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关于“十三五”期间湖北省随州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规划.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体事业和产业大繁荣,努力实现“文化小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美誉度,彰显“神韵随州”新魅力。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专项调查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体事业和产业大繁荣,努力实现“文化小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美誉度,彰显“神韵随州”新魅力。
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意识、集体意识、法治意识、诚信互助意识,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加强炎帝文化的传承,大力宣传“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炎帝精神和“以人为本、爱民为民”的季梁精神,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二、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创建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动态反馈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与监督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市级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和5个县级“两馆”建设,优化乡镇(办事处)文化站规模结构,加快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行政村、社区文化广场全覆盖,形成城市“十分钟”、农村“十里地”“双十文化圈”。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有序开展随州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和“书香随州”全民阅读活动,加快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好智能广播网“村村响”、直播卫星“户户通”、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立和完善灵活高效、方便群众的流动文化服务网络,鼓励和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加快广播影视设备的更新改造和传媒中心建设,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工程。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挖掘和传承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精品意识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推出一批思想内涵丰富、艺术质量上乘、群众喜闻乐见、地方特色鲜明的精品佳作。重点抓好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和文艺类出版物创作生产,力争每个门类每年推出1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文艺精品。重点打造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编钟音乐文化节两大国际性文化品牌,办好中国(随州)专用汽车博览会,扩大随州文化对外影响力,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群众文艺创作工程,加大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扶植力度。充分发挥文化馆(站)、协会等创作、培训作用,加大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艺术创作水平。创新艺术生产管理机制。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形成以政府保护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强擂鼓墩古墓群、叶家山墓地(西花园、庙台子遗址)、义地岗古墓群、安居遗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等遗址和各类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加快实施文峰塔、天主堂、雪公堂、千户冲、九口堰革命旧址等遗址修缮工程和曾侯乙墓遗址展示厅改扩建工程。做好随州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积极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和旅游景点。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加快重点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引领,强产业支撑,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双赢。重点发展出版印刷、文化创意、演艺娱乐、乐器制造、文物复制等产业,加快建设中国编钟音乐之都等一批具有较强示范效应和拉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鼓励扶持以炎帝文化、编钟文化、大洪山佛教文化等地域性文化为特色的原创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开发,不断拓展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发展与专用汽车相关联的创意设计产业,支持建设影视(动漫)拍摄、创作基地,争取每年推出1-2部原创电视(影)、动漫剧(片)。
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大中国编钟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大洪山“祈福之旅”产业园、西游神话世界产业园、随州非遗文化产业园、桐柏山淮河源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制定入驻奖励、房租补贴、人才激励、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吸引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入驻。实施文化产业发展“金种子”计划,建立小微文化企业孵化器,通过奖励、项目补贴、物业费用减免、金融信贷等方式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
着力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和发行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债券等方式壮大实力规模。加大文化企业引进力度,支持国内外文化装备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来随设立研发基地、销售中心、区域性或功能性总部。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开展区域品牌营销,提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炎帝神农故里”、“编钟音乐之乡”等文化名片的知晓度和美誉度。
四、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快布局合理、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打造中心城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20年,实现全市乡镇、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全覆盖,建设随州综合体育馆和随州游泳馆。大力推广全民健身理念,提高公共文化体育活动群众参与率。挖掘、整理、保护并创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创建2个在全省范围内有影响、具有随州地域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满足群众体育健身娱乐多种需求。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引进和举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依托各类体育协会,广泛组织开展区域性体育赛事,鼓励社会各界承办体育赛事或以冠名、特许、指定、专营等方式赞助体育赛事。着力打造“一县一品”体育赛事品牌,提升赛事规模,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投资体育产业项目的经营活动。加大体育彩票销售力度。促进体育休闲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发展漂流、山地自行车、登山、攀岩等运动旅游产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