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导读: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了扫清阻碍珠江航运发展的障碍,促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交通运输部于 2016 年 7 月30 日出台了《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解决制约珠江水运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改善通航条件、推进转型升级、强化安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力争利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畅通、安全、绿色、高效的珠江黄金水道,为促进流域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2016-2022年中国水运市场产销调研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为了扫清阻碍珠江航运发展的障碍,促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交通运输部于 2016 7 30 日出台了《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解决制约珠江水运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改善通航条件、推进转型升级、强化安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力争利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畅通、安全、绿色、高效的珠江黄金水道,为促进流域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珠江部分航道不畅以及珠江水运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意见》要求要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打造珠江黄金水道。《意见》提出,要完善珠江水系航道发展规划,积极落实国家战略要求,从满足水运长远发展和资源保护需要出发,科学确定航道等级,完善全流域航道规划。要将打通西南出海通道作为重点,建设珠江南线、中线、北线三个出海通道,服务云南、贵州、广西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提升西江航运干线通过能力,干线范围也要进一步延伸至出海口门,实现珠江干线通江达海。此外,为发挥珠江水网优势,实现高效、畅通发展目标,《意见》在优化珠江三角洲航道和重要支流航道、通航建筑物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 

        针对沿江城市发展与港口规划矛盾,支流港口发展不足以及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等各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要按照“拓功能、促融合、补短板”的思路,从促进港口功能拓展,加强港口互动与“港、产、城”融合,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珠江沿岸港口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针对珠江航运主体“小散弱”,服务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差等水运行业发展共性问题,《意见》提出,要按照“强主体、优管理、促服务”的思路,推进运力结构调整,引导航运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同时,要强化船员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提升“珠江黄金水道”服务的“含金量”。 

        针对当前安全工作基层基础不牢固、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产生的安全生产现状严峻的问题,《意见》要求,按照“完善法规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管理,提升保障能力”的思路,在完善安全责任和预防控制“两个体系”,加强水上应急救助和综合航海保障“两种能力”建设等四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保障珠江黄金水道平安和谐发展。 

        同时,为了响应“十三五”时期对航运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以及航务体制改革创新的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水运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珠江。《意见》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按照“法规推动、政策拉动、技术驱动、示范带动”的思路,从推进生态航道、绿色港口建设,推广船舶使用清洁能源和大宗货物陆转水绿色运输经验等方面提出若干举措,有效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同时,按照“区域合作、部省联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思路,切实发挥部派出机构的行政管理作用,创新珠江水运管理机制,有效保障珠江黄金水道建设和发展。 

        珠江作为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黄金水道,连接我国西南、中南各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珠江水运的加速发展将为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意见》提出的用十年左右时间打造珠江黄金水道,目标明确、任务艰巨、意义深远。 

        其一,《意见》的发布,有利于发挥珠江水运的比较优势,推进珠江水运的健康发展。珠江水系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水量丰沛,自然条件优越。珠江贯穿华南、连接西南,通达港澳、辐射东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加之西南矿产资源丰富,华南外向型经济发达,水运需求潜力巨大。珠江水运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意见》的发布,将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珠江的航道、港口和航运服务条件,将能更好的发挥珠江水运的比较优势。 

        其二,《意见》的发布,有利于各方凝聚共识,提高认识,形成合力,推动珠江水运的发展。近年来,珠江水运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发展中航道不畅、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频发,特别是西南地区一些重要节点枢纽通航设施建设进展的缓慢导致连接中下游地区的出海通道长期断航,阻碍了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意见》的发布将有利于推动解决阻碍珠江水运发展的问题。同时,《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做好中央和地方之间,沿江四省区之间,水运与防洪、发电、灌溉、供水之间,以及航道、港口与运输船舶等航运要素之间的协调,改变目前珠江水运以属地为主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珠江黄金水道。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仓储行业相关政策:发展海外仓储物流设施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仓储行业相关政策:发展海外仓储物流设施

为了进一步推动智能仓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引导港航企业延伸上下游业务,提供多式联运、物流分包、仓储配送等“端到端”供应链服务,向全程物流经营人和综合运输服务商转型。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智能化水平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智能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商务部等8部门等发布《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建设数智化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智能化水平,支持发展“前置仓+即时配送”模式,建强农业数智供应链网络、节点和末梢。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船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船舶等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船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船舶等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船舶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布《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化工、石化、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船舶、航空、轻工、纺织、电子、通信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2025年06月2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无人配送行业相关政策:推广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

我国及部分省市无人配送行业相关政策:推广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无人配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无人配送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天津市发布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

2025年06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邮轮行业相关政策:推动“邮轮+”业态创新

我国及部分省市邮轮行业相关政策:推动“邮轮+”业态创新

为了扩大邮轮行业的应用,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商务部等6部门等发布《关于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的通知》组织推出一批城市漫步、乡村休闲及入境游、康养游、邮轮游、旅游列车、旅居休闲等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

2025年06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智慧物流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

2025年05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路运输行业相关政策:在户外运动旺季增加铁路运输能力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路运输行业相关政策:在户外运动旺季增加铁路运输能力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铁路运输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若干政策举措》。

2025年05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港口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与港口等企业战略合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港口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与港口等企业战略合作

为推动智慧港口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4月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提出鼓励各地区在大型商圈、步行街、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博场所、机场、客运港口、酒店等增设退税商店,扩大退税商店覆盖面。

2025年05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