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内农业政策十年变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代“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国内农业政策的十年变化:从 2008 年到 2017 年2008 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有机农业产业现状调查及十三五发展趋势前瞻报告》
国内农业政策的十年变化:从 2008 年到 2017 年2008 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在改革开放 30 年之际,会议对我国当时的农业发展环境做出了如下概述:“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粮食供求形势紧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增大,而国内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当时在建设现代农业的七大举措上,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放在了前面,重视建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制度上除基础土地制度外,强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多个方面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然而,经过 8 年时间,我们看到国内外农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我们一直大力保护的粮食生产,在国际粮价从 2012 年开始下行后,逐步丧失国际竞争力,大量粮食进入了国储仓库。而个别高需求的品种上,严重依赖从国外进口。农业整体生产效益仍然较低,国际竞争力较低。
从 2016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中已经传达出明确信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代“确保国内粮食安全”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从“调结构、增效益”两大角度,我们发现农业政策导向已经发生了变化。
1)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针对当前粮食结构不平衡、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进行结构性改革,比如之前提到的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种植面积,通过改革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临储制度,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调节。调结构的同时,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底线,重点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同时要重质量、重效益、增收入。当前改革也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而重视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包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优化经营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和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2017 年是“十三五”的第二年,改革进入攻坚期,我们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未来三年农业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种植链在持续底部运行后,迎来了新一轮黄金发展期。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办法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改革价格形成机制;2)大力推进科技进步;3)推进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4)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比 2008 年与 2017 年的农村改革重点,我们发现,在延续“增加农村收入”的基础上,从过去的“增产”改向“调结构、增效益”,也就意味着,不仅要求农产品供给管饱,还得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结构均衡等方面提出要求。
从政策预期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有望贯穿全年,成为推动种植大板块机会的催化剂。具体说来,我们认为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大景气视角:新种植季有望迎周期拐点,深加工利润同比改善
种业:产品为王,龙头进入新一轮成长期
种植综合服务:全产业链各环节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
土地制度:期待2017 年耕地及农垦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