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人造金刚石所处行业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类代码:C30);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人造金刚石所处行业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类代码:C30)分类下的“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分类代码:C3099)。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人造金刚石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营销环境与发展趋势预测》显示,人造金刚石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培育钻石分会。
2、主要法规及产业政策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人造金刚石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发布时间 |
产业政策 |
发文部门 |
相关内容 |
2020年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
国家发改委 |
鼓励信息、新能源、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高品质人工晶体材料、制品和器件,功能性人造金刚石材料生产装备技术开发等产业发展。 |
2019年 |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 |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 |
将“高品质人工晶体及晶体薄膜制品开发生产:金刚石膜工具、厚度0.3mm及以下超薄人造金刚石锯片”等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
2019年 |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2019年版)》 |
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等 |
调整超硬材料品种结构,发展低成本、高精密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材料;鼓励投资高精度金刚石PCD刀具、立方氮化硼刀具、CVD金刚石厚膜刀具、CVD金刚石涂层刀具等。 |
2018年 |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
国家统计局 |
将“人造金刚石”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的“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将“金刚石与金属复合材料”、“金刚石与金属复合制品”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和制品”,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新材料。 |
2016年 |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
国家发改委 |
将“人造金刚石”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属于国家鼓励发展并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的产业。 |
2017年 |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 |
要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加大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发行债券和并购重组;调整超硬材料品种结构,发展低成本、高精密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材料,突破滚珠丝杠用钢性能稳定性和耐磨性问题,解决高档数控机床专用刀具材料制约。 |
2017年 |
《河南省新型材料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依托骨干企业,以“超硬、超细、超纯、超精”为方向,研发低成本、高精密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材料,提高复合材料及超硬材料制品技术水平;以高性能人造金刚石、高档超硬材料制品为方向,巩固扩大高品级大单晶、硼掺杂金刚石、纳米级微粉、金刚石薄膜和高效、精密超硬材料制品、刀具级聚晶复合片的规模和产量。 |
2016年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全国人大 |
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 |
2016年 |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
国务院 |
要大力推进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发展以石墨烯、高端碳纤维为代表的先进碳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超材料、极端环境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抢占材料前沿制高点。 |
2016年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国务院 |
要优化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环境,加强新材料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新材料应用水平,推进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加快制定光学功能薄膜、人工晶体材料等标准,做好增材制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石墨烯材料标准布局,促进新材料产品品质提升。 |
2015年 |
《中国制造2025》 |
国务院 |
要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快应用清洁高效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实现绿色生产,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大幅降低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使用能耗及限用物质含量,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基站,大力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行业发展。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