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在2020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解决现阶段制约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在船检体制机制、法规规范、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发展,基本建成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体系。到2035年,形成“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监管有力、服务优质”的船舶检验新格局,船舶检验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前列,实现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
由此可见,未来为实现海洋强国目标,我国船舶产业将持续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并且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在创新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针对智能船舶、绿色节能船舶、豪华邮轮等重点发展方向可能会出台专门的扶持鼓励政策。
时间 |
相关部门 |
政策文件 |
主要内容 |
2011年9月 |
发改委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年)》 |
程装备产业的设计制造体系,初步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和总包建造技术、部分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技术、以及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核心技术,基本满足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需要。 |
2011年12月 |
工信部 |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 |
2012年2月 |
工信部、发改委等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
该《现划》分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规划实施5部分。发展目标是:经过十年的努力,使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推动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
2013年8月 |
国务院 |
《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 |
“十二五”后三年,国内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国际市场份额得到巩固,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船舶工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
2013年12月 |
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等 |
《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 |
以经济政策鼓励能耗高、安全和污染风险大的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淘汰,建造符合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要求的新型船舶,这对于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我国运输船舶技术水平、改善运力结构,提升航运业运输保障能力和国际竟争力,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强不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015年3月 |
财政部 |
《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 |
主要保障因产品质量缺陷导致用户要求修理、更换或退货的风险;承保的责任风险,主要保障因产品质量缺陷造或用户财产损失或发生人身伤亡风险。对于飞机、船舶及海工装备、核电装备等单价金额巨大的重大技术装备,由投保企业与保险公司双方自主协商,可以选择按国际通行保险产品条款进行承保。 |
2015年6月 |
央行、工信部等 |
《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
提出加大对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落实差别化工业信贷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船舶等行业中产品有竟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 |
2016年2月 |
人民银行等八部委 |
《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 |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对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煤炭等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 |
2016年3月 |
工信部 |
《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 |
到2020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船用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体系,关键船用设备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船舶动力、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导与智能系统及设备的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型谱完善,拥有具有较强国际竟争力的品牌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实力的船用设备系统集成供应商;配套能力显著提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高技术船舶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60%以上,船用设备关键零部件本土配套率达到80%,成为世界主要船用设备制造大国。 |
2016年12月 |
国务院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规划对“十三五”期j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助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迈向中高端。 |
2017年1月 |
工信部等 |
《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 |
到2020年,建或规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化的船舶工业体系,力争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
2017年11月 |
工信部等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
到202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专用到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产品结构迈向中高端,力争步入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
2018年12月 |
工信部、国防科工局 |
《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 |
《行动计划》结合新时代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当前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紧扣行业特点与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以全面推进数字化造船为重点,以关键不节智能化改造为切入点,提出了2019-2021年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
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 |
《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 |
经过三年努力,形成我国智能船舶发展顶层规划,初步建立智能船舶规范标准体系,突破航行态势智能感知、自动靠离泊等核心技术,完成相关重点智能设备系统研制,实现远程遥控、自主航行等功能的典型场景试点示范,扩大典型智能船舶“—个平台+N个智能应用”的示范推广,初步形成智能船舶虚实结合、岸海一体的综合测试与验证能力,保持我国智能船舶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
|
2020年8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 版)》 |
到2021年,初步建立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制定 30 项以上船舶智能制造急需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与国际先进造船国家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到 2025 年,建立较为完善的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全面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基本达到国际先进造船国家同等水平。 |
2020年9月 |
交通运输部 |
《关于深化改革推进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到2025年,解决现阶段制约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在船检体制机制、法规规范、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发展,基本建成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体系。到2035年,形成“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监管有力、服务优质”的船舶检验新格局,船舶检验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前列,实现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 |
具体到全国各省市来看,近几年,伴随着传统船舶工业体系逐渐发展成熟,船舶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智能发展、绿色发展也成为了各省市的目标。例如2016年3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6月,《湖北省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2019年9月,安徽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落实国家船舶行业智能化发展政策,出台了《安徽省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和智能船舶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1年)》,促进安徽省船舶工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省市 |
政策 |
主要内容 |
湖南 |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
“十三五”期问,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迅速健康发展,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稳步上升,特色产品份额得到巩固扩大,新开发海工装备取得市场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规模扩大,出口规模增大,国际竞争 |
天津 |
《天津市海洋工程装备 |
到2020年,天津市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规模将达170亿元,届时天津将成为国内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之一。 |
重庆 |
《重庆市船舶工业发展 |
将发展船舶及配套产品这一优势行业作为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内容。 |
黑龙江 |
《黑龙江省打赢蓝天保 |
推进船舶更新升级。2018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生产船舶发动机第一阶段排放标准。推广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和纯电动船舶。 |
河南 |
《河南省推进运输结构 |
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清洁化。依法淘汰老旧船舶,研发江海直达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等新船型,推广应用标准化、清洁化船型,到2020年,内河普通货船标准化率提高10%。加快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建设,鼓励新建码头岸电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
河北 |
《河南省推进运输结构 |
紧紧抓住船舶工业发展机遇,以大基地、大园区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政策力度,促进研发、设计、配套、总装建造、修船业协调发展,推动河北省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
浙江 |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 |
经过10--15年努力,基本建立符合国际化形态的修船体系,形成若干个符合现代造船模式的现代化大中型造船总装厂、-批具有企业集聚效应和“专、特、精、新”特色的船舶配套产品以及交易市场的综合性船舶工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大中型船舶修理中心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浙江省船舶排放控制 |
在排放控制区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我省规定的排放标准,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和我省相关标准规定的燃油。国际航行船舶应当符合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条约的要求。到2020年,船舶进入排放控制区全部使用硫含量符合标准规定的燃油或其他清洁能源,主要港口90%的港作船舶、公务船舶靠泊使用岸电,50%的集装箱、客滚和邮轮专业化码头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 |
|
福建 |
《贯彻落实国务院船舶 |
加快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改善需求结构,发展高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稳定国内外市场份额,拓展对外发展空间;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强化行业服务功能。 |
贵州 |
《贵州省通航设施管理办法》 |
极大地推进贵州水运发展,为承担同等物流周转量提供了更加绿色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 |
广西 |
《广西船舶工业加快结 |
产业升级取得突破,抓住机遇,推动广西船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湖北 |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 |
充分认识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全省船舶工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全省船舶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
《湖北省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
到2020年,全省主要港口90%的港作船舶、公务船舶靠泊使用岸电,所有港口建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推:广航运版“复兴号”,不达标的限期淘汰,建成阳逻港区水上洗舱站。 |
|
江西 |
《江西省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
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创新发展,全面加速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三大基地(船舶制造基地、船舶配套基地和游艇制造基地)建设,做强船舶制造业,做大船舶配套业,做全游艇产业链,不断壮大船舶产业集群,使江西成为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争取到2020年,全行业实现年总产值30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其中造船主业230亿元,船舶配套60亿元,游艇等相关业务10亿元。 |
安徽 |
《安徽省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和智能船舶发展实施方(2019-202年)》 |
认真落实国家船舶行业智能化发展政策,紧密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提升安徽省造船质量、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关键环节智能化改造为切入点,以现代信息技术、新--代入工智能技术与船舶技术跨界融合为主线,夯基础、补短板、促创新、推示范,推动船舶工业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集聚化发展,打造全国内河船舶生产基地,提高我省船舶工业发展水平。 |
福州市 |
《福州市促进航运业发展奖励办法》 |
将对2020年1月1日起本市航运企业新增的自有沿海船舶合法经营1年及以上的,给予100元/载重吨一次性奖励。 |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船舶市场现状分析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战略研究》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