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4年关于山东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及目标。建立完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实行外引与自繁自育相结合,加强对当地抗逆性强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收集和保存,加大外地优良茶树品种的引进力度。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增加茶农收入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化政策支持,扩大产业规模,加强基础建设,推广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精深加工,努力实现我省茶叶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集聚发展。根据茶产区的生态环境、品种资源、种植、加工技术等条件,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生产布局,转变生产方式,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发挥规模优势。
2.市场驱动、统筹发展。统筹考虑生产、销售和消费等因素,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特点,改进加工设备和技术,突出特色品牌,增加品种类型,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把产业建立在有效消费的基础上,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市场动力。
3.科技支撑、持续发展。引导产学研联合攻关,提高茶叶科技创新能力,集成推广一批实用、高效的新技术新成果,为茶树栽培、茶叶加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50万亩,采摘面积40万亩,分别比2012年增长60%和85%;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三品”认证茶园面积达到60%以上;茶叶产量3万吨,干毛茶总产值60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30%和200%;主产区茶农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发展重点
(一)建立完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实行外引与自繁自育相结合,加强对当地抗逆性强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收集和保存,加大外地优良茶树品种的引进力度。一是建设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依托有关科研单位,在青岛、日照、泰安建设3处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加强当地茶树抗寒良种的筛选、收集和保存,适当引进外地优良茶树品种,加强试验示范,扩大资源储备,为我省茶树良种繁育奠定基础。二是建设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依托技术优势突出、设施条件完备的教学科研及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在日照市建设1处省级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在青岛、临沂、泰安各建1处市级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注重提高苗木繁育基地的建设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苗木分级、包装、储运等先进的配套设施。力争2020年形成年产3000—4000万株优质苗木的生产规模,较好满足我省茶园发展的需求。
(二)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园区。在日照、临沂、青岛、泰安等主产区创建8个成方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国家级茶叶标准示范区;在日照市岚山区、日照市东港区、五莲、莒县、莒南、沂水、临沭、青岛市黄岛区、青岛市崂山区、即墨、乳山、荣成、海阳、诸城、泰安市泰山区、泰安市岱岳区、肥城、新泰、济南市长清区、淄博市博山区等茶叶生产基地县(市、区),每县(市、区)建设3个左右面积200亩以上的省级优质高效生态示范园。以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园区为契机,集成推广关键技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单产;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杀虫灯、色诱板等非化学防控技术,推行科学施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种植环节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力争示范园区的茶园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其中50%以上的茶园达到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
(三)加快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在日照、青岛、临沂等主产区,重点推行老茶园更新改建和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升级示范园建设。一是更新改建老茶园。根据茶园的树龄老化状况,采取伐老植新等方式,对种植25年以上的老龄低效茶园进行更新改建,每市建设50亩以上的更新改建示范园10个,带动全省约4万亩老龄茶园更新。二是改造低产低效茶园。通过树冠更新、土壤改良、肥水调控、越冬防护等配套技术的应用,每市建设100个面积在80亩以上的低产低效茶园改造示范园,带动全省近10万亩低产低效茶园的改造升级。在茶园更新改造过程中,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茶园铺草等综合配套技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持续增加生产效益。
(四)打造加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大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加强设备改造和优化升级,不断改进加工装备和加工工艺,并组织开展茶叶清洁化生产示范项目,重点打造20家市级以上的茶叶加工龙头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带动全省90%以上的加工企业实现清洁化生产。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对“日照绿茶”、“崂山绿茶”、“泰山绿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扩张,重点打造5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品牌、10个省内知名企业品牌,放大品牌效应,带动全省茶叶生产和销售。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创建特色品牌,对获得驰名、著名商标的,每年拿出部分资金进行跟踪扶持,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省级以上的茶叶评比、品牌打造和展会展销等活动,对参评和获奖单位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和奖励。加大对重点区域品牌、重点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宣传推介力度,叫响山东茶叶品牌。
(五)完善茶叶质量标准体系。一是完善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省级及地方茶叶标准(规程)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健全完善各项标准规程,建立健全全省自上而下涵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为全省茶叶标准化发展提供依据。二是加强第三方认证工作。鼓励支持企业和地方积极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QS”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认证,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安全水平。三是加强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依托现有机构和条件,在日照市、青岛市、临沂市、泰安市、威海市、济南市等全省茶叶主产市建设6—8处县级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茶叶农残速测仪、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检测设施设备,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茶叶产品。
(六)挖掘茶叶文化内涵。发挥我省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组织开展茶文化研讨会,不断提升齐鲁茶文化的影响力。持续办好济南、青岛、日照茶博会,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宣传山东茶叶品牌和优势。加强茶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在茶叶主产区积极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研究开发茶叶旅游产品,打造一批融茶文化、民俗文化、禅文化及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增强旅游业对茶叶产业的带动作用。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