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浙江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附解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有关精神,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减负三十条)(教基〔2018〕2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坚守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强化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责任,政府主导、各方协同、标本兼治,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标本兼治。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本清源,找准症结;要标本兼治,治表去根,重在治本;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打好减负组合拳,着力形成减负工作的有效治理机制。

       (二)加强各方协同。要切实转变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就是教育部门、学校、老师的事的片面认识,推动从校内抓减负向校内校外协同联动抓减负转变;从教育系统单兵作战抓减负向学校与家庭联动、学校与社会联动、多部门联动抓减负转变。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校内校外并举,线下线上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的减负工作新格局。

       (三)突出治理重点。减负工作不搞一刀切,重点是解决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和执行各项规范出现偏差等突出问题。减负工作必须坚守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校内外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段上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尤其是校外负担过重问题;在内容上着力规范学校和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及教育教学行为,重点治理校外培训、竞赛活动、学校招生等方面的违规行为;在阶段目标上重点推动实现“三减三增”,即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着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治本之策上重点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树立包容的就业观。

       三、重点举措

       (一)落实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1.严格按课程标准和进度要求教学。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全面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不拔高教学要求,不赶超教学进度,增强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执行力。小学一年级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因学期长短确需跨学期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的,须由当地教育部门统一明确。

       2.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和活动。科学编制中小学课程计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要公布在教室门口。不随意增减课时,除正常调课外,不得挤占思政、音乐、体育、美术、劳动实践等课程和活动的课时。坚决制止“阴阳”课表。

       3.提高作业质量,统筹控制作业总量。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各学科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由学校年级组统筹调控,根据课标要求,家庭作业时长把握以班内中等程度学生为参照。凡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精选、先做、分层、全批,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校内由班级建立、面向全体家长的家长群,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每班不超过一个。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日常检查,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4.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全面实施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解决“放学早、接送难”问题。小学生早上上学时间推迟至8:00以后,小学、初中早上上课时间分别不早于8:30和8:00,寄宿制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晚熄灯作息时间分别不迟于21:00、21:30、22:00,并严格按规定的睡眠时间设定起床时间。各地各校根据季节变化等因素确定具体作息时间。加强学校课间、午间管理,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休息、活动。

       5.禁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集中补习。中小学生寒假、暑假假期分别为3—4周和7—8周,具体放假、开学时间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明确并向社会公布。中小学校各年级一律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在校内外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中补习。

       6.确保学生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包括晨跑、大课间活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时间。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鼓励中小学生每天参加户外运动。各地要合理安排体育中考时间和项目,防止应试化倾向。

       (二)规范区域和学校组织的考试评价(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7.控制文化学科统一考试频次。小学一二年级不得以纸笔测试为主要评价方式,每学期统一考查不超过1次;小学三至六年级可安排语文、数学等学科考试和其他学科考查,每学期统一考试或考查不超过2次。初中文化学科可组织期中、期末考试,不得组织月考和周周清考试。县(市、区)教育部门不得对小学组织统测。

       8.科学控制考试难度。坚持教考一致原则,各级考试命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控制考试难度。初中各学科期中、期末试卷整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0以上,中考难度系数控制在0.70—0.75,单个题型难度系数不宜低于0.40。2020年开始,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建立基于原数据库的中考试卷质量分析系统,真实掌握评判各地试卷难度情况。

       9.改革考试命题内容和形式。中小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创新试题形式,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不得出现脱离实际的偏题怪题,扭转靠机械刷题取胜的命题倾向。

       10.不对外公开考试成绩和排名。中学生个人考试成绩及位次允许家长获知,但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在校内外公开发布。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过分强化应试教育的中考、高考“誓师大会”,不得发布或以家委会等名义发布中考、高考“喜报”,不得标榜或变相标榜“学霸”和中考、高考“状元”。

       11.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推行小学学科分项等级评价,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强化评价的激励、诊断与改进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12.深化中考招生改革。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

