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现就进一步依法加强野生动物运输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升政治站位,高度重视野生动物运输管理工作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运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涉及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健康安全,影响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治理体系构建,要严格落实《决定》,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对于以其他目的需要运输的野生动物,应当依照《决定》、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二、全面依法落实运输环节责任
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要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道路运输条例、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不得运输法律、行政法规等禁止运输的野生动物。在运输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凭证运输的野生动物时,应当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规定,持有或者附有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部门开具的合法来源证明、特许猎捕证以及检疫证明等,未依法取得上述证明证件的,承运人一律不得承运。
道路货运经营者要严格落实零担货物受理抽检抽查制度,做好托运人身份查验和登记,按照《零担货物道路运输服务规范》根据受理货物票数相应要求的3%、5%、8%比例进行抽检抽查,并做好相关信息记录。道路客运经营者要按照《客运班车行李舱载货运输规范》等要求,实施托运物品实名登记、开封验视和安全检查制度,严防通过客运班车行李舱运输野生动物。
水路运输经营者要按照《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认真落实货运实名制规定,与托运人订立运输合同,对托运人身份信息进行查验,对托运人身份信息、托运货物信息进行登记并保存至运输合同履行完毕后6个月。水路运输经营者收到实名举报或者相关证据证明托运人涉嫌非法运输及谎报瞒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对相关货物进行检查。发现非法托运野生动物或者拒绝接受检查的,应当拒绝运输。
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在检查查验中发现违禁运输野生动物的,应当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规定及时报告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部门处理。
三、做好动物运输环节的疫情防控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时,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不得拒绝或者阻碍。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做好免疫、消毒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运输活动。不得运输发生动物疫病的动物产品。
四、加强涉及野生动物运输的执法监管
当前,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执法机构要把野生动物运输环节管理作为贯彻落实《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紧抓实抓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健全完善野生动物保护监管执法管理体制,加强联合执法和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执法协作机制,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运输野生动物行为。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要加大执法力度,督促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抽检抽查、登记、验视等工作。督促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严格落实野生动物运输相关规定,在执法中发现有非法运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通报。同时,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及时向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部门进行移交,并积极配合其依法查处。
五、强化普法宣传教育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要求,以“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为主题,在公共交通工具、货运站场、公路客运站、物流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经营场所,开展《决定》和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张贴违禁物品和限运货物、凭证运输货物相关图文宣传资料,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从业人员与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野生动物运输环节存在问题的摸排梳理,为后续野生动物保护、疫情防控等立法、应急预案及制度完善等提出意见建议。
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参照本通知有关要求,对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邮政寄递涉及野生动物运输的相关工作做好部署安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进一步依法加强野生动物运输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现解读如下:
一、制定《通知》的必要性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完善相关立法、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等任务要求。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决定》,严格禁止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要求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配套规定,我部有必要出台相关措施,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一是《决定》严格禁止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涉及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市场监督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多个部门的法定职责,而其中野生动物的运输,与交通运输部门职责有关。二是在现行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中,涉及野生动物运输环节职责的规定较为原则、笼统和概括,对其监管主体没有明确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从当前疫情防控落实《决定》的要求看,结合交通运输管理实际,需要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针对《决定》中涉及野生动物运输管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托运人、承运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等各方主体在运输环节的相关责任,依法贯彻落实好法律法规和《决定》。
二、《通知》的主要内容
《通知》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提升政治站位,高度重视野生动物运输管理工作。第二部分是全面依法落实运输环节责任。第三部分是做好动物运输环节的疫情防控。第四部分是加强涉及野生动物运输的执法监管。第五部分是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决定》在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规定得更加严格,强调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对于以其他目的需要运输的野生动物,应当依照《决定》、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执行。《通知》严格贯彻落实《决定》这一精神,切实依法加强野生动物运输环节管理,重点明确提出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野生动物运输环节的监管要求,对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的督促职能。
国家现行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林业、渔业、兽医等主管部门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动物疫病的预防、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等方面的职责,其中在野生动物运输方面,明确了运输野生动物的法定证明证书的审批和处罚部门分别为野生动物保护、市场监管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而没有授权给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鉴于野生动物运输也是运输管理的对象,属于限运、禁运物品的范围,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承运人、托运人依法履行有关法律法规对野生动物运输的要求。在具体野生动物运输过程中,法律法规规定托运人必须依法提交有关部门开具的合法来源证明、检疫证明、准运的相关证件等,承运人依法进行查验检查后方能承运。
《通知》按照《决定》和野生动物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托运人和承运人的安全主体责任、实名登记、安全检查查验的要求,明确了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在检查查验中发现非法运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报告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部门处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执法中发现有非法运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通报。同时,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及时向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部门进行移交,并积极配合其依法查处。
此外,《通知》对三个国家局参照做好涉及野生动物运输的相关工作做了部署安排。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大件运输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预测》。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