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新《种子法》出台有望 品种审定制度惹争议

       导读:中国新《种子法》出台有望 品种审定制度惹争议。经过今年4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初审,和6月上旬的意见征集后,新《种子法》近期有望正式出台。《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业内对于目前新《种子法》拟继续施行的品种审定制产生了极大的争议。

       经过今年4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初审,和6月上旬的意见征集后,新《种子法》近期有望正式出台。《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业内对于目前新《种子法》拟继续施行的品种审定制产生了极大的争议。

       以企业为代表的一方认为,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品种审定制度束缚了种子企业的自主创新,已不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中国也想要打造一个像孟山都一样的种企巨擘,需要取消品种审定制度;而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鉴于中国农业人口数量庞大,种子市场化仍处于初期的特殊国情,此事不宜完全向一些西方国家看齐,审定制度应予以保留。

       目前实施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于2014年2月1日正式实施(老版同时作废),分为国审和省审,其审定品种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和各省确定的其它1到2种农作物。

       按照品种审定制度规定,一个企业研发的农作物品种,必须先获得参与品种审定的资格,进行数年时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通过审定委员会审定之后,才能获得市场化生产和推广的许可。而在新版种子法草案中,明确了上述两级审定的制度拟继续施行。

       “在这些年的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官方审定的合法品种在市场上难觅踪影,另一方面,超出审定区域的‘黑种子’却泛滥成灾。”湖北省农业部门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前所未有,但市场秩序混乱问题依然突出,例如在鄂豫交界地带,农民用脚投票,催生出一条庞大的地下种子交易链,大量“官种子”填补不上的供应缺口最终靠的都是没有合法身份的“黑种子”补齐。

  湖南省一家种子公司负责人指出,品种审定制目前采用的试验方法已经沿用了几十年,其采取的单一化栽培管理模式,并未考虑品种对环境的个性化要求。同时,由于太过突出产量指标,片面强调在小范围试验中与对照品种的比较,忽视了相关栽培技术和配套措施的作用,导致大量本可以在实际大田表现突出的品种被扼杀在审定环节。

       "换句话说,品种审定就是用同一个方法去种几千个完全不一样的品种。这直接导致企业育种研发首先考虑的不是市场需求,而是如何通过品种审定。"这位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审定制度只可能推出同质化的品种。现实情况里,审定的‘三甲’甚至‘冠军’品种被农民抛弃的现象比比皆是。"

       中国农科院种业专家佟屏亚更是直指目前国内的种子产业是"计划经济的脑袋,市场经济的腿。"由于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监督,此间存在的寻租行为以及腐败现象也非常突出。

       湖南一家种子企业向记者罗列了他们参加品种审定的"打点清单":报名环节10万元左右,试验环节包括筛选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共计100万元以上,审定环节打点100万元左右。"不仅专家官员要打点,就连在田里负责数据记录的一般工作人员一样要打点。一个品种从报名到最后审定,差不多要花250万,而且临时‘打点’还不行,要长期‘经营’。"

       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一位前任委员直言:"大家其实都非常清楚那些数据是假的,都是跑出来、改出来的,已经没有秘密可言。这里面涉及各方利益,寻租现象非常普遍。对于品种审定制度,我的建议是尽快取消。"

       尽管市场上对于取消品种审定制的呼声高涨,但在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部分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登记在案的种子企业大大小小有5000多家,生产着关乎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作物的种子,一旦取消品种审定,很多企业并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认为目前我国仍然不适宜取消品种审定制。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中国种子市场化仍在建立初期,法治并不健全,企业数量和农民数量又如此庞大,进行事前监管和技术把关是必要的。之所以会出现反对的声音,是因为审定门槛相对较高,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了一些企业在供需矛盾中为生存发愁。相对于美国的企业,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还差得太远,现阶段审定还是必须的。

       中国种子协会另一位副会长李立秋也曾公开表示,目前品种审定确实存在公正性不高、相关人员有违规和腐败行为等现象,可以对品种审定制度进行修改,但暂不适宜取消。还有观点认为,中国加入WTO后,法律或政策上没有了"防火墙",如果取消品种审定制度,跨国公司以其强大的科研投入和育种水平,可以选育出大量的优良品种,抢占中国种业市场。

       实际上,国务院近年来已经多次明确"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要求。对此,赞成取消审定制度的业内人士还建议,应以备案登记制取代现行的品种审定制。作为目前世界通用的制度,有专家认为,备案登记制能真正把品种研发的自主权还给企业,让企业成为品种责任主体。实行备案登记之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精力应集中到建立、健全市场服务和保障体系上。

       有种子企业的负责人认为,按照"谁登记、谁负责"的原则,品种登记者获得种子生产经营的专利权,同时也必须承担种子销售带来的全部风险。这样也是积极响应国家简政放权的号召,真正走向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的良性轨道。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产养殖行业相关政策:稳步提升养殖水产品供应能力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产养殖行业相关政策:稳步提升养殖水产品供应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等发布《关于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支持以丰产优质、抗病抗逆为目标性状的水稻品种和以适应浅水环境、速生、抗病抗逆为目标性状的水产品种培育,加快育繁推一体商业化水产育种体系建设。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再联合、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再联合、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

为促进农场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等发布《关于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支持家庭农场再联合、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品牌共享、风险共担开展联合与合作,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节水农业行业相关政策:到2030年,力争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00万亩

我国及部分省市节水农业行业相关政策:到2030年,力争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00万亩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节水农业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节水农业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河北省发布的《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福建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2025年09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稻种植行业相关政策:扩大优质水稻生产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稻种植行业相关政策:扩大优质水稻生产

为了进一步推动水稻种植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等发布《关于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突出种业发展支撑。支持以丰产优质、抗病抗逆为目标性状的水稻品种和以适应浅水环境、速生、抗病抗逆为目标性状的水产品种培育,加快育繁推一体商业化水产育种体系建设。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淡水养殖行业相关政策:推进传统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淡水养殖行业相关政策:推进传统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淡水养殖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淡水养殖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实施方案(2025-2030年)》、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大豆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启动大豆等作物种质资源改良计划

我国及部分省市大豆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启动大豆等作物种质资源改良计划

为促进大豆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农业农村部等发布《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实施种质资源改良计划。深入推进玉米种质资源改良计划,范围由东华北、黄淮海产区拓展到西南、西北主产区,研究启动大豆、油菜等作物种质资源改良计划,加快创制一批目标性状突出、遗传背景清晰的优异新种质。

2025年08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产品流通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完善品控体系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产品流通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完善品控体系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农产品流通行业稳定发展,比如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口岸2025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若干措施》、河南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

2025年07月3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蔬菜行业相关政策:加强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蔬菜行业相关政策:加强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蔬菜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农业农村部等发布《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加快引进高油高产大豆、耐密抗病抗逆玉米、优质专用抗病小麦、糖料、特色设施蔬菜以及热带作物等资源,丰富育种研发种质资源基础。

2025年07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