       13.促进普通高中教学考相一致。强化高考育人导向,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

       (三)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14.推动义务教育减负增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拓展性课程建设和社团活动,积极有序扩大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精准教学、精准学习试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能。实施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行动计划,聚焦学校课程、学科教学、教师教研,整体提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15.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完善 “走班选课”制,探索建立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16.实施普通高中分类办学试点。试点先行,错位定位,分类办学,改变普通高中“千校一面”格局,逐步培育一批人文、科技、体艺、综合等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学校,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四)规范中小学校招生(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教育部门)

       17.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推进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出台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施细则。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

       18.实施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公平发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的招生时间,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严禁任何形式的提前招生。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时间、范围、标准和方式招生,不得采用衔接班、预录班、新生军训等方式变相提前招生。

       19.严禁跨区域争抢优质生源。禁止公办高中以集团化办学名义联手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或以转学等名义变相招生。坚决防止各区域间中小学校招生相互“挖墙脚”。

       20.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各地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2021年始不低于学校招生计划数的60%,招生名额分配向农村初中学校和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倾斜。

       21.均衡编班配置师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规范实施学生随机均衡编班,合理均衡配备师资。

       (五)规范校外培训和进入中小学校的竞赛、活动管理

       22.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时间和进度。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与当地中小学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市、区)中小学同期进度。加强学科类培训课程、教材、班次等的事中监管,对开展“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加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与年检结果挂钩。(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23.严禁校外培训与升学相挂钩。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以排名为目的的跨区、跨机构大规模学科类测试或变相测试。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作出与升学、考试相挂钩的保证性承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排名。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在官网、培训点、自媒体、宣传单上宣传学生升学情况。(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24.规范竞赛管理。规范中小学竞赛活动,进入中小学校的各类竞赛必须经各级教育部门审核,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未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公布的竞赛活动。各级各类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或出借场地给未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公布的竞赛活动。(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省科协等,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25.规范进校园活动。落实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进校园活动清单管理,开展对各类进校园活动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监督反馈长效机制,减轻学校、教师、学生负担。(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等,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六)落实家庭教育责任

       26.树立科学育儿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好《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引导广大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注重言传身教,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现状谨慎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责任单位:省妇联、省教育厅等,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27.家校协同保证孩子睡眠时间。努力保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 9小时、 8小时。家校加强沟通协同,控制好家庭作业时间,保障孩子基本睡眠时间。(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妇联、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28.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应当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经常进行户外锻炼,积极防控孩子近视;鼓励每位孩子掌握1—2项运动技能和1—2项艺术技能。安排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体育局、省妇联、共青团省委等,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29.实施家长素养提升工程。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办好网上浙江家长学校,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资源。5年内70%以上的中小学校建立数字家长学校。学校要分年段开齐开好或及时推送覆盖身心健康、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有效陪伴、网络新媒体使用等方面的系列化、规范化、适切化家庭教育指导课程。鼓励各地开设家长成长学院、实施星级家长执照工程等,共同促进家长素养的提升。(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妇联,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七)强化政府责任

       30.坚决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严禁地方政府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中考升学率、高考一段上线率和上“北清”人数等评价考核教育行政部门;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严禁将升学情况与教育部门、学校及个人的考核、绩效、奖励挂钩。(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

       31.扭转招录人员唯特定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探索研究调整用人评价标准,更加重视考察求职者的德商和情商、能力和潜力。发挥其对减负的社会“引导渠”作用。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录人员,应当给予一般高校毕业生与名牌大学毕业生同等竞争机会,不得将特定高校的毕业生作为专才予以特聘。(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省级有关部门)

       32.加强校外劳动实践教育,丰富学生实践体验。各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建设和认定一批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及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为中小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提供有力保障。(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33.加强社会引导,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严禁各类新闻媒体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所谓的中考、高考“状元”。加强对网站、自媒体平台等的监管和引导,防止对减负工作的误导。推出中小学生减负公益广告,健全完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共同关心孩子成长。(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广播电视局、省教育厅等,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四、保障措施

       34.建立减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教育厅为召集单位,成员由各联合发文部门有关领导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各联合发文部门业务处室负责人为联席办成员。联席会议及联席办加强减负工作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建立减负工作定期会商机制,每年至少会商一次,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制定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减负工作年度重点任务等。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影响区域减负工作推进的突出问题,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专业指导、家校协同、各方互助抓减负的良好格局。

