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4年中国生物科技技术产业获得政策支持

         导读:2014年中国生物科技技术产业获得政策支持,今年将加强战略高技术研发部署,重点突破包括疫苗与抗体、先进生物制造、绿色超级杂交稻等生物领域的关键技术,占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此外,1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也明确了国家对于生物科技领域的支持。 

         已经到来的2014年,将成为资本市场不平凡的一年。提到2014年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就不得不提到生物技术领域。

         众所周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考察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视察后往往会有相应的经济社会政策发布。

         纵观2013年的政府公开信息披露可以发现,在7位常委所视察的126家企业中,信息产业、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行业“备受瞩目”。其中生物制药类企业有6家,接近视察企业总数的5%。据此可以预见,2014年很有可能成为生物科技的“发展年”。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为持续拉高生物科技产业提供了动力。

         同时,在1月9日召开的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总结2013年科技工作的同时,提出了2014年主要推进10大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要扎实推动实施生物医药、清洁燃气、大数据在内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工程。万钢表示,今年将加强战略高技术研发部署,重点突破包括疫苗与抗体、先进生物制造、绿色超级杂交稻等生物领域的关键技术,占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此外,1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也明确了国家对于生物科技领域的支持。

         2014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经济的整体质量。在生物科研向亚洲逐渐转移的今天,政府的支持态度也对资本的参与注入了信心。

         近日,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在科研领域投入的科研经费在逐步下降,而中国、日本同领域的开支均呈增势,这也使得亚洲在全球科研开支中所占份额上升了6%。按实际购买力衡量,5年间美国的年度科研开支从1310亿美元下降到1190亿美元。而同期,中国的科研开支增加了64亿美元,涨幅超过300%。

         以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为例,2007年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开支占全球的51%,到201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45%。而中国由1.66%,上升到4.94%。美国科研开支下降,而中国的科研经费上升,主要是因为美国大量的科研机构在向中国转移。这与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资助、灵活的科研机构设施等无不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国外生物科研机构看到了中国生物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更多的科研向华转移,生物科技研究会对国内众多的下游经济产业产生影响,从而带动更多的经济利益。虽然目前来看,美国仍是全球第一科研大国,但随着中国科研投入的急速上升,配套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生物技术领域整体实力的稳步提高将不容小觑。

         在2013年11月12日召开的医药市场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BI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就介绍说,“现在全球刚批准了200种新的生物技术,能应对900多种生物制剂,克服更多的病症。正在研发的这些药品中有300种是治疗癌症的产品、170种是治疗相关传染病的,整个生物医药产业每年所创造的产值达到1530亿美元。在美国,仅去年一年就有45家生物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尽管目前中国的生物科技,尤其是居中国生物产业之首的生物医药领域发展较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仍落后,但“落后”同时也意味着其中的市场潜力空前。根据BIO大会上公布的数据,中国处方药市场预计将以2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将在2020年达到3150亿美元,而现如今中国的处方药市场规模仅为480亿美元,由此可见,生物医药市场的提升空间巨大。

         2013年年底,艾美仕医疗信息研究所IMS在公布的年度报告中预测,随着中国政府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未来的五年内,中国的药物市场将增长14%-17%,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此外,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新兴产业二处处长谭遂曾在公开场合表示,2013年第三季度,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利润总额是22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13%,跟其他行业相比,盈利能力非常突出。同时,根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240.16亿元,同比增长77.2%。2013年的1-6月,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94.2亿元,同比增长49.8%。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重心正在逐步从小分子化学药转向大分子生物药的今天,生物医学已经成为大大增强人类生存质量的医疗手段之一。

         相信2014年,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更大支持下,市场前景巨大的生物科技领域将成为今年最值得投资的产业之一。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生物技术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2013-2017)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推进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推进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广西发布的《关于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

2025年09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保健品行业相关政策:丰富保健食品产品高质量供给

我国及部分省市保健品行业相关政策:丰富保健食品产品高质量供给

为促进保健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等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发美味多样的休闲食品、营养健康的饮品,推进开展食药物质等保健食品原料复方配伍备案试点工作,丰富高质量供给。

2025年09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医用呼吸机行业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我国及部分省市医用呼吸机行业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医用呼吸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医用呼吸机行业稳定发展,比如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稳定外资发展若干措施》、海南省发布的《海南省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5年08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医院行业相关政策:打造一批5G智慧医院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医院行业相关政策:打造一批5G智慧医院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智慧医院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智慧医院行业稳定发展,比如云南省发布的《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手术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优化医用机器人等前沿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

我国及部分省市手术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优化医用机器人等前沿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手术机器人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构建“大消费”格局行动方案》、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2025年稳外资若干措施》。

2025年07月3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医疗信息化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医药企业生产检验过程信息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医疗信息化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医药企业生产检验过程信息化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医疗信息化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2025年07月1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辅助生殖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生殖健康服务

我国及部分省市辅助生殖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生殖健康服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辅助生殖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2025年06月14日
我国及各省份医疗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数字化、适老化、适儿化水平

我国及各省份医疗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数字化、适老化、适儿化水平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医疗服务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天津市的《天津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河北省的《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5年05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