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青岛市十二五期间蔬菜产业发展振兴规划

导读:青岛市十二五期间蔬菜产业发展振兴规划,全市蔬菜生产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通过新品种引进推广,蔬菜品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蔬菜上市品种更加丰富,基本实现了全年市场均衡供应;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蔬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并先后涌现出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等一批特色蔬菜品牌。

为加快振兴青岛市蔬菜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青岛市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青岛市蔬菜耕地面积110万亩,全年基本菜田复种指数为22。2009年,蔬菜(含瓜类)播种面积2317万亩,总产量8793万吨,总产值932亿元;年出口量70万吨,创汇额10亿美元,占全省60%。目前,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到65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蔬菜面积77万亩,塑料大棚蔬菜面积238万亩,中小棚蔬菜34万亩。全市蔬菜生产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通过新品种引进推广,蔬菜品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蔬菜上市品种更加丰富,基本实现了全年市场均衡供应;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蔬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并先后涌现出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等一批特色蔬菜品牌。同时,加大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搭建了蔬菜流通平台,畅通了优质品牌蔬菜走向国际国内市场渠道,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但目前看,青岛市蔬菜产业在加快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排灌能力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土壤盐渍化、连作障碍及季节性病虫害日渐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偏少;蔬菜处理加工技术落后,加上进口国贸易保护壁垒、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等,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高端、高效、高质”的发展理念,以保障市场供应、确保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出口贸易为目标,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市场多元化、经营产业化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以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为标志的蔬菜产业现代化水平,努力提高蔬菜生产的综合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目标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产品质量安全,实现质量、产量和效益的统一;坚持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地方名优特产;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力争扩大到8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920万吨,总产值138亿元;蔬菜产品抽样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数量增加30%以上,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率达到70%以上;建设30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3个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通过蔬菜产业的提升发展,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

三、发展重点

(一)调整结构,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以规模化日光温室为重点,形成日光温室、拱圆大棚和中小拱棚相互补充的设施蔬菜生产体系;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推广新型设施和覆盖材料,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引进、选育和开发设施专用蔬菜品种;研究和推广现代育苗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和采后处理技术;完善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优化设施蔬菜区域布局,引导各项资源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提高设施蔬菜产出率。以列入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的莱西、胶南两市为重点实施区域。

(二)提升质量,挖掘培育地方名产蔬菜。以青岛名产蔬菜品牌化为中心,以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仁兆大蒜、蟠桃大姜、白庙芋头等为重点,在搜集、整理和保护品种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品质改良和开发利用,推行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营销,充分放大品牌效应。加快发展食用菌生产,在食用菌优势产区,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一批规范化菌种繁育基地,发展一批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

(三)发挥优势,做深做精加工出口蔬菜。以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为中心,巩固青岛市出口企业现有优势产品,拓宽产品范围,以发展脱水蔬菜、速冻蔬菜、保鲜蔬菜、调理食品等产品为重点,加大对企业升级改造的扶持,鼓励企业加强出口蔬菜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壮大出口产业集群。以列入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的胶州、莱西、平度、胶南和即墨五市为重点实施区域。

四、发展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是蔬菜稳产、高产、高效的前提。通过加强菜田排灌设施和保护地设施规范化升级改造,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区域化水、电、路建设,提高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水平;通过加强工厂化育苗设施建设,提高种苗集约化供应能力;通过加强菜田耕整机械、肥水一体滴(渗)灌系统等机械操作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装备,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降低劳动强度,节省用工;通过加强防虫网、杀虫灯、诱虫板等技术装备,提高质量绿色防控和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加强冷链设施建设,提高保鲜能力,降低损耗,扩大产品销售区域。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新建10万亩出口蔬菜基地,新增35万亩设施蔬菜,改造陈旧栽培设施20万亩;重点培育3个年育苗能力达到3000万株以上的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

(二)加强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提高蔬菜市场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加大科技创新。重点加强蔬菜良种工程和重大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力度,尽快实施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品精深加工体系等建设项目,科研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创新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满足蔬菜生产发展需求。二是加强知识更新培训。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开展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培训项目,重点针对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控等开展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先进实用蔬菜技术的集成熟化、示范推广力度,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材料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利用五年时间,建设50个蔬菜标准园,筛选出50个蔬菜新品种、集成10大先进实用技术,在全市重点蔬菜示范镇进行普及应用。

(三)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蔬菜安全生产过程就是标准化实施过程。当前,一是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通过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加快制订完善技术规程,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在抓好3个国家级标准园区建设的同时,市和区市再建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蔬菜标准园区。二是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和检测点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生态、优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蔬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三是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违禁添加剂的监测力度,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并及时对外发布信息。四是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重点是加强监管队伍、制度和条件建设,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四)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是现代蔬菜商品生产的重要环节。首先,要从改良品种着手,推广外观形状好、整齐一致、耐贮运、货架期长的鲜食和加工专用优良品种,特别是出口专用品种,并发展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档次。其次,要加强蔬菜采后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以及贮运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商品化处理水平,改善产品外观质量。再次,要加强蔬菜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研究与推广,促进蔬菜加工业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提高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

(五)深化产业化经营与品牌创建,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积极引导和扶持壮大蔬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和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纽带和桥梁作用,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提高青岛市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完善企业与生产者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企业与生产基地、科研单位间长期共生的合作关系。引导和培育蔬菜合作社,实施土地转移经营,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建设一批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区批发、零售市场,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蔬菜市场信息网络,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交易拉动和信息引导功能。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经纪人队伍素质,规范从业行为。力争5年时间,新建100家加工能力强、生产工艺先进的龙头企业,建设和改造30处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重点蔬菜产地批发市场。

(六)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蔬菜产业的保障能力。制定青岛市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示范园区和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质量监控、技术研发与推广等给予重点扶持。实施蔬菜建设与关键技术补贴政策,完善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保险机制,逐步扩大保险试点范围和试点险种,降低生产风险。积极引进利用外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蔬菜产业振兴行动,构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构,协调和指导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在蔬菜主产区,要把蔬菜产业发展列入当地政府考核内容。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支持蔬菜产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猪养殖行业相关政策:优化生猪产能动态调整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猪养殖行业相关政策:优化生猪产能动态调整机制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发展南菜北运和冷凉地区蔬菜生产,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奶业竞争力,开展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发展现代渔业。

2025年04月10日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附我国及各省份秸秆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附我国及各省份秸秆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加强秸秆利用,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依法依规落实禁烧管控要求。

2025年04月10日
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附我国及各省份粮食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附我国及各省份粮食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粮食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2月河南省发布的《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5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提出扛牢粮食安全重任,严守耕地红线,深入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建设1500万亩小麦、2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万亩。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高标准农田行业相关政策: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

我国及部分省市高标准农田行业相关政策: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

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2025年04月07日
推行种子可追溯管理【附我国及各省份种子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行种子可追溯管理【附我国及各省份种子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促进种子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

2025年04月03日
加快农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附我国及各省份兽药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加快农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附我国及各省份兽药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为推动兽药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5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农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深入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无人农场行业相关政策:引导国有农场等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无人农场行业相关政策:引导国有农场等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无人农场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有农场等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2025年03月20日
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附我国及各省份节水灌溉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附我国及各省份节水灌溉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为推动节水灌溉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设施,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25—2030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00万亩左右。推进管理节水。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发展节水产业,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

2025年03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