       35.明确相关部门减负工作职责。省级联合发文部门减负工作主要职责明确如下:

       省教育厅:牵头召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联席会议,推动落实明确的年度各项减负工作任务;推进教育系统全面落实各项减负措施,指导中小学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会同妇联部门办好中小学家长学校。

       省委网信办: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网站、自媒体平台等的监管,加强对线上教育机构监管,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列入社会发展规划。

       省公安厅:联合民政部门依法查处“离岸社团”“山寨社团”举办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全省性赛事。

       省民政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等级评估、年度检查,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违规从事营利性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省财政厅:根据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落实财政经费保障工作,协调并指导各级财政部门将区域基础教育生态和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监测、家庭教育、劳动实践等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加强相关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探索研制破除唯文凭顽瘴痼疾,树立包容就业观的新举措;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管理和检查,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按职责分工负责近视率防控相关工作;从卫生与健康视角对中小学生负担进行诊断分析,提出对策意见;协同教育部门指导做好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依法做好对校外培训机构相关登记、收费、广告宣传、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监管工作。

       省广播电视局: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作用,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增强社会共识;加强对有关媒体的监督和指导,积极引导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省体育局:指导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持续推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动员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指导。

       共青团省委:发挥组织优势,开展减负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儿童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联合教育部门做好校外实践教育组织和指导工作;协同教育部门做好有关中小学竞赛和进校园活动的管理。

       省妇联: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围绕减负工作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发挥妇联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省科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协同教育部门做好有关中小学学科竞赛的管理。

       36.组建减负工作专家指导团队。由省教育厅牵头,组建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研制区域教育生态评价体系;及时分析会诊减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求专业对策,引导社会舆论。

       37.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着手研制浙江省区域基础教育生态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检验和评价全省及区域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情况和减负成效。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主要从三方面设置和采集:一是区域中小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教育政绩观、包容就业环境、舆论引导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区域教育满意度等有关指标;二是区域基础教育内部的科学协调程度,主要包括公民办教育协调度、城乡校际均衡度、普职融通度、考试难度等方面有关指标;三是区域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指数,主要包括作业指数、补习指数、睡眠指数、学习压力指数、运动健康指数、近视率等。由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办公室牵头,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从2020年开始,每年对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情况进行监测评价,监测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纳入县(市、区)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指标。

       38.强化对地方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估。严格执行《浙江省教育督导条例》,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纳入对地方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指标。强化属地政府及部门减负治理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全面落实挂牌责任区督学减负工作的督导责任制。

       39.加大违规查处和失责问责力度。落实属地责任,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中小学校和教研、教科研部门等在教育教学、考试评价中发生违规行为的,由属地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查处,并依据有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和人员实施问责。公办中小学校在招生、校外培训、竞赛组织等方面发生违规行为的,由属地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查处,并依据有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和人员实施问责;民办中小学校在招生、校外培训、竞赛组织等方面出现违规行为的,由属地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查处,并按情节轻重相应核减次年招生计划数等。培训机构、竞赛组织机构等发生违规行为的,由属地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等;涉及违法的,追究法律责任。地方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新闻媒体机构等发生违规行为的,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查实,并按有关程序启动问责,对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批评。对减负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依纪依规予以严肃问责。教师违规或不作为的要追责学校有关负责人,学校、教研、教科研等单位违规或不作为的要追责主管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

       40.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畅通社会反映情况渠道,公布减负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和人民群众共同监督实施减负工作。各地要加大明察暗访,改进监督形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实时的监督。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持续性传播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育观,全社会共同监督、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本方案自2020年1月10日起施行,由省教育厅会同联合发文单位负责解释。

《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解读

       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近日,由省教育厅、省委网信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广播电视局、省体育局、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减负方案》),印发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现就《减负方案》出台背景,总体思路、工作原则、重点举措等方面作一详细解读。

       一、《减负方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考虑:

       1.贯彻落实中央精神。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等突出问题。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18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这些,都为系统治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指明了方向。

       2.落细落实国家减负三十条。经国务院同意,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减负三十条),印发各省级人民政府。减负三十条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等四部分。要求地方各级政府针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情况完成摸底分析,并制定详细减负实施方案,抓好组织实施。

