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十三五”时期重庆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强化素质教育,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
参考《2017-2022年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强化素质教育,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
第一节 提高基础教育水平
统筹规划城乡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合理划定学校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按需扩大城镇教育容量。推动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在园幼儿普惠率达到85%。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实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百姓身边好学校”“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程”等重点工程,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办学,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县(自治县)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5%以上。普及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高中阶段学校毛入学率达到97%。适度新建部分普通高中学校,改扩建现有普通高中学校,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加强特殊教育。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围绕产业升级发展需求,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建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实施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贯通培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探索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一体化发展,提升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亟需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创新发展高职专科教育,逐步提高高职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合理控制中职、高职学校数量,改造、提升、整合一批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中职学校,扩大中职学校招生范围,加大面向周边地区招生力度,推动高职院校错位发展。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特色示范学校、重点(特色)专业,到2020年,建成若干所高水平、国际化、全国一流的职业院校。
第三节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实施“三特三风”行动计划,大力培育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学校,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支持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学科引领作用,分层次建设市级重点学科,力争在若干个领域都有部分学科进入国家前列。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增列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支持符合国家政策的高职专科学校“升本”。打造一批高水平科研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平台、研发基地和新型智库,整合高校创新创业资源,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化高校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和特色发展,引导部分市属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探索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例。以直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推进高校以新建、搬迁、分立、举办分校、集团化等方式重点向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产业集聚区集聚发展。
第四节 提高继续教育发展水平
全面提升继续教育覆盖率,统筹学历、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面向社区、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继续教育,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形成“广覆盖、宽领域、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使继续教育惠及人人。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
第五节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抓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拓展传统文化传承空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基本建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教育考试招生模式,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多次选择、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革,鼓励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健全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管理机制,扩大优质特色民办学校占比。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教育治理从计划监控模式向现代法治模式转变。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改革,健全教师培养、配备、培训等制度,扩大小学全科师范生培养规模,推进城乡教师轮岗交流,落实教师待遇,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互动,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有效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变革。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