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主管部门
部门 |
简介 |
国家药监局 |
国家药监局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安全监督管理。拟订监督管理政策规划,组织起草法律法规草案,拟订部门规章,并监督实施。研究拟订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新技术新产品的管理与服务政策。 |
海关总署 |
海关总署负责全国海关工作、组织推动口岸“大通关”建设、海关监管工作、进出口关税及其他税费征收管理、出入境卫生检疫和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海关风险管理、国家进出口货物贸易等海关统计、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海关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实验室建设和技术保障规划、海关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垂直管理全国海关、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
2、行业自律组织
协会 |
简介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成立于1993年,是依法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组织。会员主要是由从事和热心于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教育、开发、生产与应用的单位所组成。现有会员单位四百余家,下设32个专业委员会/分会。 |
中国免疫学会 |
中国免疫学会是免疫学科技工作者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依法成立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单位。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是由从事生物工程活动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和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
3、行业法律法规
生命科学试剂属于的科学服务业,因此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18 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2016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2018 修正)》、《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11 修订)》、《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4、主要行业政策
产业政策 |
发布机构 |
实施时间 |
相关内容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
发改委 |
2020/1/1 |
科学服务行业为国家鼓励类产业,包含在第十一项石化化工中的“ 16、生物高分子材料、填料、试剂、芯片、干扰素、传感器、纤维素生化产品开发与生产”和第三十一项科技服务业中的“6、分析、试验、测试以及相关技术咨询与研发服务”为第三十一大类“科技服务业”。 |
《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 见》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19/3/20 |
到 2020 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效,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 4%以上,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例逐步提高。创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多样性、协同性和包容性的创新生态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全面提升,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作用。到 2035 年,上海建成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涌现一批世界级的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和创新企业,产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明显增强,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和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
国务院 |
2018/1/19 |
到 2020 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若干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在科学前沿重要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解决一批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支撑。到 2035 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在更多重要领域引领全球发展,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
《“十三 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
科技部 |
2017/5/31 |
加强科研条件研发,增强基础支撑能力。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学术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聚焦高端通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注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试剂和高端高纯专用试剂。 |
《“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
科技部 |
2017/5/26 |
加强医疗器械的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医疗器械“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术”,引领医疗器械领域的重大原创性突破。重点加强新型生物医学成像、新型术中分子影像、生理信号获取、新型测序技术以及医学图像处理、新型体外诊断、组织修复和再生、人工器官、神经工程、健康监测与促进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加强精准诊疗、无创检测、医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突破及颠覆性创新技术培育,引领新一代诊疗装备发展,推动我国医疗器械科技产业的技术跨越,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
《“十三 五”生物产业发展规 划》 |
发改委 |
2016/12/20 |
以打造生物经济为核心,以服务民生需求为根本,
夯实产业基础,改革管理规制,加大战略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加速生物产业在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生物产业开展全球合作,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速形成经济新支柱。 |
《“十三 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 划》 |
国务院 |
2016/11/29 |
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水平。深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快行业规制改革,积极开发新型医疗器械,构建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诊疗新模式,促进智慧医疗产业发展,推广应用高性能医疗器械,推进适应生命科学新技术发展的新仪器和试剂研发,提升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整体竞争力。 |
《“十三 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
国务院 |
2016/8/8 |
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
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科研试剂、创新方法等保障研究开发的科研条件建设,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和条件基础,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 |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
国务院 |
2016/5/20 |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 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5%;到 2030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8%;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
《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国务院 |
2014/10/9 |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一环,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
国务院 |
2009/6/2 |
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重点发展生物医疗领域、生物农业领域、生物能源领域、生物环保领域。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和促进中小生物企业发展;大力推进生物产业基地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生物技术研发投入,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生物企业,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
国务院 |
2006/2/9 |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将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 |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生命科学试剂市场分析报告-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战略规划》
《2021年中国生物试剂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研究与盈利前景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