       3.落实全省教育大会部署要求。2019年3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就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着力破解中小学生负担重的问题、着力解决公办和民办教育发展不协调问题等方面作出明确部署要求。强调,教育评价是引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指挥棒,这个指挥棒直接决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落到实处。评价一个地方教育工作怎么样,主要看是否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评价一个学校办得怎么样,主要看立德树人的成效好不好;评价一个老师当得好不好,主要看是否把师德师风挺在前头,能不能教好书、育好人;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不优秀,主要看是否全面发展。这为系统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明晰了思路和举措,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回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关切。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民生问题。2018年7月,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围绕“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协商议政,提出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科学的成才观、包容的就业观,推动科学减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精准减负;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推动合理减负;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推动有效减负。2019年9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二、什么是中小学生学业负担?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主要是由学校带来的学习任务、成绩排名、心理负担和家长附加的如家教、校外补习等学习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当学生面对压力时,如果体验是积极的,压力即为动力;如果体验是消极的,压力即为负担。

       三、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是不是越轻越好?我们要减掉的是什么样的学业负担?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不是越轻越好。学生在学校学习就会有压力,适度合理的学业压力是学生开发智力、激发潜力、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必需的,我们也是鼓励的;但过重的学业负担则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和制止。

       中小学生减负要减的是过重的校内外学业负担。减负不是简单地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业难度,而是要把校内外不合规、不合理、不科学的过重学业负担减下来,同时,要把思政、音乐、体育、美术、劳动实践教育等方面有欠缺、未达标的强化起来。

       四、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表现在哪些方面?导致负担过重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当前,一些区域、一些学段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表现在学生身上主要是“三多三少”,即作业过多、培训过多、竞赛过多、睡眠过少、锻炼过少、实践过少;表现在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表现在学校及教育有关单位,主要是中小学学科考试频率过高、试题过难;表现在区域层面,主要是部分区域的中小学校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是家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的顽瘴痼疾在作怪,是升学观、就业观、录用观的扭曲及来自社会压力、家长焦虑的层层传导。

       五、为什们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教育的初心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的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为什么要减负这个问题上,学校和家庭其实大目标是一致的,这个大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坚守一条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校内外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学生校内外学业负担过重、参加运动太少、睡眠严重不足等,都会严重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的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

       减负主要是要把有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过重的校内外学业负担减下来。重点要解决“过”的问题,要减量纠偏,过度的量要坚决减下来,过偏的行为要坚决纠正过来。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呵护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仅是学校的事,家庭也有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同心同向,共同努力。

       六、我省减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我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坚守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强化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责任,政府主导、各方协同、标本兼治,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我省减负工作遵循哪些原则?

       减负工作主要遵循以下3条原则:一是坚持标本兼治。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本清源,找准症结;要标本兼治,治表去根,重在治本;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打好减负组合拳,着力形成减负工作的有效治理机制。二是加强各方协同。要切实转变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就是教育部门、学校、老师的事的片面认识,推动从校内抓减负向校内校外协同联动抓减负转变;从教育系统单兵作战抓减负向学校与家庭联动、学校与社会联动、多部门联动抓减负转变。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校内校外并举,线下线上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的减负工作新格局。三是突出治理重点。

       八、我省减负工作会不会搞一刀切?下步减负工作将突出哪些治理重点?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具体到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衡量的尺度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具体到各地区、城乡、学校是有差异的,落实到学生个体身上和家庭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减负工作不搞一刀切,减负工作重点是要解决中小学生校内外学业负担过重和执行各项规范出现偏差等突出问题。在学段上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尤其是校外负担过重问题;在内容上着力规范学校和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及教育教学行为,重点治理校外培训、竞赛活动、学校招生等方面的违规行为;在阶段目标上重点推动实现“三减三增”,即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着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治本之策上重点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树立包容的就业观。

       九、我省《减负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减负重点举措有哪些?

