+、数字传媒转型升级于一体的大型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下转B8版)
①“四个一”扶贫:指每个扶贫攻坚重点县安排一位省军级领导、一个省直部门、一家省属企业定点联系和帮扶;每县每年专项安排至少10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扶贫产业发展。
(二) 重大文化企业培育工程
推动设立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建立小微文化企业孵化基地,实施龙头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三)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达标工程
全面推进县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增加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
(四) 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新建省文化中心、省群众艺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馆、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省级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改建省美术馆等省级重点文化场馆,推进市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馆建设。建设省广播电视数字节目制作中心和江西数字传媒文化产业园。实施“宽带广电智慧城乡”战略项目,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和IPTV监管系统工程。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全省应急广播系统和乡镇数字影院工程。
(五)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加强国家级、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和国家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大力推进革命遗址、传统村落、重点文物单位以及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完成“百馆展示工程”,加快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实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关爱计划和抢救性记录工程,加快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和保护利用设施建设。
(六)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依托通信、卫星传输、有线电视等网络,实现农家书屋数字阅读功能,推进农家书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七) 全民阅读设施建设工程
推进城乡阅报栏(屏)等便民阅读设施建设,在车站、广场、商场、集贸市场等城乡人流集中地建设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整合各地图书馆、科研院所、出版单位的阅读资源,建立数字图书资源中心。
(八) 地方传统戏曲振兴工程
重点支持赣剧、采茶戏等传统戏曲振兴。开展戏曲剧种普查,建立地方传统戏曲数据库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地方戏曲研究和人才培养,出版传统剧目,修缮保护古戏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