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十三五”时期西藏自治区推进高原特色农牧业上水平发展规划。立足农牧业资源禀赋,优化结构和布局,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打造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畜牧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立足农牧业资源禀赋,优化结构和布局,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打造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
第一节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优化农牧业生产空间布局,加快现代农牧业示范区、高原特色农畜林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建设,积极推进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中低产田改造、种子工程和设施农业建设,保障主要农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特别是青稞安全,粮食、蔬菜、肉奶产量均达到100万吨以上。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生产效率。优化粮经饲结构,加快蔬菜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经济作物生产。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现代种植、养殖业。加强动物防疫专用设施、人工饲草料基地、牲畜棚圈等设施建设,转变传统饲养模式,推广牦牛、藏系绵羊、藏猪等特色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放牧与补饲结合,重点开展牲畜短期育肥,提高牲畜出栏率。发展农区畜牧业,建立农区、牧区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大牲畜良种选育推广力度和新型农产品种质研发力度,稳步提高良种覆盖率。扩大核桃、苹果、葡萄等果品和林木种苗、生物药材种植,建设良种苗木基地和木本油料基地。促进农牧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抓好青稞、荞麦、马铃薯、林下资源、肉制品、乳制品等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加大冬虫夏草、红景天、茶叶、玛咖等高原特色生物的保健品开发,发展高原特色食(饮)品业,延长农牧业产业链,提高农牧业附加值。
第二节 稳步提升农牧业组织化程度
尊重和保障农牧民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鼓励、引导农牧户依法采取多种方式将土地、草场等生产要素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规范管理和运行,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农牧户”和“公司+基地+农牧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牧业,通过预付定金、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
第三节 完善农畜产品流通体系
完善农畜产品收储设施,优化农畜产品流通市场布局,提高农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建设好农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推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农畜产品流通对接融合,积极推广订单直销和连锁配送等流通方式,整合线上信息资源和线下农牧业专业组织、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等实体资源,建立农畜产品配送和综合服务体系。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通道,发展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挥对口支援优势,拓展特色农畜产品内地销售渠道,探索“内地研发+西藏生产+区外销售”模式。实施“粮安工程”,建立健全现代粮食流通体系,保障粮食稳定供给。
第四节 提高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依托农牧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和监管等农村服务机构,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发展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集科技、农牧、水利、林业、扶贫、气象服务为一体的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农牧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农资供应体系。支持农牧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牧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为农牧业生产经营提供便利化、全方位服务。大力开展农牧科技下乡活动,推广应用农牧业科技成果,提高农牧业科技普及率。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和农牧区实用人才。
第五节 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
加快推进农牧区金融网点和助农取款点建设,健全快捷、优质的农牧区存取款、支付服务,丰富非现金支付工具种类。改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支持组建村镇银行,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增加涉农信贷资金投放,逐步建立农牧民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创新涉农企业信用担保方式,研究提供低成本、可持续的农牧区金融产品,提高农牧业和农牧民贷款的可获得性。发展涉农保险业务,开展巨灾保险和农业再保险,开发适应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三农”金融债。
专栏13 农牧业重点工程
01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
建设青稞、牦牛、藏系绵羊、绒山羊、藏猪、藏鸡、蔬菜、奶牛、藏药材、林果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拉萨、日喀则、昌都、山南、林芝、那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02五大工程
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推广良种200万亩,畜种改良500万头只,建成优质人工牧草基地100万亩、围栏天然草原5000万亩。
03种养业良种工程
建设牦牛原种场扩繁场、藏系绵羊扩繁场、绒山羊扩繁场、藏猪扩繁场、藏鸡保种场,建设农作物备荒种子储备库、原原种、原种繁育基地,建设省部共建青稞种质改良与牦牛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04粮安工程
建设粮油仓储设施,完善应急供应体系,加强粮情监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