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兴文化业态 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兴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现状调查及十三五发展定位分析报告》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兴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一、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大力推进文化融合创新,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壮大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旅游、文化演出、文化制造、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突破性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新业态,形成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系列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工程,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以园区和基地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二、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落实财税、人才、土地、金融等文化经济政策,加快建设资本、产权、版权、土地、技术、信息、人才等文化要素市场。实施文化企业“双百”计划,支持省内100家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引进境内外100家优势文化企业落户湖北。推动湖北日报、长江传媒、湖北广电、知音传媒等文化骨干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支持文化小微企业发展,形成多元开放的文化市场格局。鼓励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发展,做大做强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
三、推动文化市场规范发展
建立健全覆盖文化市场全过程、全领域的文化监管体系。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健全和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推进网上网下融合管理,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健全重大舆情引导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专栏17 文明湖北建设重点工程
思想理论:实施思想理论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荆楚文化传承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高端学术平台建设、社会科学普及等工程。
精神文明: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模范、荆楚楷模评选等活动。实施“十星创建”拓展、未成年人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县域文明指数测评、文明行业标准化和网络文明传播等工程。
文艺创作:聚焦中国梦主题,围绕建国70周年、建党95周年等重大活动,开展文艺创作生产。实施振兴戏曲计划和京剧振兴发展计划,推动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等地方戏传承创新,加强民族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皮影等传承保护,建立优秀保留剧目名录。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三人行文学丛书编纂等工程。
公共文化: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33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和140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启动市州标准化剧场建设,支持条件具备的县(市)建设博物馆和非遗展示馆,推进国有文艺院团综合排练场、农村文体广场建设。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数字文化馆建设。推进县级数字影院和乡镇固定电影放映点建设,力争60%的乡镇及有条件的村建成室内固定放映点。推进省博物馆三期、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省群艺馆新馆、长江文化中心、湖北文学馆、湖北戏曲艺术剧院、谭鑫培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
文化产业:推动中国东湖广播影视媒体内容基地、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武汉·创意设计之都、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武汉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城、太子湖文化数字创意产业园、华中国家版权交易中心产业园、长江广电融媒体产业园、宜昌钢琴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农谷·屈家岭农耕文化产业园、中国(枣阳)汉文化产业园、华中国家绿色印刷包装物流产业园、荆州华强文化园、中国(黄冈)恒天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遗产保护:实施重大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国有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加强荆州大遗址片区的保护和古民居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利用,推进盘龙城、龙湾、铜绿山、屈家岭、雷鼓墩、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的本体保护工程和遗址博物馆建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