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物建筑开放导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
        
        为进一步促进文物合理利用,推动文物建筑开放工作,明确开放使用的条件、要求和操作规范,提高开放的主动性、公益性,结合2017年试行以来的情况,我局对《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文物保发〔2017〕23号)进行了局部调整,现将调整后的《文物建筑开放导则》正式印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请各有关单位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

国家文物局
        
2019年12月24日

文物建筑开放导则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科学指导和规范文物建筑开放工作,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20年中国文物保护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

        第二条  本导则所规定的开放条件、要求和操作规范,适用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古建筑以及近代现代重要代表性建筑等所有文物建筑,重点引导一般性文物建筑开放使用。
        
        第三条  文物建筑开放应有利于阐释文物价值、发挥文物社会功能、保持文物安全、提升文物管理水平,在不影响文物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依托文物建筑进行参观游览、科研展陈、社区服务、经营服务等活动。
        
        文物建筑应采取不同形式对公众开放,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建筑应创造条件对公众开放,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开放可采取全面开放或在有限的时段、有限的空间开放。
        
        文物建筑开放应遵循正面导向、注重公益、促进保护、服务公众的原则。
        
        第四条  具体使用文物建筑并负责开放工作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等文物建筑的开放使用方是文物建筑开放使用的直接责任主体,应落实日常养护和管理责任。文物建筑所有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和监管责任。
        
        第五条  鼓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出台促进文物建筑开放的激励办法和保障措施。
        
        二、开放条件
        
        第六条  文物建筑开放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文物本体无安全隐患,具备基本的开放服务保障,符合安防、消防的基本要求,能够保障人员安全和文物安全。
        
        (二)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责任清晰,能够承担开放的各项工作,履行文物日常保养职责。
        
        (三)文物价值载体认定清晰。
        
        第七条  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应进行开放可行性评估,评估开放使用对文物的影响,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和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开放策略和计划,并以恰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开放策略和计划需明确开放区域、开放内容、开放时间、日承载量、配套服务、保养维护、安全防范等内容。
        
        第八条  文物建筑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开放并公告,进行整改:
        
        (一)开放过程中出现重大文物险情,影响文物安全和文物价值,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二)开放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威胁人员安全。
        
        整改后,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应重新进行开放可行性评估,确定文物建筑符合开放条件后,方可对外开放。重新开放前,应及时将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告。
        
        三、功能类型
        
        第九条  文物建筑的使用功能应综合考虑文物价值、保存状况、重要性、敏感度、社会影响力以及使用现状等确定。
        
        第十条  文物建筑使用功能调整或改变,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客观分析影响,提升开放使用的社会效益。调整或改变功能应符合法定程序,并向社会公示。
        
        第十一条  文物建筑开展宗教活动应符合国家有关宗教政策并履行法定程序。
        
        第十二条  文物建筑使用功能可参照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一)社区服务:祠堂、会馆、书院和图书馆、学校等近现代建筑,可作为社区书屋、公益讲堂、文化站、管理用房等,开展文化活动,发挥服务功能。
        
        (二)文化展示:文物价值、建筑特征、空间规模等方面具备条件的古建筑和行政、会堂、工业等功能的近现代建筑,可作为博物馆、展示馆、美术馆或科研展陈场所等,进行文物建筑现状展示或进行陈列布展,发挥文化传播、科研和教育功能。
        
        (三)参观游览:宫殿、庙宇、园林、牌楼、塔幢、楼阁、古城墙、门阙、桥梁和文化纪念、交通等功能的近现代建筑,可作为参观游览对象,发挥游憩、纪念和教育功能。
        
        (四)经营服务:民居古建筑和住宅、工商业等功能的近现代建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作为小型宾馆、客栈、民宿、店铺、茶室、传统工艺作坊等经营服务场所,发挥服务功能。
        
        (五)公益办公:文庙、书院等古建筑和行政、金融、商肆等近现代建筑,可作为公益性机构、院校等办公场所,划定开放区域,明确开放时段,并采取信息板、多媒体、建筑实物展示等方式开放。
        
        第十三条  鼓励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加强文物建筑价值的发掘和综合研究,向社会公布研究成果、普及文化知识、宣传文物价值,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四、开放方式和要求
        

        第十四条  文物建筑可采用以下开放方式:
        