       我省《减负方案》分“总体思路”“工作原则” “重点举措”“保障措施”等四部分。减负“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共40条(简称“减负40条”)。其中减负“重点举措”包括:“落实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规范区域和学校组织的考试评价”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规范中小学校招生”“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和进入中小学校竞赛、活动的管理”“落实家庭教育责任”“强化政府责任”“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等七个方面。

       我省的《减负方案》是国家减负三十条在我省落地的一个总体实施方案。我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减负三十条的基本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省实际,措施更细更实,针对性更强。

       十、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过早让幼儿园孩子学习小学文化学科知识,有必要吗?学校如何坚守“零起点”教学基本规范?

       一些家庭让幼儿超前学习是由多种因素的叠加造成的,如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忽悠误导,部分民办学校掐尖招生助推,一些家长跟风,一些学校不淡定等,导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攀比式心态,并因为某些方面的所谓“优势”进一步加剧了家长的焦虑心态,造成抢跑的“剧场效应”。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对于幼儿超前学习有效性的众多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抢跑”学习小学学科知识,弊大于利,短期看孩子似乎 “赢在起跑线上”,长远看会“输在终点线上”。

       一方面,幼儿超前学习小学的内容,一开始因其粗浅了解某些知识性问题而显得具有优势,但是到了2—3年级,基本上已经持平没有优势。正常学习的孩子,看似白纸一张,往往后劲更足,更适合描画与打造,也更有利于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科学开展教学。

       另一方面,超前学习不利于幼儿的发展。首先,超前学习违背幼儿成长的身心规律,孩子没有在适合的阶段做适合的事情,往往会事倍功半。其次,超前学习与小学入学后的学习往往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会有偏差,影响衔接发展,很多孩子反而不适应学校的学习方式。第三,超前学习因学生提前获取部分简单的知识,往往会有骄傲和轻视心态,不仅不利于学习注意力集中与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让学生忽视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全人的培养是弊大于利的。

       如何真正落实小学“零起点”教学,防止学前抢跑的“剧场效应”?

       一方面学校需要有办学坚持,真正树立“零起点教学”的意识,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进度组织教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不过分关注“起跑线”,而是更多关注孩子的“过程”和 “终点”;不过分关注知识的知道与了解,而是更重视德育正向、心理健康,更重视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更重视兴趣爱好、思维发展。


       十一、部分学生家庭作业过多、睡眠不足一直是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痛点。如何家校协同努力解决好这一问题?  

       减负三十条和我省有关文件都对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明文规定:即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但家庭作业每天都在发生,作业时间是否超时以哪类层次的学生为准?又怎么判定?很难操作,各地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充足的睡眠,对人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中小学生,其意义更是非同小可。我们经常接到学生和家长的投诉,一些初中学生被各种校内外作业所累,经常作业到晚上11点多,严重影响正常睡眠。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严重影响孩子的身高体质,还会对孩子学习记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如何家校协同解决好部分学生家庭作业过多、睡眠不足这一问题?

       从学校角度,《减负方案》明确:提高作业质量统筹控制作业总量。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各学科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由学校年级组统筹调控,根据课标要求,家庭作业时长把握以班内中等程度学生为参照。凡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精选、先做、分层、全批,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校内由班级建立、面向全体家长的家长群,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每班不超过一个。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日常检查,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从家庭角度,《减负方案》明确:家校协同保证孩子睡眠时间。努力保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 9小时、 8小时。家校加强沟通协同,控制好家庭作业时间,保障孩子基本睡眠时间。

       在这方面,杭州拱墅区、上城区等地已作出积极探索。拱墅区教育局基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助推教师成长的考虑,于2018年初在全区域实施“初中生晚10点不作业”。这项措施在拱墅区推行一年多来效果良好,初中学生过重负担减下来了,睡眠时间增加了,学习效率却不断提升,家长的支持率也比实施之初明显上升。这也是学校、家庭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须共同坚守的一条底线。 

       要解决部分学生家庭作业过多、睡眠不足问题,“减量提质”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作业之所以成为负担,往往是因为“质”不够“量”却大,因此,各地各学校在实施该举措时必须“提质量”,减少机械性、形式化和简单重复过多的作业,增加一些吸引学生的实践性、活动性的非强制性“素质作业”,诸如家庭劳动、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等,切实保障学生睡眠质量和学习效率。

       十二、《减负方案》明确:中小学校各年级一律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在校内外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中补习,请问这里的“中小学校各年级”包括高三年级吗?

