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玉米价格靠市场还是靠政策?

       导读:玉米价格靠市场还是靠政策?李国祥:临时收储政策是一个干预市场的政策,国内的玉米已经由过紧转为相对宽松甚至过剩的情况,但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又没有随着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反应供求关系的,而且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参考:《中国玉米行业运营模式发展态势与市场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国家临时收储玉米的价格,今年最新敲定在每斤1元,比去年每斤最多调低了一毛二分钱,这是2007年玉米临储政策实施以来的首次下调。这个细微的变化,向市场释放出信号:高价托底的临时收储政策,走到了十字路口,当国内外价差越来越大、国内玉米库存量越来越高、市场倒逼机制越来越强时,玉米价格该看政策的脸色,还是听市场的召唤?经济之声系列报道《玉米价格,两难中的选择》,今天请看第二篇《靠市场还是靠政策?》


  政策干预,不能跟市场完全合拍


  东北玉米种植大户王五厚,早在上个月就听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可能下调,他果断决定,把九月初先收上来的那部分玉米留着自家农场用,不卖。


  王五厚:我们家的玉米收了以后不卖,自己有一个羊场、一个牛场,就给牛羊留着做饲料。


  王五厚不再眼巴巴等着粮库收储,而是自己找出路,这恰恰说明了玉米临储政策的尴尬:政策干预,不能跟市场完全合拍。走到第八个年头的玉米临储政策,需要反思的很多。


  这几年来,玉米临储价格基本只涨不跌,国际玉米价格持续下滑,国内临储收购的玉米,仓库多得堆不下,国内与进口玉米价差进一步拉大。显然,玉米的产供销,如果继续靠政府高价托底,已经走不通。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这样解释。


  李国祥:临时收储政策是一个干预市场的政策,国内的玉米已经由过紧转为相对宽松甚至过剩的情况,但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又没有随着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反应供求关系的,而且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玉米不适合财政大包大揽”


  如果市场上玉米多了,价格也还是不能下降,那么索性给玉米设一个最低收购价行不行?一位国家相关部门人士说,实际上玉米的临储收购政策,已经偏离了“该出手时才出手”的想法,临储价已经类似于最低收购价,而玉米跟稻谷、小麦不同,不涉及口粮绝对安全,不适合财政大包大揽。


  相关人士:你临时收储都走不下去,如果搞最低收购价,目前的困局只会更严重更难走。


  财政不能大包大揽,那就应该有所取舍。当初,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籽四类农产品,先后被临时收储政策保护起来,如今,棉花、大豆、油菜籽的临储保护网已经取消,换了一种方式补贴农民,现在对玉米的保护是不是过度了?


  相关人士:我们需不需要保护这么多品种?需不需要花这么大的力度去保护?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问题。下一步在农业整体保护不降低的情况下,是不是有必要优化保护的品种结构、区域结构?


  临时收储机制,保护农民利益的本意是好的,它的设计机制初衷也是好的,只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僵化,最终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现在要改革这个僵化的临时收储机制,大家是有共识的,关键是怎么改?如果直接砍掉政策,完全由市场定价,这能不能行得通呢?


  加工贸易企业主:玉米价格的涨跌,最好市场说了算


  作为玉米加工贸易企业主,贾经理的看法,说出了大多数下游企业的心声,最好取消玉米临储政策,玉米价格的涨跌,由市场说了算。


  贾经理:对我们来说,能更好控制和把握行情,价格会随着市场行情波动。玉米集中上市的时候,价格肯定要落降低,但是落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东北包括全国区域都是,一般四月到十月期间,价格又会上来。


  农户:取消临时收储不乐意


  可是,如果政策踩“急刹车”,完全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大多数农户又不乐意。


  出台玉米临储政策,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稳定了农业生产,意义不容忽视,内蒙农户许胜全说,农民就怕丰收的时候,卖粮难。临时收储政策很好地解决了农民的这个担心。如果以后玉米丰收了,价钱却被压得很低,农民亏了本赔了钱,政府都不管,那农民还要不要种玉米呢?


  许胜全:对我们来说,最有利的还是国家定价格,因为国家定价格相对来说对老百姓的补贴挺大的,你要市场来定价格,那些生产企业还不得压价啊,老百姓来说就得随着国家政策走,定啥样我们就算啥样。


  进退两难如何选?


  留有留的尴尬,退有退的难处,既要保护农民利益,又要让市场机制起作用,玉米临储政策,真是进退两难。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微博]认为,今年下调玉米临储价格,政府干预已经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价格定在一块钱,主要是考虑到国内外市场供求和价格情况,统筹兼顾各方的利益,让临储价格尽量贴近市场。当然,程国强希望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政策“升级版”能带来更多惊喜。


  程国强:今年的新粮马上就要上市,应该说是不得不所做的一个过渡性安排。我们期待从这一次临储政策调整以后,从明年开始,有新的政策,更加合理的、不扭曲市场的,也能够保护农民利益的相关政策出台。


  从种种错综复杂的利益权衡中不难看出,临储政策的调整,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不过,目前大豆、棉花、油菜籽的临时收储政策已经取消,这无疑是改革的信号。对玉米临储政策调整,各界又有什么好的建议?明天请继续关注《玉米价格,两难中的选择》第三篇《让市场起关键作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蛋鸡养殖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育制种智能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蛋鸡养殖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育制种智能化

为促进蛋鸡养殖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等发布《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支持培育饲料转化率高、节粮性能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畜禽水产新品种(配套系)。加快培育推广高蛋白玉米等饲用作物品种。支持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良种扩繁场和核心种公畜站,强化水产原良种场建设。

2025年10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西发布的《广西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海南省发布的《海南省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饲料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广精准饲料配方技术体系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饲料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广精准饲料配方技术体系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生物饲料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生物饲料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云南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养殖行业相关政策:稳步提升养殖水产品供应能力

我国及部分省市养殖行业相关政策:稳步提升养殖水产品供应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养殖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推进传统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集成应用池塘养殖多功能智能化设备、生态养殖管理系统及装备技术。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工厂化循环水、室内鱼菜共生等设施养殖模式,稳步提升养殖水产品供应能力。

2025年10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粮食仓储行业相关政策: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

我国及部分省市粮食仓储行业相关政策: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

为了进一步推动粮食仓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等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大力支持粮食安全战略,强化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等领域金融服务。

2025年09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果零售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标准研制进程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果零售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标准研制进程

为了进一步推动水果零售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等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制定一批地理标志水果质量分级标准。大力推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质量标准,推动实现优质优价。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产养殖行业相关政策:稳步提升养殖水产品供应能力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产养殖行业相关政策:稳步提升养殖水产品供应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等发布《关于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支持以丰产优质、抗病抗逆为目标性状的水稻品种和以适应浅水环境、速生、抗病抗逆为目标性状的水产品种培育,加快育繁推一体商业化水产育种体系建设。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再联合、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再联合、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

为促进农场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等发布《关于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支持家庭农场再联合、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品牌共享、风险共担开展联合与合作,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2025年09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