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策错综复杂,开始触及行业深层症结,亦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从7月开始,我们将从“两个维度、三个核心、两个维度”的全新视角,全面紧密跟踪行业政策走向,前瞻性预判行业走向。
“两个层面”是指:我们将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紧密跟踪行业政策的走向,判断政策对不同细分行业及不同区域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的思路是从国家看大方向、从地方看执行力度和推行进展;
“三个核心”是指:我们重点跟踪未来对行业景气度影响最为深远的三个核心行业政策,包括: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医保目录调整及其支付改革政策、两票制相关政策(包括药品和耗材);
“两个维度”是指:我们将结合中观的产业政策和微观的终端草根调研,反馈行业发生的最新变化。国家层面: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速,医保政策大年,药品两票制落地
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推进来看,我们认为三大核心政策均有重大突破: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明显提速:按照七部委要求,今年7月底和9月底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是所有地市出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及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大限,国家亦要求9月底前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医保目录调整方式及支付制度改革有重大突破:今年人保部在医保目录上进展较快,2月出台了新版医保目录,7月36个品种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同时引入医保支付价的概念)。我们同时提醒投资人高度关注医保动态调整机制的“双刃剑”影响,这与以往医保目录长达数年固定不变的模式有很大区别:创新药将有机会以更短的周期进入医保目录、实现快速增长;同时竞品的出现和品种动态监控的引入也可能不定期出现现有品种医保支付价的下调和调出目录。更值得关注的是,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亦开始有所突破,我们预计未来将在加强总额预算的基础上、推行多元复合支付方式,而支付标准将在一致性评价等政策落地后逐步建立。
药品两票制落地,耗材两票制尚无明确说法:国家层面的两票制政策提出始于2009年,随后经过在福建、安徽、青海、江苏等省的试点,今年1月国务院八部委发布《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规定两票制在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率先推行,同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两票制”的全面推广正式提上日程。耗材两票制在国家层面尚无明确说法。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速,年内有望全面推开
2017年4月国家卫计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要求7月31日前,所有地市出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9月30日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文件中主要包括了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前4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四部分内容。

公立医院改革触及到医改最核心问题,改革进程持续提速。
2009年新医改将公立医院改革确定为五项重点任务之一,2010年原卫生部联合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六项任务,这是最初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
随后的公立医院改革可以分为两条线看,一条线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一条线是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提出了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行大病不出县的目标。2014年,卫计委等五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了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覆盖50%以上的县(市),2015年全面推开,并对政策框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加入了“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内容。
2015年,在前期试点经验的总结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33号文),提出了2017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体系趋于成熟。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38号文),标志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提速。
随后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公布了第三批66个和第四批101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以及第一批4个和第二批7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国家卫计委等七部委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7月31日前,所有地市出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9月30日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进程全面加速。
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框架成熟,顶层设计趋于完善。
通过对公立医院改革两个核心文件33号文和38号文的梳理与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情况略有不同,但在改革逻辑与框架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整体政策框架已经趋于完善:
1.公立医院与政府关系
改革管理体制:强调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落实医院自主权,并加强对医院的考核;
2.公立医院自身改革
建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强调破除以药养医,理顺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
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强调了加强编制管理,确定合理薪酬,加强绩效考核;
3.三医联动
医保:强调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药品:都强调了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县级医院由于存在药品供应不及时的问题,特别提到了加强药品配送和供应管理;
4.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都将分级诊疗纳入了政策框架中,强调了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并提出了构建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保政策;
5.区域医疗资源配置
区域资源配置:强调了优化县域与城市公立医院的规划布局以及社会资本办医;
卫生信息化:强调了加强医院本身信息化建设和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