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在挖掘有效需求中厚植发展优势,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更加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供给质量,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同发力,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速发展动力转换。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围绕消费新需求,创新消费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业供给,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用好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促进我省传统行业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淘汰规模小、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因企施策,加快分类处理“僵尸企业”。优化要素配置,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落实国企改革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增强国企竞争力。消化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构建良好金融生态。
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以投资负面清单为抓手,引导和有效调控全社会投资,实施有扶有控的投资引导政策,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努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制度,合理降低投资门槛。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前置审批条件,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强和规范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防范投资风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完善固定资产“六位一体”等一系列有效抓投资的工作机制。在抓好投资大、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的基础上,引导投资向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倾斜。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做好统筹兼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补上短板、突破瓶颈。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抢占提高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提供更优质、更多样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围绕增强综合实力,在科技前沿、信息网络、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设一批重大工程。着眼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在交通设施、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能源开发、网络提速、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立足加强社会建设,在教育发展、扶贫开发、促进就业、健康养老、文化建设等方面推出一批重大举措。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优化投资环境。落实国家及省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大对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更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继续发布出台PPP合作项目,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加大财税、价格、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快构建多层次的股权资本市场。改善间接融资结构,积极稳妥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放开社会投资领域,实行民间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适度放宽对民间资本经营权的限制。
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消费者优先,以新消费为牵引,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努力把城乡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
完善消费政策。坚持“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相结合,政府支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着力完善鼓励合理消费、可持续消费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消费的引领作用,在总结家电下乡、建材下乡、节能产品惠民等鼓励消费政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鼓励居民合理消费的财税、信贷等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服务机构。积极落实国民休闲计划和带薪休假制度。
夯实消费基础。促进流通业现代化,鼓励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流通新兴业态,提高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重点建设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级服务点。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提高“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效率。
优化消费环境。创造高效便捷的消费环境,支持消费金融创新,积极稳妥推动消费信贷、家庭理财等新兴消费金融发展。破除阻碍市场流通的体制机制,畅通市场“经脉”,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及成本,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的便利性。健全城乡消费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关键商品流通准入管理,健全流通追溯体系和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体系。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加强质量监管,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和主体责任,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完善消费基础设施网络。
提升消费能力。坚持消费引领,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增强居民消费的信心和动力,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以新消费引领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品质消费,稳定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发展教育培训消费,培育健康养老消费,刺激信息消费,升级文化旅游消费,鼓励绿色时尚消费,提升农村消费。继续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网上行”“山西购物季”“美丽山西休闲游”等专题促消费活动,在全国主要城市和我省旅游景区建立山西省品牌产品展销中心。
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积极扶持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拳头产品。加快培育和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积极促进与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欧亚大陆桥等国际物流通道的互联互通。努力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外贸结构,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巩固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出口优势,发展版权贸易,积极推进山西特色文化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拓展商贸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出口业务范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