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武汉市将发挥武汉区位与综合交通枢纽优势 构建畅达、高效、舒适、安全立体交通网络.发挥武汉区位与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建设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提高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转换,构建畅达、高效、舒适、安全的立体交通网络。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智能交通产业专项调研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发挥武汉区位与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建设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提高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转换,构建畅达、高效、舒适、安全的立体交通网络。
一、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基本建成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门户枢纽机场、高速公路路网重要枢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成为全国内陆综合交通体系最完善、通达能力最强的枢纽城市。
巩固武汉铁路枢纽全国第四极功能地位。推动沿江高铁及武汉至杭州、西安、福州、青岛、贵阳等方向高铁进入国家相关规划,尽快实现武汉12方向“米”字型高铁中心地位的规划法定。建成江北、汉孝铁路及相关联络线,做好铁路过江通道规划预留,支持市郊铁路建设。推进武汉、长沙、南昌城际交通网络建设,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完善枢纽客货运站场、检修设施等布局,打造铁路综合物流基地,完善“客内货外”的枢纽结构。开辟至西亚伊朗、西欧法国等班线,建设境外集散分拨中心。到2020年,铁路境内营业里程650公里。
基本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争取国家完成长江“645”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提升汉江通航能力。推动长江航运结构优化升级,拓展近洋直航航线,实现“中部海港”功能。提升航运中心服务水平,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武汉新港港口能力建设,加快建设阳逻三期,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500万标箱。
确立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地位。加快推进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适时启动天河机场四期和第三跑道建设,积极对接顺丰国际物流枢纽项目,策划建设第二机场,建设国际航空货运中心。加快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打造中部通用航空产业中心。强化国际国内航线衔接,拓展国际客运航线,增开洲际直达航班,加密港澳台等地区航线,推动开通武汉至欧洲的全货机航班。到2020年,天河机场旅客吞吐能力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50万吨。
打造全国公路路网重要枢纽。实现四环独立成环,推进外环东扩。加快推进连接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夯实国家高速公路重要节点城市地位。建成武深高速武汉段、硚孝高速公路,建设新港高速公路和武汉至大悟、阳新高速公路。加快机场交通中心、汉口客运中心客运枢纽建设,完善对外综合枢纽布局和功能。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16000公里,公路网密度超过200公里/百平方公里。
二、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地铁城市”
建设“主城联网、新城通线”轨道交通系统,确立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作用。提前完成第三期建设规划,加快实施第四期建设规划,超前谋划第五期建设规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三镇、通达新城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迈入全球地铁城市第一方阵,轨道交通总里程400公里,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50%以上。
专栏9: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建设内容和规模 |
1 | 6号线一期 | 续建 | 武汉体育中心至金银湖,长36公里。 |
2 | 7号线一期 | 续建 | 东方马城至野芷湖,长30.9公里。 |
3 | 8号线一期 | 续建 | 三金潭至梨园,长16.5公里。 |
4 | 机场线(2号线北延线) | 续建 | 金银潭至天河机场,长19.77公里。 |
5 | 2号线南延线 | 续建 | 光谷广场至佛祖岭,长13.35公里。 |
6 | 阳逻线(21号线) | 续建 | 后湖大道至阳逻,长35.01公里。 |
7 | 纸坊线(7号线南段) | 续建 | 野芷湖至纸坊,长13.5公里。 |
8 | 11号线东段 | 续建 | 光谷火车站至左岭,长19.83公里。 |
9 | 1号线径河线 | 续建 | 东吴大道至径河,长3.97公里。 |
10 | 蔡甸线(4号线西延线) | 续建 | 黄金口至蔡甸柏林,长16公里。 |
11 | 5号线 | 续建 | 武汉火车站至南三环站,长33.57公里。 |
12 | 3号线文岭段 | 新建 | 文岭至沌阳大道,长10公里。 |
13 | 8号线二期 | 新建 | 梨园至野芷湖,长16.7公里。 |
14 | 11号线武昌段 | 新建 | 武昌火车站至光谷火车站,长12.4公里。 |
15 | 12号线(环线) | 新建 | 汉口火车站至汉口火车站(环线),长59公里。 |
16 | 10号线一期 | 新建 | 万家湖至武汉火车站,长62公里。 |
17 | 11号线西段 | 新建 | 红马嘴至武昌火车站,长22公里。 |
推动6号线延伸工程、9号线、16号线、19号线等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 |
以轨道交通建设引导城市空间开发。大力推行TOD开发模式[9].加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利用,提高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强度。在中心城区,围绕轨道站点聚集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通道和绿色走廊,建设“地铁中心”。在新城区,结合轨道站点建设,明确集中连片区,打造“地铁小镇”。
三、实施“畅通工程”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统筹公共汽车、轻轨、地铁等多种类型公共交通协调发展,建设以国铁枢纽为节点,城市轨道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轮渡等为补充,慢行交通相衔接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新增400公里公交专用道。启动“公交1.5”行动计划[10].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均等化。深化出租车经营模式改革,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到2020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超过60%,公交场站500米覆盖率100%,建成“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专栏10:武汉建设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八大工程” 构建多元网络工程:构建全市轨道交通网、镇间快速网、镇内骨干网、区域喂给网以及城乡互联的公交网络。 打造枢纽支撑工程:通过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形成分层次公交场站格局。 实施公交提速工程:建设快速公交、公交专用道系统,实施公交信号优先。 推进低碳公交工程:建立政策体系完善、运输装备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的低碳交通发展体系。 完善智能公交工程:推行智能交通,加快信息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综合应用。 建设慢行交通工程:构建“公交+慢行”出行模式,打造系统、连续、舒适的慢行交通网络。 加强需求管理工程:引导小汽车出行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 开展服务提升工程:严格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增加运力投放,改善候乘条件,加强行业监管和从业队伍建设。 |
基本形成快速路网体系。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完善和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密快速路网,形成全域“五环十八射”快速路网格局,快速路总长度300公里。合理布局过江、越湖通道,加快二七路过江通道、江汉八桥、南湖跨湖通道等建设。加强新城区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快速路、主干路对接,建设“1+2+3”复合交通走廊[11]。完善干道网络节点,织密微循环路网,打造二环线以内30分钟畅通圈和市域60分钟交通圈。到2020年,主城区道路总长度3130公里,道路网密度7公里/平方公里。
加快慢行交通和静态交通设施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加强自行车系统、宁静步道系统、轨道站点周边慢行系统衔接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建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泊位为补充,体现区域差别化的停车设施和管理体系,加快推进“P+R”停车场[12]建设,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四、统筹推进交通衔接换乘
完善枢纽港集疏运体系,推进铁水公空无缝衔接、多式联运,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衔接功能。整合各类交通资源,加强客运枢纽一体化建设,提升货运集疏运功能。利用江北铁路和阳逻集装箱港区,推进铁水等多式联运。谋划建设高铁机场站,推进高铁与天河机场、常规公交与轨道枢纽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建成光谷火车站,启动建设新汉阳站。加快阳逻集装箱场站等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推进货运枢纽与开发区、物流园区的通道建设,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