       经省政府同意,2019年4月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意见》就已经明确:中小学取消一切形式的集体文化补课。《减负方案》进一步明确:禁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集中补习。中小学生寒假、暑假假期分别为3—4周和7—8周,具体放假、开学时间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明确并向社会公布。中小学校各年级一律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在校内外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中补习。

       这条规定涉及的对象范围包括高三年级。各地各校必须严格执行到位。

       十三、教育评价改革是“牛鼻子”“指挥棒”,《减负方案》在规范学校考试评价方面有哪些举措?

       主要举措有7条:1.控制文化学科统一考试频次。2.科学控制考试难度。坚持教考一致原则,各级考试命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控制考试难度。初中各学科期中、期末试卷整卷难度系数须控制在0.70以上,中考难度系数须控制在0.70—0.75,单个题型难度系数不宜低于0.40。2020年开始,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建立基于原数据库的中考试卷质量分析系统,真实掌握评判各地试卷难度情况。3.改革考试命题内容和形式。中小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创新试题形式,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不得出现脱离实际的偏题怪题,扭转靠机械刷题取胜的命题倾向。4.不对外公开考试成绩和排名。中小学生个人考试成绩及位次允许家长获知,但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在校内外公开发布。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过分强化应试教育的中考、高考“誓师大会”,不得发布或以家委会等名义发布中考、高考“喜报”,不得标榜或变相标榜“学霸”和中考、高考“状元”。5.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6.深化中考招生改革。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 7.促进普通高中教、学、考相一致。

       十四、切实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是减轻学生负担、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公民办协调、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减负方案》重点强调了哪些要求?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

       1.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公平发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权。

       2.推进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有关免试就近入学规定。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

       3. 实施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的招生时间,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严禁任何形式的提前招生。
按教育部统一部署要求,省教育厅正在制定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施细则,将适时出台,2020年在全省范围全面实施。具体政策内容会在细则公布时作详细解读。

       十五、学生负担过重与教育政绩观、社会评价也直接相关,请问《减负方案》在这方面推出了哪些举措?

       主要明确2条:

       1.坚决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严禁地方政府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中考升学率、高考一段上线率和上“北清”人数等评价考核教育行政部门;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严禁将升学情况与教育部门、学校及个人的考核、绩效、奖励挂钩。

       2.扭转招录人员唯特定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探索研究调整用人评价标准,更加重视考察求职者的德商和情商、能力和潜力。发挥其对减负的社会“引导渠”作用。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录人员,应给予一般高校毕业生与名牌大学毕业生同等竞争机会,不得将特定高校的毕业生作为专才予以特聘。

       十六、各类媒体在推动减负落实、引导教育风向标上应做些什么?

       各类媒体对基础教育一直很关注。为落实减负举措,引导教育方向,《减负方案》明确:加强社会引导,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严禁各类新闻媒体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所谓的中考、高考“状元”。加强对网站、自媒体平台等的监管和引导,防止对减负工作的误导。推出中小学生减负公益广告,健全完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共同关心孩子成长。要求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持续性传播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育观,全社会共同监督、共同努力,跳出过于功利化教育的漩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良好的教育生态。

       十七、《减负方案》对家庭履行好教育职责有何要求?我省在提升家长素养、方面有何考虑?

       家长在孩子减负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学校教育的配合方,也是家庭教育的主角;既是学校落实减负的监督者,也是家庭落实减负的执行者。关心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家庭学校的共同目标。目前,一些家长在孩子减负问题上认知上存在差异,措施上也有差异。

       2019年9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该《条例》对家庭、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责任进行了规范,其颁布实施,为我省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填补了我省家庭教育法律法规空白,对促进我省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减负方案》提出: 1.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引导广大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注重言传身教,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现状谨慎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2.家校协同保证充裕睡眠时间。3.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应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经常进行户外锻炼,积极防控孩子近视;鼓励每位孩子掌握1—2项运动技能和1—2项艺术技能。安排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

