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三五”时期山西省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文化行业运营现状调查及十三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加强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与开发,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省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坚持深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道路、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教育、忠诚教育、从政道德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加强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深入挖掘“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精神财富,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加强社风、家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和道德素质。充分运用城乡基层设立的道德讲堂、文化中心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和团体章程,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职业行为、社会活动提供基本遵循。广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
发挥我省红色资源丰厚的优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注重对历史文化名人名作的研究和宣传,深刻阐释三晋文化和晋商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遗址遗迹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入融合,健全传播网络,规范传播秩序,努力做好新媒体宣传,形成良好网上舆论,弘扬网络正能量,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三晋文化进校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和队伍建设工作,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重视做好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努力做到广覆盖、保基本、重实效,让人民群众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加快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工程和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无线全覆盖工程。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完善文化扶贫机制,加大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对山西古长城的保护力度,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大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施“三晋典籍整理工程”,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繁荣艺术事业。实施“山西省戏曲传承发展振兴工程”,加大对“四大梆子”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剧种的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以“中国梦”和“三个文化”为主题的精品力作。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和阵地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文艺。整合“杏花奖”评比等艺术活动,举办山西艺术节,通过交流、展演、展览促进各门类艺术全面协调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国传统戏剧生态保护示范区、精品创作繁荣区、优秀人才集聚区、传播普及先进区和市场演出活跃区。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加快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加快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加大对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和中小微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创意设计、移动多媒体、数字传媒等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一批文化服务业集聚区。扶持发展新兴文化服务业态,做大做活网络文化、休闲娱乐产业,扶持发展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和工艺美术,形成一批优秀文化产品、规模文化企业、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实施“一地(县、镇、村)一品”战略,支持个体创作者、工作室等特色文化产业主体发展。推进山西文化云平台建设,建立省级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体育事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力办好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文化资本授权经营,推动国有骨干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市场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传播秩序。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完善文化市场准入、运行、竞争和退出机制。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具有现代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加强对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政策倾斜。
加快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支持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建立有山西特色的戏曲、艺术学科体系,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特色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打造传统戏曲与民歌民舞教学、创作“高地”。多途径引进和培养文化管理、文化创意、文艺创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高层次紧缺人才。
增强三晋文化影响力。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唱响山西品牌,全面提升三晋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互办文化艺术节,实现双边文化贸易持续增长。深化与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建立晋港澳文化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与港澳台文化艺术团体、电影机构、新闻传媒机构、文博机构、知名文化人士的交流合作层次,深化文化认同。加快推进山西省文化保税区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建设,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建立山西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名录和产品数据库,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鼓励文化企业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开发一批在省外、境外长期驻场或巡回演出的演艺产品,讲好山西故事,树立山西形象。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打造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专业化、国际化的文化会展品牌。做好山西对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制作、包装、宣传推介工作,做好文化援疆援藏工作。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