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我国一次性注射器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动通用性和高风险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升级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一次性注射器所处行业属于“C35 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一次性注射器行业属于“C35 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C358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一次性注射器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显示,一次性注射器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行业自律组织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主要法规及产业政策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一次性注射器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名称

文号

施行时间

相关内容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令第24

20001013

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进行了规范,规定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共8种。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

2014101

对医疗器械注册检测、注册申请与审批、重新注册、注册证书的变更与补办等进行了规范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

2014101

医疗器械销售和使用,应按照本规定的要求附有说明书和标签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

201611

对医疗器械的分类进行了规范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8

201621

对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贮存、使用、维护与转让等行为进行了规范

《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

201641

保证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科学、规范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25

201661

对临床受试者的权益保障、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临床试验实施者、医疗机构及临床试验人员、临床试验报告等进行了规范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9

201751

规范了在国内销售的医疗器械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包括医疗器械缺陷的调查与评估、主动召回、责令召回以及法律责任等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

国务院令第680

201754

确定了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的原则,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监管的基础性法规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3

201771

对医疗器械标准的管理职责划分、制度与修订、实施与监督等内容进行了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

20171117

规定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许可与备案管理,对委托生产管理、生产质量管理等进行了规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

20171117

规定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许可与备案管理,对经营质量管理等进行了规范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7年第104

201881

组建16个分类技术专业组,优化调整分类目录框架及结构,按专业领域设置研究制定22个命名术语指南,建立医疗器械分类、命名及编码数据库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18年第94

2018928

规定了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涵盖855项医疗器械产品和393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

《新增和修订的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目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19年第91

20191220

对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目录进行了增加以及修订,新增148项医疗器械产品和23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对48项医疗器械产品和4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名称和描述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相关行业政策

政策名称

颁布部门

时间

相关内容

《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

国务院

2015519

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必须提高,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附加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是发展重点。

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

国务院

2016311

健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推动基本药物、高风险药品、药用辅料、包装材料及基础性、通用性和高风险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升级,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医用耗材等劳动密集型医疗器械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务院

2016317

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及生育服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均明确了具体任务和目标。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按照独立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审评机构。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国务院

2016728

重点布局可组织诱导生物医用材料、新一代植介入医疗器械等重大战略性产品;发展人口健康技术,重点部署疾病防控、医疗器械国产化、中医药现代化等任务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61025

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这将促进整个健康产业升级换代,对于医疗行业也是重大发展机遇。

《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卫计委、食药监总局

2016117

将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领域,鼓励医疗器械企业广泛应用新型材料,向智能化、网络化、便携化方向发展,提升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实施医疗器械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医疗器械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开发,提高医疗器械企业工业技术水平,建设自动化生产车间,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中的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治疗设备、植入介入产品和医用材料、移动医疗产品等大类产品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国务院

201719

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推动中药生产现代化和标准化,实现药品医疗器械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打造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加强医疗器械创新,严格医疗器械审批。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等。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国务院

2017110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对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评价和风险预警水平。创新发展药品、医疗器械等产业,加快诊疗新技术、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产业化,显著提高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办社〔201744号)

科学技术部

2017514

提出发展前沿关键技术,引领医疗器械创新等五项重大任务,并具体要求要引领国际前沿技术,加快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1-3项原始创新技术,10-20项前沿关键技术,形成核心专利300项以上,引领新一代医疗器械产品发展。重点培育8-10家在国内、国际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建立8-10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集聚区,80-100家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创新型高技术企业。

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7108

为创新医疗器械审批打开双通道,20142月和2016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分别发布特别审批程序优先审批程序,优先审批是基于特别审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则,从制度要求对比上,优先审批范围进一步扩大,申请程序更简单便捷,审查周期更短,有利于为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提速提质。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改产业〔20172000号)

发改委

20171120

重点领域第(六)项,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及应用;推动高端药品产业化及应用;加强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关于加强和促进食品药品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食药监科[2018]14号)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科技部

2018130

着力提升食品药品领域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以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为依托,加大对群众急需的重点药品、创新药、先进医疗器械自主创新等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有关对创新药品医疗器械的政策扶持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修订稿征求意见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854

食药监管理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医疗器械实施审评审批,为国内外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建立了快速通道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

国务院

2018820

由药监局、卫健委、医保局负责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促进创新产品应用推广

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2035

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TC)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字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医疗领域规模部署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字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医疗领域规模部署

为促进数字医疗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交通、医疗、金融、科学、制造、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数据标注,建设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支撑人工智能在行业领域的应用赋能。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创新药行业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创新药推广使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创新药行业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创新药推广使用

为促进创新药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实施中成药全过程赋码监测,并探索应用于中药饮片管理,促进道地药材、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配备使用。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营养保健食品行业相关政策:丰富保健食品产品高质量供给

我国及部分省市营养保健食品行业相关政策:丰富保健食品产品高质量供给

为推动营养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中药+”促进产业延链发展,丰富保健食品、食药物质等产品高质量供给。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连锁药店行业相关政策:培育中国知名中药商标品牌

我国及部分省市连锁药店行业相关政策:培育中国知名中药商标品牌

连锁药店是将有着共同经营理念,服务规范和完整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体药店,在一个连锁总部的统一管理下以统一进货或授权加盟等多种方式连接起来,实现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经营管理,即把独立的,分散的药店联合起来,形成覆盖面更广地规模进行经营。

2025年04月14日
提升康复疗养等服务水平【附我国及各省份康复医疗行业相关政策】

提升康复疗养等服务水平【附我国及各省份康复医疗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推动康复医疗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大力培育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整合周边场地设施等资源,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增强专业照护、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能力。

2025年04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中药饮片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实施中成药全过程赋码监测

我国及部分省市中药饮片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实施中成药全过程赋码监测

为推动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实施中成药全过程赋码监测,并探索应用于中药饮片管理,促进道地药材、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配备使用。

2025年04月11日
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附我国及各省份中药材种植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附我国及各省份中药材种植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1月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财政支持中药材产业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在中药材种养殖、加工、仓储运输、质量检测方式方法等方面制定标准,建立健全省级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体系、种植标准体系、产地加工规程、质量标准体系,云药分级评价标准及试点示范建设。

2025年04月0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口腔医疗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开展“三减三健” 等专项行动

我国及部分省市口腔医疗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开展“三减三健” 等专项行动

近些年来,为促进口腔医疗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提出以满足儿童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强儿科、小儿外科以及儿童营养、眼保健、心理保健、口腔保健等专科人才培养,构建科学合理的儿童医疗保健人才梯队。

2025年04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