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关于黑龙江省“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创新实施《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在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从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业强省。到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
参考《2016-2022年中国联合收割机市场现状调研与产业趋势研究报告》
创新实施《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在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从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业强省。到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
第一节 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水利、科技、农机、生态四条主线,争取将“两大平原”纳入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土地修复、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重大工程,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大规模推进生态工程、水利工程、田间配套工程、科技工程、信息工程建设,力争新建生态高产标准农田6000万亩。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农机化技术和新型农机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亿斤,农机总动力达到6800万千瓦。
第二节 优化农业结构
按照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优化种植业结构。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创新发展订单农业,突出发展优质高效作物种植,推动粮经饲协调发展。与消费市场和加工企业需求对接,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推动发展高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鲜食玉米、高蛋白大豆、高油大豆、优质马铃薯和杂粮杂豆等优质农产品。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建设城郊、沿边蔬菜瓜果生产区和夏秋菜南销生产区,鼓励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烤烟、亚麻等生产。扩大苜蓿、青储玉米等饲草料种植。
加快发展畜牧业。实施“两牛一猪一禽”工程,加快建立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以中西部等地区为重点发展荷斯坦奶牛养殖,以松嫩平原草原地区和山区、半山区为重点发展肉牛养殖,在粮食主产区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在西部地区适度发展肉(奶)羊养殖,在大中城市周边地区适度发展规模化家禽养殖。到2020年,全省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增强动物检验检疫和疫病防控能力,新建市级区域性兽医实验室5个,新建或改扩建县级兽医实验室71个。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第三节 发展绿色农业
扩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建设全国最大、优质安全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健全支持政策,实施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三减”,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绿肥、生物农药,开展农业化学投入用品零施用示范项目和黑土地保护示范项目,普及推广生态耕作模式。到2020年,全省化肥使用量减少10%、除草剂减少20%、杀虫和杀菌剂比同等病虫害发生年份减少30%。构建以市场检测为主体、第三方委托公证为辅助、政府监管为保证的检测监测体系,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支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申请绿色农产品认证。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大力保护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到2020年,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知名品牌达到240个,认证面积稳定在7400万亩。
第四节 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强提高农作物品质、改良跨积温带品种、改善大米口感等良种开发,支持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建设奶牛、肉牛、生猪、肉(奶)羊、禽良种繁育体系。以粮食烘干仓储设施、粮食收购电子商务平台为重点,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业,加快扩大物联网整体测控、现代大农机精准定位及高效配置、智能化节水等精准生产技术及方式应用面积。探索推广农产品、畜产品全生产过程展示营销、网上专卖营销、种植环境的远距离视频体验式营销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新模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