       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五育并举,扭转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的不良倾向。这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发力,相向而行。2018年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推出网上浙江家长学校平台,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资源,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下步省教育厅、省妇联等将联合实施家长素养提升工程,大力推广数字家长学校,鼓励各地借鉴杭州市上城区实施星级家长执照工程、宁波市北仑区开设家长成长学院等做法,不断提升家长素养。

       十八、我省《减负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如何设置和采集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

       在研究减负工作中,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要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与区域教育生态息息相关。一个地方的自然生态好,草木方能郁郁葱葱;一个区域的教育生态好,儿童青少年才能茁壮成长。一个区域,能让绝大多数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这个地方的教育生态一定比较好;如果学生的学业负担普遍很重,这个地方的教育生态也好不到哪里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才能创造孩子美好的未来。

       基于这样的考虑,《减负方案》明确提出要研制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用以检验全省及区域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情况和减负成效。

       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主要从三方面设置和采集:一是区域中小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教育政绩观、包容就业环境、舆论引导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区域教育满意度等有关指标;二是区域基础教育内部的科学协调,包括公民办教育协调度、城乡校际均衡度、普职融通度、考试难度等方面有关指标;三是区域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指数。主要包括:区域中小学生作业指数、补习指数、睡眠指数、学习压力指数、运动健康指数、近视率等。

       这项工作由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办公室牵头,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从2020年开始,每年对全省各地的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情况进行监测评价,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

       十九、减负贵在落实,重在实效,《减负方案》明确了哪些保障措施以确保减负举措落到实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确保减负取得实效,《减负方案》明确了7项减负工作保障措施: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协同。建立减负工作定期会商机制;加强减负工作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每年列计划明任务抓落实。

       2.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形成减负合力。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减负方案》明确了十四个部门职责分工并各有侧重,同时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专业指导、家校协同、各方互助工作格局。

       3.组建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

       4.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监测发布制度。

       5.强化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估。严格执行《浙江省教育督导条例》,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指标。强化属地政府及部门减负治理责任。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委全面落实挂牌责任区督学减负工作的督导责任制。

       6.加大违规查处和失责问责力度。落实属地责任,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7.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畅通社会反映情况渠道,公布减负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和人民群众共同监督实施减负工作。加大明察暗访,改进监督形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实时的监督。

       本《减负方案》已于2019年10月28日通过省教育厅官网等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了意见。

       本《减负方案》自2020年1月10日起施行,由省教育厅会同联合发文单位负责解释。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教育行业前景分析报告-市场运营现状与发展战略规划》。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舞蹈培训行业相关政策: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舞蹈培训行业相关政策: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

‌舞蹈培训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和节奏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的教育活动。

2024年08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研学旅行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研学基地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研学旅行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研学基地建设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研学旅行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研学旅行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四川省发布的《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发展乡村研学、乡村康养、乡村“夜经济”,丰富乡村文化旅游新体验,将农业生产、农村环境、农民生活等元素融入旅游,拓展乡村旅游新业态。

2024年07月3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老年教育行业相关政策: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师资库

我国及部分省市老年教育行业相关政策: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师资库

为推动老年教育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3年教育部发布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增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对在职职工、再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群体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服务。

2024年07月3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教育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教育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

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3年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教育数字化融合发展力度。加快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学校网络质量,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网络服务。

2024年07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户外运动行业相关政策:发挥户外运动产业就业增收功能

我国及部分省市户外运动行业相关政策:发挥户外运动产业就业增收功能

为促进户外运动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支持经营主体开发森林人家、林间步道、健康氧吧、星空露营、汽车旅馆等产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野外探险、户外运动、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拓展乡村生态游、休闲游。

2024年07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图书馆行业相关政策:提升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水平

我国及部分省市图书馆行业相关政策:提升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水平

为推动图书馆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重要网点建设。

2024年07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职业教育行业相关政策: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我国及部分省市职业教育行业相关政策: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为加强职业教育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3年商务部等10部门发布的《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提出支持地方整合相关教育培训资源,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打造制造业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平台,为加工贸易企业培养优质产业工人。

2024年07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特殊教育行业相关政策:有效增加特殊教育学位供给

我国及部分省市特殊教育行业相关政策:有效增加特殊教育学位供给

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

2024年06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