        (一)景区景点中的文物建筑,应尽最大限度向公众全面开放,可根据文物建筑特点和开放需要,采取日游和夜间游览等分时段开放方式,提升游客观光体验。
        
        (二)具备开放条件的办公、居住或存在私密性空间的文物建筑,可采取有限开放方式,明确开放区域和时间。
        
        (三)保存状况脆弱、敏感度较高的文物建筑,应根据日承载量采取限流措施,可推行参观游览预约制。
        
        第十五条  文物建筑开放应重点阐释和展示其独特价值和历史文化信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积极健康的文化导向,提高公众审美水平。
        
        第十六条  文物建筑阐释和展示主要采用建筑实物陈列展示、建筑图文信息展览、设计建筑游线、导览和讲解、应用多媒体和建设网站等方式,说明文物建筑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及相关的社会、文化、事件、人物关系及其背景,为增进公众对文物建筑的认知。文物建筑的阐释和展示应在研究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真实、准确、生动地展现文物建筑的价值特征。
        
        (一)文物建筑展示方式可采取本体展示、陈列展示、标识展示、数字展示等。
        
        (二)文物建筑阐释可采用建立图文展示系统、解说导览系统,举办文化教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公众考古活动等方式。
        
        (三)鼓励采用新技术、新理念科学阐释和展示文物建筑的价值。
        
        (四)鼓励开展公众参与、体验、互动式活动。
        
        第十七条  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建设应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不得影响文物建筑原有的形式、格局和风貌,不得改变结构体系,不得损毁文物建筑、影响文物价值。开放使用相关建设项目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履行相应报批程序。
        
        (一)应合理控制开放使用范围、内容和强度,修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开放使用,避免二次装修、空间改造、设施设备装配影响文物安全。
        
        (二)装修应确保建筑结构安全,优先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做法,并符合节能环保及防火要求。
        
        (三)文物建筑现状适用的空间结构和设施设备应优先利用。新增设施设备应首先评估对文物建筑结构安全的影响,有利于文物建筑装饰陈设和结构保护,与环境相协调,并利于日常巡查、监测和维修。
        
        (四)新建设施应充分尊重现有建筑,形式、体量、高度和外观色彩应与文物建筑相协调。
        
        (五)加强对捐赠行为的管理,不得以捐赠为名随意添建建筑、设施、塑像、碑刻等。
        
        第十八条  文物建筑开放应体现公益性和社会性导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开放工作,成立志愿者队伍,提供义务讲解和免费服务。
        
        各利益相关方应可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方式确保各方合法权益。用于经营性的开放使用活动收益应有一定比例用于文物建筑的日常保养维护。
        
        五、日常管理与维护
        
        第十九条  开放使用方应熟知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加强日常开放管理和保养维护。
        
        (一)应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并落实具体负责人和职责分工。
        
        (二)文物建筑产权人、开放使用人应签订协议,明确文物安全、保养维护、监督管理等方面各方责任和义务。
        
        第二十条  文物建筑的日常开放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及时向社会公布开放信息。
        
        (二)应按照《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规程》、《文物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相关安消防法律法规,落实安消防责任和措施,配备安消防设施设备,规范用火用电行为,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做好定期安消防检查、记录和相关培训工作。
        
        (三)定期评估开放效果,包括文物安全、开放成效、管理措施、游客和周边社区满意度等,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适当调整。
        
        第二十一条  文物建筑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主要包括:
        
        (一)重点巡查游客量大、开放时间长、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了解、记录文物建筑内电力、电信、燃气、供暖、给排水等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二)定期巡查和保养维护文物建筑的屋面、大木构架、楼地面、月台、台明、栏杆等脆弱、易损部位,以及院落排水、山石、驳岸、游步道、护坡等安全隐患部位,按技术规程开展保养维护工作。发现重大文物病害及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文物行政部门,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  鼓励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开展以下工作:
        
        (一)采用新技术动态监测文物安全、环境状况、参观人流和活动情况等,监测数据建档保管。
        
        (二)建立公众信息平台,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新技术及时公布科研成果、管理情况和活动信息,促进本地居民、游客、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参与文物保护交流与合作,优化开放使用,推动文化建设。
        
        1. 文物建筑开放参考流程
        
        2. 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功能分析表
        
        3. 文物建筑阐释与展示参考要点
        
        4. 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建设与设施布置参考要点
        
文物建筑开放参考流程


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功能分析表

功能分类

功能内容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社区服务

社区书屋、公益讲堂、文化站、管理用房等,开展文化活动,发挥服务功能

祠堂、会馆、书院和近现代图书馆、学校等文物建筑

1、在确保文物价值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功能空间,适度配置设施设备。

2、功能空间优化和设施设备安装应具有可逆性。

3、应在明确文物建筑使用强度、游客承载量的前提下,优化建筑使用条件。同时,应制定应急措施和日常维护措施,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

文化展示

博物馆、展示馆、美术馆或科研展陈场所等,进行文物建筑现状展示,或进行陈列布展,发挥文化传播、科研和教育功能

在文物价值、建筑特征、空间规模具备条件的古建筑和近现代行政、会堂、工业建筑等文物建筑

1、统筹考虑文物建筑和展陈物品、家具陈设的布置与存放安全,提供良好的展陈条件和科研环境。

2、在保证疏散安全前提下,鼓励合理、高效利用文物建筑空间。

3、对展示参观条件的改善应适度控制。

参观游览

景观和游览对象,或参观、缅怀对象,发挥游憩、纪念和教育功能

宫殿、庙宇、园林、牌楼、塔幢、楼阁、古城墙、门阙、桥梁和近现代文化纪念、交通建筑等文物建筑

1、注意保护文物建筑的历史景观环境。

2、加强外部空间游线设计,组织娴静的游赏活动。

3、不宜在文物建筑本体附加过多的展陈设施,不得任意改动原有园林围墙。

4、可酌情增加座椅、垃圾桶等服务设施,提供基本的室外参观条件。

5、名人故居以复原陈列为主。

6、鼓励宣传文物建筑价值活动,如科学讲座等,增加公众的参与和互动。

 

 

 

 

 

 

经营服务

小型宾馆、客栈、民宿、店铺、茶室、传统工艺作坊等经营服务场所,发挥服务功能

民居古建筑和近现代住宅、商业建筑等文物建筑

1、兼顾文物建筑开放使用的公益性,可采用有限开放方式,并利用展板,陈列等多种方式宣传、展示文物价值。

2、科学确定经营活动类型和内容,以使经营活动有利于延续和传达文物建筑的价值特色。

3、在确保文物价值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功能空间,适度配置设施设备。

4、应在明确文物建筑使用强度、游客承载量的前提下,优化建筑使用条件。同时, 应制定应急措施和日常维护措施,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

公益办公

公益性机构、院校等办公场所,可以划定开放区域,明确开放时段,并采取信息板、多媒体、建筑实物展示等方式开放

书院等古建筑和近现代行政、金融等文物建筑

1、兼顾文物建筑开放的公益性,可采用有限开放方式,宣传、展示文物价值。

2、办公功能应根据文物建筑承载力合理调整,避免过度使用,并规范用火用电行为。

3、应制定应急措施和日常维护措施,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


资料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观研天下YXY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丰富数字文创等服务供给【附2023-2024年我国及部分省市文创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丰富数字文创等服务供给【附2023-2024年我国及部分省市文创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为促进文创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消费品文化赋能,深度挖掘产业品牌培育土壤和文化价值,加强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推动行业、品牌、文化一体联动,实现“一行业一文化”“一品牌一经典”,

2024年11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音乐表演行业相关政策:支持“音乐+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音乐表演行业相关政策:支持“音乐+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音乐表演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音乐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策划举办天津音乐节、海河戏剧节等高质量演艺文化活动。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字文化行业相关政策:健全数字文化服务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字文化行业相关政策:健全数字文化服务标准

为健全数字文化服务标准,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更新升级沉浸式体验设备。推动优质文旅企事业单位更新数字投影设备、智能文化设备、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等,打造沉浸式、智能化新产品新内容新场景,培育新型业态,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

2024年07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图书馆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图书馆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图书馆建设,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发布的《关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持续提升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高等学校等移动网络信号覆盖,重点覆盖图书馆、教学楼、餐厅、宿舍楼、报告厅、体育馆、校园绿地等关键点位,支撑在线教学、视频监控、安全管理等应用。

2024年01月09日
我国戏曲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实施戏曲振兴工程、曲艺传承发展计划

我国戏曲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实施戏曲振兴工程、曲艺传承发展计划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戏曲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对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创作的规划引导。

2023年12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集换式卡牌行业相关政策:支持玩具等行业设计创新

我国及部分省市集换式卡牌行业相关政策:支持玩具等行业设计创新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集换式卡牌行业的发展,比如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扎实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提高校服、玩具、文具和婴童用居家防护、运动防护、助行骑乘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23年11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网络文学行业相关政策: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

我国及部分省市网络文学行业相关政策: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网络文学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发展培育数字创意产业,以科技赋能活化文化资源,支持发展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电竞、动漫、新视听等新业态。

2023年11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足球行业相关政策 加大对足球场地等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足球行业相关政策 加大对足球场地等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以足球、篮球等职业体育为抓手,提升体育赛事活动质量和消费者观感、体验度,促进竞赛表演产业扩容升级。

2023年04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